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备课参考--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件+教案+学案+预习案+讲学案+检测案+同步练习,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备课参考--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件+教案+学案+预习案+讲学案+检测案+同步练习,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5 11:33:01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五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李贽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出现的背景 2、主张 3、评价⑴程朱理学 —— 思想因循守旧⑵商品经济 —— 社会风尚变化⑶士人 —— 冲破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⑴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⑵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⑶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主张
2、影响与作用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⑴思想上:经世致用,求真务实⑵经济上:“工商皆本”(3)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限制君权
(1)开实事求是,博学考据之风(2)强烈冲击君主专制,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示思维步步高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
波澜壮阔的景象?
自言自语就批判思想, 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D2、明清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思想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巩固练习A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巩固练习A4、《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巩固练习B5、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巩固练习A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晋江人,回族。祖辈世代经商,少年求学,26岁中举。从30 – 54岁,先后任河南共城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国家学府教师)、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中,不与腐败的官僚同流合污,集中精力于研究学问和讲学活动,常与上司抵触。辞官后,先在湖北黄安居住三年,后来隐居麻城龙湖芝佛院,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专心从事讲学和著述。由于其言论著作,猛烈抨击了纲常礼教和孔孟,统治阶级把他视为“洪水猛兽”,屡次加以迫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反动势力纠集流氓打手,以“维持风化”为名,拆毁芝佛院,将他驱逐出境。三十年(1602),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把他逮捕下狱,并下令禁毁他的著作。当时李贽已76岁,病得很严重,听说明政府还要把他押回福建原籍,就在狱中自刎而死。李贽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 李贽生平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可贵的品质?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3、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4、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其根本目的是
A、反对封建政府的腐败 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重农抑商 D主张“法不阿贵”
5、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大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君主专制制度衰落的时代特征,下列事实不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此书(指《天工开物》)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D、“蜀者……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6、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7、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黄宗羲提倡“法治”,两者的主张都:
A、反映了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要求 B、体现了各自时代的经济特征
C、符合各自时代的发展要求 D、推动了各自时代的社会进步
8、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曵(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曵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上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观点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用意?
(2) 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3) 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
10、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在思想领域有何突出表现?为什么明清之际在思想领域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B A D B D 6-8:D C D
二、非选择题:
9、(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
(2)君臣平等的思想。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
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利的措施。
10、表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原因: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登峰造极,弊端尽显,让思想家们观察得更多、认识得更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反封建民主思想是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学案
一、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
(一)李贽“异端”思想产生的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
气。
2.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窠臼,他们蔑视礼法,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
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要点点拨 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程朱理学丧失活力,是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革
的根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随便套
用。他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
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热点链接 李贽的人文主义思想:李贽大力肯定人的自然之性、自然之情,那就必然
会多方面地背叛封建正统文化。李贽公然向孔子的神圣权威地位挑战,提出不能“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不能以“六经”、《语》、《孟》为“万世之至论”。对儒家倡导的
“忠义”、“节义”表示鄙视,认为那是“收其声名”的手段。他还把中国专制政权治
国的根本——“德礼政刑”,斥为统治百姓的软硬两手:“德礼以格其心”、“政刑以
絷其四体”。这些“异端之尤”的言论,表明李贽的思想、人格和价值观念正在从传统
模式中叛离出来。
?李贽理想的人格是“童心”,即不曾受到“道学”“义理”污染的、保持原初状态的
自然人性。他为此写了篇《童心说》。虽然李贽不能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说明“人性”,
他所憧憬的“童心”带有空想的色彩。但他对“人”的关注是真诚的,历史贡献是巨大
的。李贽肯定合理的“欲”、“情”,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反对礼教和理学教条对
人的禁锢,启发人们从正统文化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其历史贡献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家
相近似。
★要点点拨 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否定孔孟权威和动摇程朱理学地位,是思
想解放的基本条件。李贽的思想切中时弊,在社会下引起强烈的反响,对以后的反封建
斗争有着较大的影响。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
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
李贽极为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
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
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
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要点点拨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逐利风气盛行,直接冲击了儒学“重义轻利”
的观念。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义利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概念解析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
★阅读提示 李贽所说的“人伦物理”中的“物理”,不是“物理学”,而是指事物本身
固有的内在的普遍的规律、法则。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否认“天理”的存在。
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
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问题探究 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
答案提示
点拨
不完全符合实际。
其意义在于否认理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从而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异端”思想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三)李贽的遭遇
李贽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他们组
织人手与李贽进行笔战,肆意诽谤和诋毁,还千方百计地迫害李贽,使他受尽磨难,最
终死于狱中。
★要点点拨 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
名教和封建迂腐的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这一思想必然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在封建势力异常强大有情况下,李贽的抗争显然
力不从心,最后含恨离开了人世。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①明末清初,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②一些士大夫面对危局,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与现实
相结合,由此形成“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著名的进
步思想家。
★要点点拨 “穷则思变”,封建社会正在走向尽头,封建专制制度日益没落,社会危
机越来越严重,促使关心国家命运的进步思想家积极寻求改造社会,摆脱危机的道
路。于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反对传统的政治观念、经济理论、伦理道德,
倡导“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应运而生。
★概念解析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思想反映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
神。商周至春秋时期的教育强调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授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的兴旺安宁,
《大学》把它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
个条目。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明清之际的许多思
想家强调“经世致用”。这种思想的特点是,以实用为宗旨,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
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的
倾向,强调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常常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
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注重实际的新学风。
2.主要内容
①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
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
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他们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等许多和实
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要点点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与传统理学家们空谈义理著作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主
要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②主张“工商皆本”。
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
挑战。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阅读提示 注意阅读教材提供的引自《明夷待访录》的原始材料:“世儒不察,以工
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分析认
识黄宗羲持“工商皆本”观点的理由。
★要点点拨 “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
展的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
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3.影响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热点链接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代考据学者不仅对传
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对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更大范围内的
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
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许多面目全非、
久已散佚、真伪混杂的文献基本恢复了本来面目,使许多晦涩深奥、不能卒读的典籍,
大体可供阅读研究。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服务于经学的辅助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历史学、地理学、历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等传统学
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代考据学者还有意识地对某些学科的理论
方法进行总结。 “清代考据学不仅对传统学术有清理总结之绩,而且对近代学术发展
有开启之功”。
(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1.背景
明朝后期,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和思
索,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行。
★要点点拨 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专制制度的弊端更加充分地暴露。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首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行,批判封
建专制制度。
2.主要内容: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
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热点链接 顾炎武有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论述:“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
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
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把“国”和“天下”区分看待,把某一特定的
王朝与中华民族区分开来,这是对民族国家认识的一大飞跃。
★要点点拨 明朝末年出现的进步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反封建民主思想。
3.影响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
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阅读提示 注意对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主要观点与明清之际进步思
想的内容要点,加深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重大意义的认识。
【活学巧用】
例1: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参考答案:C
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不能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事事都师从
于孔子”。
例2: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参考答案:A
解析:李贽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是:“万物皆生于两”。
例3: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      D.“工商皆本”
参考答案:D
解析: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正在走向没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社会经济结构逐步改变,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商品经济取代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例4: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
参考答案:B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本题要求回答问题是:“黄宗羲等思想家认识到的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
例5:(2000广东历史,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
迫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
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
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4: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
因。
(2)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
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
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
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材料一、二、三,主要是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对儒学的阐述,反映了儒学理
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材料四,是“异端”思想李贽,对孔子地位的质疑。联系
中国社会各个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不能分析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影
响。
【习题对话】
解析与探索
生: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材料中反映的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会有这些异同?
师:①同:都认为民为邦本。都主张善待民众。
②异:上古重视“民”,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帝王的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则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成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③原因: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是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主要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
生:分析上述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自我测评
生: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有进步意义?
师:(1)包含的内容主要有:①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②指斥道学虚伪,强
调个性发展;③指出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否定“天理”的存在;④关注社
会现实,主张学以致用;⑤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同情下层民众;⑥反对“重农抑
商”,主张“工商皆本”;⑦批判君主专制,区分“国”与“天下”的不同;⑧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⑨主张限制君权,建立监督机构。
(2)进步意义:①否定传统的专制权威,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②对世界本原的探
讨,有利于推动对世界本质的认识;③强调个性发展,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
挥;④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
⑤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同情下层民众,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为后来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条件;⑥主张“工商皆本”,有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生:什么思想属于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
师: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是指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检测案
☆检测目标☆ 班级 姓名
1.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其历史进步作用。
2. 通过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探讨中国近代落后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要点强化☆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明代晚期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驱使人们竞相逐利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 B专制统治腐朽本质被认清
C商品经济冲击 D知识分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2.明朝大力鞭挞统治阶级推崇的程朱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3.李贽针对当时社会逐利拜金风盛行的社会现状,其态度是
A鼓吹“存天理,灭人欲” B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C礼教、仁义是立身之基础 D拜金之风是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
4.李贽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B痛恨道学的虚伪与贪婪
C认为每个人都应顺“自然之性” D提出人类社会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
5.明朝末年“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明王朝统治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B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蒙古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6.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是明末思想家,其著作是
A《焚书》 B《藏书》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读史鉴论》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李贽的观点
A绝对的思想权威是不存在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B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人的个性应自由发展
C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D世间万物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
8.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家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
9.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不同于“亡天下”,对此正确理解是
A具有忠君报国思想 B具有反封建专制色彩
C具有强烈的反清意识 D有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10.明末思想家共同观点①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②主张“工商皆本”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④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
A 传统学科出现总结性的巨著 B 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 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发展 D 小说与戏剧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12.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1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14.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15.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16.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17.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2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学习心得☆
-----------------------------------------------------------------------------------------------------------------------
[参考答案]
CABDD CCCBA BDDBD AAA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预习案
〖学习目标及要求〗:
学习目标:
(1) 熟悉李贽的“异端思想”,记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其历史进步作用。
(2)通过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探讨中国近代落后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重点难点: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高考要求:正确结合时代特征评价明清思想家
4、体现的思想方法: 比较归纳法
5、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脉络
〖讲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
探究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材料一: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晋江人,回族。祖辈世代经商,少年求学,26岁中举。从30 – 54岁,先后任河南共城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国家学府教师)、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中,不与腐败的官僚同流合污,常与上司抵触。辞官,后来隐居麻城龙湖芝佛院,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专心从事讲学和著述。猛烈抨击了纲常礼教和孔孟,统治阶级把他视为“洪水猛兽”,屡次加以迫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反动势力纠集流氓打手,以“维持风化”为名,拆毁芝佛院,将他驱逐出境。三十年(1602),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把他逮捕下狱,并下令禁毁他的著作。当时李贽已76岁,病得很严重,听说明政府还要把他押回福建原籍,就在狱中自刎而死。李贽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
材料三
1、“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德礼政刑”
2、“友好女子便立家,何须男儿!”;“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3、"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思考:
1、你认为李贽生活年代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李贽被称为“异端”思想家,其基本主张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李贽的“异端”思想? 你从李贽身上可以汲取哪些可贵品?
探究二:倡导经世致用"八股之害,甚于焚书"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拯救时弊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思考:经世致用即“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在明王朝危机四伏,社会问题丛生的情况下,当时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救国救民的主张?
探究三: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曾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把“国”和“天下”区分看待,把某一特定的王朝与中华民族区分开来,这是对民族国家认识的一大飞跃。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故“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的兴亡,而在万民的忧乐”,“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思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当时的政治是怎样的态度?他们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和借鉴意义?
三、感悟方法练习:
1、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2、明清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思想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明朝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回答3~4题:
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4、《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5、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课堂感悟〗:
感悟归纳一:
感悟归纳二:
感悟归纳三: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预习案
预习目标◇
熟悉李贽的“异端思想”,记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异端思想产生的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_____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竟相逐利。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____________的束缚,他们蔑视礼法,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____________的要求。
2、李贽的思想
(1)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______,认为____________。他反对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反对_________,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______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封建士大夫们鼓吹____________,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李贽极为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人皆有私,“____,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______。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聘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而非生自“天理”。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____________,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这种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摇撼了__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一)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明代末期,明王朝危机四伏,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倡_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由此形成__________的思想。
2、思想主张
(1)关注社会主张学应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改革,并身体力行,写出了_________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2)工商皆本: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______”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______”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
3、影响
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深远,其____________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____________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1、背景
明朝后期。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危机,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和思索,他们逐渐认识到____________是诸多弊病的根源,对____________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思想主张
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
3、影响:
以顾、黄、王为代表的________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环境下产生,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自学测试◇
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扬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的共同点是( )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1)(2)(3)(4) B、(1)(3)(4) C、(2)(3)(4) D、(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