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班级 姓名 序号
一、物理观念
(1)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够______的物体,如太阳、萤火虫、水母,而月亮靠______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都是靠______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______(能/不能)发光,因此______光源。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3)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4)判断题:
①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
②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 )
③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
二、科学思维
(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 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 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
(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7)阳光透过树叶间方形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和树阴,则( )
A.光斑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所成的实像
C.树阴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D.树阴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三、科学探究
(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①分析甲乙两图,可以得结论像的形状 。
②分析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物体 。
③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9)回顾实验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透明玻璃瓶、香、
做法 将点燃的香放在透明玻璃瓶一段时间后,将打开的 放在瓶口向瓶内照射
现象 观察到充满烟瓶内有
结论 说明光在空气中传播路线是
§4.2 光的反射
班级 姓名 序号
一、物理观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射出的光照到物体上,引起视觉效果
D.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中,引起视觉效果
(2)下面说法中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B.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C.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成60°
D.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4)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二、科学思维
(5) 两平面镜OM1、 OM2、之间夹角为θ,入射光跟平面镜OM2平行,经两个镜面两次反射后,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图所示,那么此θ角应为( )
A.30° B.45°
C.60° D.75°
(6)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三、科学探究
(7)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照图甲那样,把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
①观察到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__ ___(相同/不同)。
②使入射角变大,观察到反射角也随着_________。
③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或直接读出两角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得: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④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如图乙所示,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8)完成下面的光路图并标上反射角
(9)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10)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11)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夜里,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12)OA、,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 。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4.3平面镜成像
班级 姓名 序号
一、物理观念
1.(1)平面镜既可以成像又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生活的穿衣镜是 (选填“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
2.平面镜既可以 又可以改变光的 。
3.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科学思维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
1.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0.1m,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南
2.如图所示,请画出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3. 实验探究 会设计并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有关实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 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际测量养成严谨、实事求是、准确的科学态度
1.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红,是因为光照到小红身上,发生了光的 反射。
2.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m。
]
§4.4 光的色散
班级 姓名 序号
1.物理观念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组成;
(2)色光的三原色:
1.白光经过三楼镜后,会出现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如果让其中一种色彩的光再经过三棱镜,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发生色散,这种色光叫做___,白光是一种_____。
2.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2.科学思维
描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1.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 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 ___色。如果一个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 ___色。如果一个物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色。
2.小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白纸是_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_色。
3. 实验探究 会设计并进行光的色散的有关实验;
1.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______和______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楼镜的实验来解释。由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填“大”或“小”).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际测量养成严谨、实事求是、准确的科学态度
1.不定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谱上,红外线在红光之外,紫外线在紫光之外
B.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都是红、绿、蓝
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好处
2.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图中的小馨距离“魔镜”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________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