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
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无关的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加深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4.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5.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甲午战争的震撼
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7.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的核心为:
A.倡民权 B.托古改制
C.社会进化 D.反对专制
8.18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谁的思想影响最大?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9.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0.下列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是:①郑观应②谭嗣同③梁启超④王韬⑤康有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枪、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退;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摘自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界得法;兴学校,广书院,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主张,并判断其阶级属性。
(2)材料二比材料一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如何评价?
12.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维新派有哪些主张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探究感悟
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结果。
参考答案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D 7.A 8.A 9.D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学习西方科学,实行经济、军事改革,富国强兵。阶级属性为地主阶级洋务派
(2)由学习科技到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由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根本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
(3)定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康有为等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依靠皇帝实现其主张,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但是变法实践具有进步意义。
12.(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维新派主张变法改革,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倡新学,兴民权,这些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3)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缺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又寄希望于袁世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失败了。
【探究感悟】
(1)“睁眼看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民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2)“睁眼看世界”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走出国门看世界”使得清政府陆续派官吏常驻外国,并派遣留学生。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仿洋改制看世界”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历史:2.15《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预习学案: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经济基础:中国 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中国 力量壮大。
3、直接原因: 战败, 加深。
4、思想基础: 兴起
二、过程
(一)兴起:――维新思潮
(二)序幕:――公车上书
1、直接原因: 草案电传回北京。
2、主要内容:
(1)建议朝廷 , , ,据约在战。为权宜之计。
(2) 为长久之计。
3、结果:由于 阻挠, 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4、影响:
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 。他们冲破了 ,显示了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目,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三)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三分报纸、两个组织、一个纲领)
1、组织
名称
地点
创办人
2、报刊
《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3、纲领:
(四):高潮――百日维新
1、背景:
(1)直接原因: 。
(2)康有为:呈递 ,提出了 ,成为 ;组织 ,以 为宗旨。
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诏书
3、经过: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五)结果――无力回天
1、新政实施后各派的反应与斗争:
(1)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2)慈禧太后:做好随时 的准备
(3)读书求官之人:
(4)维新派:求助于 ,尽力争取 。
2、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时间:
(2)概况:慈禧太后囚禁 ,制造 。
新政内容除 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三、意义——维新时期的遗产
1、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 ,也是一次 。
2、影响:
(1)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 。
(2)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3) 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4)摒除陈规陋俗,提倡 ,引领时代新风。
(5)近代 获得较快发展。
(6) 开创了 。
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严重,特别是甲午战败造成的强烈冲击,使人们意识到救亡图存迫在眉睫;(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2)维新派力量弱小,不掌握实际权力;(3)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
补充: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
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其它原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
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群众;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达标练习:
1.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是一个
A.学术团体 B.政治团体 C.秘密团体 D.革命团体
2.康有为向光绪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3.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促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论战
5.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的官员
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6、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1-5 BACBA
6、㈠内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㈡作用:1.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2.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㈢原因: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2.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统治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形成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二、维新变法的过程:(1)维新变法的阶段:
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
(2)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康有为
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特点:明确提出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严厉批判君权论,主张主权在民。
特点: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失败的标志: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的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根本原因)
②反动势力强大;③维新派缺乏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④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⑤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三、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运动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疑难解惑】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
(2)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政权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推行,全面有效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
(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课件52张PPT。戊 戌 变 法一、甲午的震撼1、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战争战争的失败黄海海战一、甲午的震撼1、中日战争的失败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三、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原因课堂设问 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吗?
请说说公车上书的影响。参考答案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组织学会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报刊课堂设问 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
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作用:
①介绍西学。
②宣扬维新思想。
③推动变法运动。
意义: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
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讨论时
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
形成。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五、百日新政1、变法的背景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背景百日维新百日维新课堂设问 想一想:支持变法的人有哪些?为什么慈禧
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参考答案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2、变法内容五、百日新政1、变法的背景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维新变法的内容课堂设问 根据本课教材的图表,请思考:新法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你对改革旧制的措施有何看法?参考答案 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
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
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裁撤冗员使成千上万名中下层官员及干杂役
的普通民众失业;让旗人自谋生计,等于断了旗
人的生路;废除八股不仅断了读书人仕途之梦,
也威胁到在位官员的升迁。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没
有得到大多数官员的支持,反而使反对改革的势
力聚合起来,成为改革的阻碍。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六、无力回天1、危机四伏的改革五、百日新政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新政危机四伏新政危机四伏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三、百日新政2、戊戌政变六、无力回天五、百日新政四、强学会与《时务报》1、危机四伏的改革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课堂设问 “ 六君子 ”被杀后,时人评论 “ 谭嗣同待死,
杨深秀寻死 ”,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
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课堂设问 你认同短片中的观点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
因还有哪些?参考答案 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知识分子,没有多少
政治经验,不懂得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②慈禧太后只允许有限度的改革,目的必须
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能削弱她的权势,侵犯满
洲贵族的利益;而康有为、梁启超在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和军事诸方面的改革使他们在政治
上树敌太多。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七、维新时期的遗产三、百日新政六、无力回天五、百日新政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 ①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
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②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③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④维新时期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
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⑤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