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地球的内部圈层
典例剖析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地下30-100千米深度之间,故不是地表,A错误;地壳与地面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在陆地上平均深度为33千米,甲符合此深度,故C正确;软流层位于地下80-400千米深度之间,故B错误;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故D错误;故选C。
2.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显示,地壳深度即厚度与地表海拔高度有关,总体来看,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青岛海拔低,地壳薄;因此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与距离海洋的远近关系不大,A错误;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的远近不呈正比关系,B错误;青藏高原处的地壳比山东丘陵的地壳厚,因此山地、丘陵的地壳不一定比高原的地壳厚,C错误;故选D。
考点分析
一、地震波的特点
(1)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传播介质 波速 给人的感觉 共同点
纵波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上下颠簸 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横波 固体 较慢 左右摇晃
当地震发生时,海洋轮船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那么陆地上呢?
二、内部圈层的判断
1.“记准顺序”: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是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判断,如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海洋地壳厚度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等。
三、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内部圈层 组 成 分 层 状 态 地理意义
地 壳 岩石 硅铝层 固态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为单层(只含硅镁层),大陆部分厚,为双层
硅镁层
地 幔 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上地幔 顶部:属岩石圈 固态 岩浆和地震
上部:软流层(岩浆的来源)
下部
下地幔
地 核 铁镍等重金属元素 外核 液态 磁场
内核 固态
考法训练
下图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地震产生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
A.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 B.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
C.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 D.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
俄罗斯于1970年5月19日开始,在科拉半岛上对地球内部进行钻孔,至1993年钻孔深度达到了12262m,至今在科拉半岛上还保留有这些工程的旧址(如下图)。其实早在1983年该地就已经钻探到地表以下12000m的地方,此后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挖了262m。最后在1994年年底,俄罗斯停止了所有钻探工作。读图,完成3-4题。
3.俄罗斯钻孔深度已达12262m,这个深度( )
A.位于地幔圈层中 B.位于软流层中 C.地震波速发生突变 D.位于岩石圈中
4.俄罗斯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进行深度钻孔,其主要目的是( )
A.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B.释放地内能避免地震发生
C.为了寻找开发地下矿产 D.引出岩浆以避免火山喷发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完成5-6题。
5.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6.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莫霍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减慢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在该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左右深度的地下城中。完成7-8题。
7.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
B.位于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D.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8.有关地球内部圈层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为岩石圈 B.乙为地幔 C.丙为岩浆源地 D.地核最厚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上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序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格林尼治时间2018年11月30日17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以北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1千米。正在阿拉斯加东部山区考察的小明同学明显感觉到了震感。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软流层 B.岩石圈 C.下地幔 D.地核
12.从理论上讲,小明同学感觉到地震时(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仅左右摇晃 D.仅上下颠簸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读图“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 B.a+c+d C.b+c+d D.c+d+e
16.为了探测f的情况,A、B、C、D在下图中的四点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f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B.
C. D.
下图中甲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乙图为“地球圈层构造图”,读图完成17-20题。
1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纵波,②表示横波 B.①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C.在古登堡界面,①波传播速度都加快 D.地震时,海洋船上的人只能感受②波
18.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为地球外部圈层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F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通过古登堡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千米/秒
19.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如果地震发生时附近水域有一艘渔船,渔船上的人们在地震波的影响下会感觉到( )
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1.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A、B两种地震波在传播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
(2)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其中C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A波B波的速度变化是_______。
(3)图中D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地震波A完全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E处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____
A.①B.②C.③D.④
1.A 2.B3.D 4.A5.B6.A7.C8.D9.B10.B11.B12.B13.C14.C15.A16.D17.D18.A19.A20.A
21.(1)横 纵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莫霍 明显增加 (3)古登堡 消失 突然下降 液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