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态变化
3.4 升华和凝华
一 凝华现象及凝华放热
1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凝华的实际现象有:用久的电灯泡会变黑
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水晶;
树枝上的雾凇;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
3凝华放热。
二 升华
1定义: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升华现象:冰冻衣雪堆没有熔化但变小了、灯丝变细、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3升华要点: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如香皂发出气味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三 升华和凝华现象解析
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可逆过程
实例:1人工降雨
2舞台烟雾效果
四 物态变化综合分析
1定义: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到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到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到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到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到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到固态(放热)
4 物态变化实例
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
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
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液化:露,雾凇,冰花,雪
升化: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气,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霜,雾凇,冰花,雪
5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冰冻的衣服变干
B 冰凌消融
C 树枝上的雾凇
D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2 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___1___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___2___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以上2空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会直接___1___为白色的小冰晶,这就是霜.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用易拉罐制作白霜的过程,在易拉罐中加___2___,(选填“冰”“水”“盐”“冰与盐的混合物”)过一会就可以看到易拉罐的底部有霜出现.
4陈明同学将冰和盐的混合物放入搪瓷杯里.盖紧杯盖,过一会儿,观察发现搪瓷杯的外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固体物质,如图所示.
(1)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推断此固体物质是由空气中的___1___遇冷___2___(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
(2)搪瓷杯里冰和盐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3___.
5 为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入烧杯中,上口放一个装有冷水的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如图所示,这时在烧杯中可以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___1___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到烧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___2___现象.该实验还说明___3___过程为吸热过程,___4___过程为放热过程.
6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1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2___成小水滴或___3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___4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7 如图1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1___.如图2,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的形成过程是___2___.
8 “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___1___(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再在蒸发容器中放入___2___(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___3___出现(选填“雾”和“霜”),其形成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___4___,便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水滴形成“雨”.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___5___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9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10 地面的水___1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2___成小雨滴或___3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雨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4___.对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
A汽化,液化,凝固,云
B蒸发,液化,凝华,雨
C蒸发,液化,凝华,云
D蒸发,凝华,液化,雨
11 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1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2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若妈妈做饭时不小心被a
沸水烫伤;b水蒸气烫伤,___3___(填“a”或“b”)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水蒸气比沸水多一个___4___过程
参考答案
1 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冰凌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树枝上的雾凇,气态水蒸气变成固态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3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会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故答案为:凝华;冰与盐的混合物.
4解:(1)将冰和盐的混合物放入搪瓷杯里,杯子中为冰水混合物(零度,这时杯子外壁不会结霜)再加上盐,出现杯子外壁结霜现象.加上盐之后冰的熔点降低,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杯子外壁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结霜.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
(2)当杯子外壁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结霜时,要放出热量,所以瓷杯里冰和盐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故答案为:熔化.
5 解:(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2)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升华;凝华.
6 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会熔化,和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熔化的过程要吸热.
故答案为:汽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
7 解: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是由于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用干冰制造白雾,首先是干冰升华,此过程吸热,使气温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8 解:(1)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温水,这样瓶中就会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蒸发容器中放入冰,这样蒸发容器温度就会变低.
故答案为:温水;冰.
(2)烧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低温的蒸发皿,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雾;液化.
(3)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所以要加快蒸发需要选择金属做器皿.
故答案为:金属.
9 解: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玻璃内壁结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
故选A.
10 解:地面的水汽化(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故选C.
11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当100℃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人体时,要液化,而液化要放热.故在同种情况下,它与100℃的水相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所以,其烫伤的后果更严重.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b;液化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