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歌蕴含的时代精神;
3.拓展阅读郭沫若相关作品,了解其雄奇奔放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略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了解郭沫若先生雄奇奔放的诗歌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青春是美丽的,是激情澎湃、拼搏向上的,青年毛泽东曾豪情万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青年郭沫若也曾豪气干云,想要立在地球边上放声呼号!立在地球边上呼号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在进入诗歌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位曾经想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人以及他创作这首充满想象色彩的诗歌的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其笔名取自家乡的两条河流——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
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
1921年6月,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堪称中国新诗纪念碑式的作品。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周恩来曾以这样一段话来评价郭沫若和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
2.创作背景
这是郭沫若写于1919年间的一首诗。彼时,他因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定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产生了诗情,于是想出这样一个大气的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朗读诗歌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作者在面对大海的狂涛、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然后说说你对这首诗歌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整体印象:
——诗歌的情感犹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能鲜明地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整体上给人一种雄奇奔放、气势磅礴之感。
郭沫若的早期诗歌深受惠特曼和时代影响:
他曾在《我的作诗的经过》里面明确说过,“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
赏析诗歌
品读思考:
1.“地球边上”在哪儿?
2.诗人立于地球边上看到哪些景象?这些景象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艺术画面?
点拨:
地球边 上在哪儿?
明确:看得到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地球边缘!
2.诗人立于地球边上看到哪些景象?这些景象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艺术画面?
白云:无数、怒涌
北冰洋:壮丽、晴景
太平洋:无限、推倒地球
洪涛:滚滚
品读思考:
3.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由衷地讴歌滚滚而来的浪潮的力量之美。这“力”到底指什么?它们“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点拨:1.这“力”到底指什么?
明确:滚滚而来的浪潮之力指参与五四运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的爱国人士的合力。(象征手法)
2.“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明确:毁坏:破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创造: 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
努力: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努力
主题探讨:
点拨:“五四”运动革命的浪潮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于是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立于地球边缘,将北冰洋、太平洋尽收眼底,看着汹涌的浪潮席卷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放声呼唤,为“五四精神”而呐喊。渴望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四)全诗内容提纲
(五)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明确:①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由此而自由地调用北冰洋、太平洋、浪涛这些宏大的意象。
②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豪迈的情感。
③语言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手法,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排比,激情洋溢地讴歌革命力量的磅礴气势。
拓展阅读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拓展阅读《天狗》,完成表格。
形象 情感 语言 表达技巧
塑造了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表达了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通篇狂呼呐喊,随兴而起,兴尽而止;以外文入诗。 运用了大胆 奇特的想象 和夸张。
六、探讨:现在很多评论者对郭沫若的这类诗歌都指斥为叫嚣宣泄而缺乏美感,这合理吗?
参考:这当然是站在新诗已经较为成熟的背景下做出的判断,很多同学的阅读体验也与此有关。
但在当时,郭沫若的诗歌正是时代的强音,它把传统诗歌的那种含蓄甚至压抑的情感解放出来,强调主观感受的勃发,强调形式的自由表达,这些都是回应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内容,忽视了这些,以今况古,恐怕是对诗人的另一种不公。
补充: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散文诗、自由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格律诗的限制,采用与现代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第一首新诗:
蝴蝶 胡适 1917年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新诗的起点——胡适《尝试集》
新诗的里程碑——郭沫若《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