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备课参考--第8课 笔墨丹青(课件+教学设计+学案+预习案+讲学案+检测案+同步练习,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备课参考--第8课 笔墨丹青(课件+教学设计+学案+预习案+讲学案+检测案+同步练习,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5 11:35:09

文档简介

笔墨丹青 同步练习
【典型例题】
例1.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景象,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答案】C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帛画,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战国 C两汉 D隋唐B
3.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B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
A顾恺之 B曹不兴 C展子虔 D吴道子A
5.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是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张萱C
6.“吴带当风”是形容吴道子的画具有
A立体感强的特点 B线条粗细变化得当
C飘带舞动的画面 D体现吴地风俗A
7.中国画三大画科不包括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水墨画D
8.“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兼画家是
A张萱 B阎立本 C曹霸 D王维D
9.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
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C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文
赵 孟 頫n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这位赵宋世家的没落贵族,入元后被征召为官,后屡经升迁,成为元朝“荣际五朝,名满四海”的宠幸,加上他在诗书画论上的全面才识,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对此,史书上难免留下诸多争议。他的绘画标榜复古,提倡笔墨法趣,刻意摹唐人笔意,而轻视南宋院画末流;他的书法最佳为楷书、行书,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兴复王羲之、王献之书风,有“赵”体之称。《元史》上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足见其在书史上的地位。由于其妻管道异、其子赵雍均在书画上名冠一时,元仁宗曾把他们三人的书法合装成帙,秘藏于宫中。“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畹恼馐滋饣??殉晌?夜?榛?绲淖?颐??
多才多艺的美术家
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疃际且晃徊┭Ф嗖诺慕艹鋈宋铩K?幕婊??剿?⑷宋铩⒅袷?⒛袷蓿??碛惺⒚?淮送猓?悦项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并在篆刻艺术、鉴定古器物上皆有一定的成就。其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更为一代之冠。
赵孟钏?魇?那蹇∮兄拢?鞘隆⑹闱橄嗟靡嬲谩!端裳┱??匪?账陌儆嗍资?瑁?绺窳髯?踩螅?笔阈匾埽?蠖啾泶锪怂?宰婀?酱ň拔锏娜劝?妥非笞杂傻那楦校?衔?挤拧⑹枭ⅰ?梢运嫡悦项的诗歌既是他矛盾人生的折射,也是他文学修养的高度反映,因此倪瓒对赵氏诗作有“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之誉。
赵孟罨股朴谔畲剩??聪星橐葜轮?猓?灿懈杷绦鲁?挠χ浦?鳎?绺窈屯瘢?衤捎琶溃?缑琅?⒒ǎ?溲徘謇觥?
诗文词赋之外,赵孟铙朴谌寮揖?返浼???浴渡惺椤方?凶?叛芯浚?占?渡惺椤方裎摹⒐盼募扒叭俗⒔猓?喑伞妒榻窆盼募?ⅰ罚?悦髌涓葱巳逖е?狻K?拐攵匀寮依癖览只档氖率担?ㄑ幸衾郑?圆佟按笱拧惫徘伲?骄壳倮砩?В??独衷?贰ⅰ肚僭?罚?岳致勺鞫∽芙帷?上д庑┪南捉窠酝鲐??鲇行蜓允章肌端裳┱??分小?
赵孟罨故亲?谈呤郑??橙『何汗牌拥溲胖势又?纾?谝缘笔绷餍械木诺??樘宥啾渲?溃??扇嶂杏懈盏摹霸仓樘濉?(亦称“元朱体”),以其明显的时代特色而在元初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还涉猎篆刻印稿,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宝章集古》之古印样式钩摹了二卷本《印史》,对宋末元初士大夫徒以“新奇相矜”的俚俗之弊大加纠正,以倡导古雅质朴之风。他的《印史》从书法、章法、刀法、风格上收录三百四十方古印,以作范例。这种“印中求印”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编选印谱起到有益的启迪作用。
在文物鉴赏上,赵孟钜蚧掠文媳薄⒊鋈肽谕ⅲ?仕??豕悖???佣σ推鳎?航?榉ū???逄乒呕??剿窝庥。?⒛考?啵?詹厣醴帷K??糯?榛?奈镄聪铝诵矶嗵獍鲜队铮?木吖αΑ?
自五岁起,赵孟罹涂?佳?椋?肝藜淙眨?敝亮偎狼坝坦凼樽髯郑?晌蕉允榉ǖ目岚?锏角橛卸乐拥牡夭健K?跹?榉ㄒ酝豸酥?独纪ば颉贰⒅怯兰?豸酥?肚ё治摹肺?冢?笱?跸字?⒅郁怼⒗铉摺⑺胃咦诘龋?豪腊偌遥??恢币远?跷?荆?匪荻???纭K??担骸坝揖?馨偌抑?Γ??谔逯?睿??谙字???筇厣酢!倍酝豸酥??殖绨荨T谡悦项的大力倡导下,宋代以来苏、黄、米、蔡“书札体”独领风骚的局面得到改观,王羲之不激不励、秀丽平正、蕴藉沉稳的乎和书风得到复兴。
在“赵书”各体中,成就最大者当首推行草,传世最多,对后世影响也最大。他的行草直人右军之室,形聚而神逸,秀美潇洒,宛若魏晋名士,风流倜傥,传世《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现藏日本高岛菊物次郎)、《赤壁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可窥见一斑。他的草书纵横放逸,得心应手,气韵高古,笔法精熟,却无草率之弊,于其尺牍中可见之,有《与中峰明本书》、《与鲜于枢尺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赵孟畹目?樽髌芬埠芫?剩?渲行】?任?廊怂?兀?樾捶稹⒌谰?恚?逖??????孜餐蜓裕??肿纸崽邋?觯?浔叔倬ⅲ?鞒┟嘌樱??仙??缫弧S小斗ɑ??贰ⅰ缎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道德经》、《洛神赋》(现藏故宫博物院)等传世。赵氏的大楷则绝去唐人颜、柳顿挫之笔,而增以飞动之势与峭拔之力,风姿流动,深得晋人灵髓,如《瞻巴法师碑》、《仇锷墓碑铭》、《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等。
在赵氏所擅各体中,章草颇见特色。他主要临写《皇象急就章》,虽从刻帖中来,但由于其熟谙二王法度,故所作《急就章》(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毫无枣木之味,用笔刚劲有力;晚年所书,杂以苍茫,高雅古朴。虽然赵氏之章草与汉简章草朴拙之风不同,但从文人书法角度审视,其章草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他所写的《绝交书》、《酒德颂》等行草书中,亦融人了许多章草笔意,成为康里子山、俞和、宋克等元明书家秀逸章草流派之嚆矢。   赵孟罨股朴谧?椋?牌哟蠓剑?床皇У溲判憷觯??鹗??队氡誓??と谖?惶澹?纭豆首芄苷殴?怪久??(见图3)等。其隶书法梁鹄、锤繇,肥瘦得体,平稳而蓄有灵动,舒展而富有筋骨,在《六体千字文》中即可领略其散朗而端庄之风韵。
综观赵氏书法,始终有遒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论师法何家,都以“中和”态度取之、变之,锺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洒,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人笔端,但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这都并非虚言。
像赵孟钫庋?哂卸喾矫嬉帐醪拍芎臀幕?扪?氖榛?遥?谥泄?朗跏飞鲜鞘?趾奔?摹?
赵孟畹幕婊?
在绘画上,赵孟钍怯性?淮?奶┒贰H宋铩?奥怼⑸剿?⒒?尽⒅袷?⑶菽瘢?髦痔獠模?卤式猿擅钇贰S倘缪?笆榉ㄒ谎???Щ?彩窃诟垂诺木?裣虏┎芍诔ぃ??笞猿梢桓瘛S绕涫撬?谑榉ā⑹?摹⒁衾帧⒓?秃涂季葜罘矫娴难а??约氨甲吣媳钡脑睦??运?婊?缑病⒁帐跛枷胍膊??羁痰挠跋臁O址旨父龌?掷炊云浠婊?帐踅?蟹治觯?   一、人物与鞍马图。在赵孟畹拇?阑婊?髌分校?匀宋镉氚奥恚?蛉似锿嘉?獠牡谋戎刈畲螅??谥?颊哂邪偌??唷?
二、山水图。赵孟钏??剿??笾掠蟹鹿庞氪葱铝嚼啵?罢咚?瓷剿??笾乱允稻拔?獠模缓笳咚?瓷剿??笾乱孕榫拔?獠摹T诨婊?缑采希??纳剿?髌凡⑽抟环训淖鞣缬敫竦鳎??窃谧非蠊惴旱墓乓猓?非蠹?蟪傻墓乓猓?橙《喾矫娴囊帐跤???⑷谌胱约旱拇葱鲁煞帧M?绷ν家陨钚恪⒉匀蟆⒑?睿?锤谋淠纤瘟酢⒗睢⒙怼⑾囊愿??抉濉⒛?槲?卣鞯耐ΣΩ战〉幕?纭?
三、枯木竹石与花鸟图。赵孟畹目菽局袷??饕?羌坛辛吮彼挝耐?⑺臻??纤握悦霞岬热说幕?ǎ?孕粗裰?烊鳎???酷桑?菽局?驷龋?磺笮嗡疲?砸庠衔?ぃ?侣蹲约旱那甯哂攵懒⑷烁瘛K?谑嗽??蟛牙⒉灰眩??目勺晕康氖牵?诠俪≈兴?⒚挥杏肫垩拱傩盏奶肮傥劾衾潜肺?椋??潜3肿帕?嘤胝?薄R虼苏悦项要努力表白自己的清高,弥补仕元之憾竹子便成为他坚贞忠直的自喻。
四、走兽图。在赵孟畹拇?雷髌分校?抖?蛲肌肥俏ㄒ坏某??硪酝獾淖呤尥迹??笞蕴庠疲骸坝喑⒒?恚?闯⒒?颉R蛑傩徘蠡??喙氏肺?瓷??洳荒鼙平?湃耍?挠谄?嫌械谩!庇纱丝芍?馐且患?诵酥?鳌?
若将赵孟畲?阑?靼椿?品掷啵?岱⑾炙?巫我郧蟮摹肮乓狻保?笾乱匀寺怼⑸剿?⒒?瘛⒅袷?来巫楹狭艘桓鲇晒徘鹘?男蛄小<慈宋铩?奥怼⒆呤蓿?蕴迫朔缟形?迹???氏哂喝荩?成?呋??煨途?希?馊ぞ?巍I剿?焕嘣蛞晕宕?纬醴缟形?迹?Ф?础⒕奕弧⒗畛伞⒐?酰??置婺恳恍拢?允栊阒???神謇创?娣备吹穆以岂搴痛竺婊?嗖愦蔚乃??秩荆?哂星逍露??畹奈娜似?剩幌羯ⅰ⑵胶停?θ茨纤斡男?炖捣绻妗;?褚焕啵?咏游宕?剿涡词荡?常??∠丛禾骞だ鱿宋⒌幕?埃?史ㄉ先诨闶榉ㄒ馕叮??噬辖睬笱诺?槿ぁ?菽局袷?焕啵?辛剿挝娜诵匆獯?常??孀?バ常??槿牖??厥颖誓?衔丁?梢运担?悦项是个集大成的高手。在这个由古趋近的序列中,既表现为从造境到写意的过渡,也呈示着从丹青到水墨的渐变,更透露出从诗意化向书法化的移替。
赵孟畹幕婊?哂蟹岣幻姥Ъ记赡诤??娑跃杏谛嗡频闹耙嫡?婊???沂咀攀糠虻募男诵匆饩?瘢幻娑愿呷耸ね恋挠蜗泛材???智康髯呕婊?咎宓墓απ蘖叮幻娑匝峡岬募际醣曜迹??刈⒆偶蚵氏羯⒌囊庑耍幻娑匀狈?嬖虻木赫???艋阶糯?臣壑档幕毓椤4诱庑┒嘣?谋硐稚希?颐强梢钥吹秸悦项绘画艺术的完美性。其成就可称得上是空前的。
一代宗师 四海扬名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盂钤谥泄?婊?飞系牡匚弧N蘼凼茄芯恐泄?婊?罚?故茄芯恐泄?娜嘶?罚?悦项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而元以后的绘画意趣更多地体现在书法化的写意上,那末,赵孟钤谄浼淦鸬搅饲帕鹤饔谩H绻?担??郧暗奈娜嘶?硕?饕?硐治?呗凵系淖急福??院蟮奈娜嘶?硕?云涑晒Φ氖导?鸩饺〈??婊??菸??车闹髁鳎?悄???⒄庵直浠?木揠⑷允钦悦项。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钣幸韵录阜矫嫱怀龅某删臀?叭怂?患埃?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是他提出以“云仙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六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人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八是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综观赵孟畹幕?#?⒔岷掀湎喙芈凼觯?梢灾?溃?允贤ü??馈敖?馈薄⒊?肌肮乓狻保?佣?妨⒘嗽??婊?帐跛嘉?纳竺辣曜肌U飧霰曜疾唤鎏逑衷诨婊?希??乙补惴旱厣?赣谑?摹⑹榉ā⒆?痰攘煊蛑小?
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钐岢?肮乓狻钡某龇⒌阋嗖焕?猓????莆?????滥纤蜗展职院泛退鱿概ㄑ拗?纾徊唤鋈绱耍?魑?晃皇看蠓蚧?遥??挂环幢彼我岳次娜嘶?哪?诽?龋?馐鞘?挚晒蟮摹W魑?壑笛г?颍?杂燮导任?ち宋娜嘶?娜烁袢の叮?直髌?宋娜嘶?挠蜗诽?龋蛔魑?翁?г?颍?悦项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钍怪耙嫡?婊?胍涤辔娜嘶?饬街衷?径粤⒒虿⑿械幕婊??车靡越涣魅诨悖?哟耍?桓鲆晕娜嘶?椅?鹘牵?越ü刮娜嘶?际轿?魈獾幕婊?率贝????诵蚰弧?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畹纳剿??坏??稠胶弯值?⒌で嗪退??⒅啬?椭乇省⑹?藕痛葱拢?酥粮咭莸氖糠蚱?⒂肷⒁莸奈娜似?⒆酆嫌谝惶澹?埂坝喂凵剿?毕颉笆闱樯剿?弊??欢?沂乖炀秤胄匆狻⑹?饣?胧榉ɑ?诨婊?械玫降骱陀肴谇ⅲ??霸?舅拇蠹摇?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这些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钔葡蛄丝???婊?缙?谑Φ牡匚弧?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异,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问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畹拿姥Ч鄣悖?乖??娜牖?檬⒉凰ィ?谥泄?婊?飞闲聪铝绥怖銎嫣氐钠?隆?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钍榛??∷木??笔本鸵衙??型猓?灾寥毡尽⒂《热耸慷家哉洳厮?淖髌肺?螅??笔钡闹型馕幕?涣髯鞒隽斯毕住?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颊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钤诿朗跤胛幕?飞系某删停?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畹拿?置??怂?腔沸紊剑?约湍钏?匀死辔幕?返墓毕住I⒉卦谌毡尽⒚拦?鹊氐恼悦项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1994年10月,在赵孟畹募蚁绾?莼咕侔炝恕肮?收悦项书学研讨会”;1995年3月,“赵孟罟?恃?跹刑只帷痹谏虾!⒑?莘侄?尉傩校?虾J榛?霭嫔绾凸使?┪镌骸⑸虾2┪锕莼乖谏虾>侔炝苏悦项书画展。德清赵孟睢⒐艿澜绾显崮沟玫叫薷矗?⒈涣形?钡氐闹氐阄奈锉;さノ唬缓?菔性?悦项的别业“莲花庄”也得到修复,还安放着赵孟畹娜?硗?瘛T谡饬酱喂?市缘难?跆致刍嵘希?泄?懊拦?⑷毡尽⒑??⒌鹿?⑿录悠碌鹊氐拿朗跏芳摇⒀д摺⒚朗跫遥?级哉悦项的美术成就表示敬佩。近年来各地还出版了《赵孟罴?)、(赵孟罨??)、《赵孟钛芯柯畚募?)、《赵孟罟?适檠?致刍崧畚募?返取?   “赵氏王孙嗟宋亡,笔情墨趣寄惆怅。文人书画开风气,从此吴兴名更扬。”赵孟钫馕辉??按蟮拿朗跫遥?炎叱龉?牛?跞肆耸澜纭?
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作者:任道斌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赵孟畹娜鲜逗推兰邸?
10.参考答案从略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绘画的特点①内容:珍禽异兽、神仙魔怪②表现手法:色彩鲜艳,气势宏大③感观特色:浪漫神秘,不失古掘④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A
2.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画家要摆脱隋唐的画风 B 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响
C 宋徽宗大力倡导的结果 D 商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5.D
3.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受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
A北宋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B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对象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追求对称
C元代的山水画体现了南方士人在国家统一后的舒畅淋漓的心态
D明代朱耷的笔下的鱼是“瞪眼鱼”,鸟是“伤心鸟”,表现明亡之后的悲情愤世C
二.材料解析题
4.阅读下文
中国古代绘画史
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时期的主要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均有发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石、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邱画像石墓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像石。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众多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这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汉代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被罗致到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等。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取义于中国古代“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寓言,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吴道子一生在京洛画寺观壁画300余堵,变相人物,千变万态,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和自然高出缣素的效果,世称为“吴装”。中唐周□善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描绘功臣勋将的,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而吴道子于佛寺壁上画怪石崩滩,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又因一日之内能在大同殿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而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王维也以水墨山水著名。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由于武功隆盛和贵族游猎的风气,使鞍马等题材也成为绘画专科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佛像印刷,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扉页画显示了较为成熟的雕印技艺。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当时大食都城中有中国画工献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在中国以高价收购名画家作品,中国绘画通过中日两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成为中古绘画的鼎盛时期。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宋朝统治者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盘车图》、《耕织图》等;与节日民俗活动相结合的节令画,如《大傩图》、《冬至婴戏图》、《观灯图》等;借描绘历史传说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采薇图》等;描绘文人韵事如《西园雅集图》等。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五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北宋李公麟又在纯用墨线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贡献,一些画家在写意人物花鸟上也进行了可喜的尝试,丰富了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技巧。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涌现出难以数计的文人画家和作品,许多画家借绘画抒写高尚情操,发泄对黑暗腐败势力的不满,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中,既有为正统文人画奉为典范的赵孟睢⒃?募遥ɑ乒??⑽庹颉⒛哞丁⑼趺桑?⑸蛑堋⑽尼缑鳌⑻埔?⒍?洳?啊八耐酢⑽狻?ⅰ保?钟写?邢拭鞲鲂缘男煳肌⒊潞殓贰⒅燹恰⑹?渭把镏莅斯种械闹[啤⒔鹋┑热恕C窦浠婊?氖榧?婊?逋己湍昊??敕比傩耸⑹逼凇?
阅读上文概述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的简单经过。(不超过300字)
4.(1)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战国帛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开端。(2)秦汉时期的绘画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绘画形式是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盛行,人物画也很发达。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4)隋唐时期人物画占主体,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花鸟画开始兴起。(5)五代两宋以后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是中国古代画的鼎盛时期。最有建树的是风俗画,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6)元明清文人画获得突出的发展,以山水、花鸟题材为主。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民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进入繁荣兴盛时期。
5.阅读下文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顾恺之(公元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家祖辈都是晋朝官吏、书香人家。顾恺之很小就博览群书,崭露才华。他能诗善赋,擅长书法,尤其精于绘画,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艺术家,后人称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才绝”是说顾恺之聪颖,多才多艺;“画绝”是说顾恺之擅长绘画;“痴绝”就是顾恺之对艺术研究专心致志的精神。
顾恺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生动传神。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的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风气,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他的杰作大都散失了,现在保存下来的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画卷摹本,一直为历代视如珍宝。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这幅图的大意是曹植和仆从们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人在舒展身腰,马在地上打滚。黄昏时节,停歇在洛水边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丽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待洛神离去,只剩懊恼思慕的曹植,坐着一叶轻舟,面对两支残烛,通宵不眠,浮在洛水上不肯离去。回到岸上,曹植带着沮丧的表情和无穷的依恋乘上四马盖车,怅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
《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画中用来衬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画面上有高飞的鸿雁和腾空的游龙;又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传说的风神在收风,水神使洛水平静和女蜗在歌唱。这都借以描绘神灵都同情曹植和甄氏的爱情遭遇。不仅增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而且更添加了神话梦幻的色彩。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色插图《洛神赋图》是整幅图的一部分,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面上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的曹植,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宫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日益思念的洛神,流露出非常爱慕的神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望着曹植,他们好似在互相交谈。画面左边有风神在收风。
《女史箴图》是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
《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新课标教材彩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5页上的《女史箴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长、圆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阅读上文,谈谈如何欣赏名画。
5.参考答案(略)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教材分析】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3.教学疑点:绘画艺术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关系。
【本课提纲】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1)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代——帛画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
(1)原始岩画和彩陶图案,记录了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心理。
(2)战国汉代帛画将天、地、人三者于一体,色彩浓烈,气势宏大,手法夸张。这种特点
与战国汉代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
(1)时代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
①贡献:A:长于丹青,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绘画理论:_____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②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创制法度,表现盛唐气象。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
表现有二:A、文人画发展空前(写意)——主要的
B、民间风情画也大量涌现(写实)
(一)文人意趣
1、宋元——文人山水画兴起
(1)时代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①山水画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家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
(1)文人画继续繁荣
(2)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
①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
A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
(二)民间风情
1、时代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
(1)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插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用性的民间风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
1、独特风格
(1)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形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魏晋、唐代、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对绘画特征特点的影响
1、魏晋以来: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
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
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以
形些神”。
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
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
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中,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
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纲豪放,体现
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偏安,画家绘画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讲究
对称,其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宋朝,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
发展起来,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
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
和画家,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
的绘画艺术形式,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重难点解析】
4.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题材——人物肖像; 材质——绢帛;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种类——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④ 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 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⑤ 隋唐: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 表 作——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⑥ 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 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
明 清:特 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 材——市井生活
特 点——写实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 清: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 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5.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融诗、书、画、印于一体。②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自由。③ 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
用。
2005年10月,一部名为《故宫》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片中提到的宋
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几经沉浮、失而复得的曲折历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许多人为之扼腕慨叹。一幅名画的辗转流传,见证了几多朝代兴衰更替、人间悲欢离合。
本课向你讲述的,就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绘画艺术演变的辉煌历程……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绘画艺术的起源
【知识(梳理】
1、新石器时代
(1)表现:绘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人们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将人物、
动物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 壁上和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
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作: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内蒙阴山人面纹岩画。
2、战国和两汉时期
(1)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被称之为“帛画”。
(2)两汉时期:帛画更加丰富,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体现
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3)代表作:战国时期楚帛画《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
【深化(拓展】
新石器时代、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绘画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在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并表现出作者
的信仰、愿望;战国时期的帛画笔墨简洁,神情生动,绘画已经成为独立艺术;两汉
时期绘画更进一步,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思考(提示】
内蒙古阴山人面纹岩画、马家窑文化《集体舞蹈图》反映了该时期绘画的什么时代特
征 ?
提示:这些绘画主要是简单的线条画,自然、生动、粗犷,它反映了该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
以及游牧生活为主的时代特征。
【典例(展示】
以下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源头
B.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C.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是新石器时代绘画的特点
D.汉代的绘画艺术中,浪漫幻想主题已不复存在
研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汉代尽管儒学开始占统治位,但绘画艺术中仍存在浪漫幻想
的主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此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熟悉教材是
关键和前提。
答案 D
【教考动向(体验】
1、中国古代帛画最早出现是在
A.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2、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 )
A.新石器时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3、“构思神奇旷达,布局满密有力,现实与虚幻结合,使天上、人间、地下融为一体”。这是对下列哪幅画的评价

A、洛阳卜千秋墓壁画 B 、马王堆汉墓帛画 C、和林格尔墓壁画 D、《女史箴图》
4、宁夏贺兰山岩画、马家窑文化《集体舞蹈图》、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和洛阳汉墓壁画反映了怎样了历史信息 ?
宁夏贺兰山岩画 《集体舞蹈图》

《人物龙凤图》 洛阳汉墓壁画

研习点2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知识(梳理】
1、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
(1)贡献:最早提出 “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古
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2)代表作:《女史箴图》。
2、吴道子: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1)盛唐画风兴起的背景和特点: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
象。
(2)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深化(拓展】
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魏晋时期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 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伴随着佛教、道教的发展,文化
呈现出多元的趋向。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不愿与流俗同伍,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士人群
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思考(提示】
结合《女史箴图》,分析顾恺之的作画特点是什么?
提示 画中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之态,气味古朴,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对人物面部的勾画,
细处求工,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的法则,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
精神气质。
【典例(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我国古代一位画家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珠)中。”
请回答:
(1)这句话是哪位古代画家说的?他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问题?
(2)这位画家的代表作是什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研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这段话,把握本段材料的关键词“传神写照”,然后结
合教材相关内容来组织答案。
答案 (1)这句话是东晋画家顾恺之说的。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
精神气质。(2)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
家,他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
考的大画家。
方法点拨 做此类题目,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先看设问,然后结合问题看史料,要理
解材料并找出有关信息,最后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归纳组织答案。
【教考动向(体验】
1、下列有关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B、 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C、其代表作是《步辇图》
D、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顾恺之是该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B、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
C、书法理论日趋成熟,书法达到新的高峰
D、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3、盛唐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 ①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②他的画技被誉为“吴带当
风” ③他强调传统的线描法 ④他被后世誉为“画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下列有关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
B.凸显个性的文入画开始出现
C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
D.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研习点3 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
【知识(梳理】
1、文人意趣
(1)宋代的山水画
①背景:宋朝时期,“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
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的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的风格。
②发展变化: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追求注重写实变为更
加注重意境。
(2)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出现了一批风格鲜明
的画家。但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2、民间风情
(1)时代背景
①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②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
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
(2)绘画成就
①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木刻版画盛行。
③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发展起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寺庙中的壁
画,还有布贴画、剪纸画等。
【深化(探究】
想一想,结合中国古代绘画的有关史实,概括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对中
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
活、自由。
作用: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考(提示】
《清明上河图》、《五子夺莲》《水浒传插图》反映了宋代以来绘画的什么特点?
提示 宋代以来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适应市民文
化生活的需要,风俗画大量出现。
【典例(展示】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研析]A、D是文人画成为主流的原因;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就是当时商业经济兴盛
和城市的发展的反映。
[答案] C
点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宋代之所以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
品,关键是当时社会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这方面反映到绘画上就是风俗画的
兴起。
【教考动向(体验】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水画在宋朝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②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宏伟,体现出国家统
一后的开阔心态 ③南宋文人山水画以描述江南风光为主 ④张择端的文人山水画
最有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
A.《集体舞蹈图》 B.《女史箴图》
C《山径春行图》 D.《清明上河图》
3、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了
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
4、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 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5、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
A.年画 B.布贴画 C.山水画 D.剪纸画
6、篆刻、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
A、东汉和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朝中叶
7、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是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
(探究解题新思路
▲课标新题(展示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郑板桥的《兰竹图》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
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1)上述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2)通过《清明上河图》,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解题思路 宋元时期,在文人山水画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
化的普及,文人风俗画得到发展,《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答 案 (1)《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兰竹图》属于人文画(写意画)。(2)《清明
上河图》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
点 评 解答本题应该结合文人画和风俗画的特点进行解答,要注意区分二者不同特
点和画风。
▲高考典题( 链接
考题1、(2004·全国Ⅲ·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
华景象
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名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
河沿岸的繁华景象。
答 案 B
相关链接 宋元时期,在文人山水画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
的普及,风俗画得到发展,《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明清时期木刻
版画、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也大量涌现。
▲课后习题( 研习
阅读与思考
提示 “踏花归去马蹄香”,只画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
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只留给观众去想像;“乱山藏古寺”画荒山满幅,上出
幡竿以见藏意;“竹锁桥边卖酒家”不画房舍、人物、酒坛,只画竹树梢头露出—
—个酒家儿来,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书酒字,便见酒家在内;“蝴蝶梦中家万
里” 通篇不画一只蝴蝶,只画朦胧月色下的茅屋数间。
[思维延伸] “文人画”的特点就是写意。中国古代的表现艺术较发达,诗言志,词缘情,绘画推崇‘橡外之意”。诗人、画家在大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触景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艺术创造中,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作画时大胆取舍,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气质的形象特征。画面上留有大块空白,形成了绝妙的空灵感,给了观赏者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
解析与探究
提示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当时都城汴梁的市民生活,《货郎图》则反映出当时城市商
业活动的兴旺。
思维延伸:《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表现北宋首都汴梁(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作品。画
面描绘的是北宋首都在清明节日期间繁华热闹的景象,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分为
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画面;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画家通过对汴京城
里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清明上
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
业、手工业、民俗、建筑和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价
值。
自我测评
1、提示 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
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
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
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
发展起来。
[思维延伸] 我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
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纵观中国的绘画,主要经历了绘画的雏形、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以及风俗画几个阶段,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风俗画,它们之间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写其“意”。
2、提示 更加注重写意、意境,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同时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思维延伸]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绘画。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
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
形 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
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造物象的体积,当然,创
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
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开拓学习新视野
▲教材知识( 拓展
【历史(长廊】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
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
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 又叫布堆画、布贴
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
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
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
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
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走进历史( 感悟
【观点(争鸣】
1、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
解也有分歧。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
观点1: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
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
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观点2:以画家身份为标准,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大夫画。
提示 “中国文人画”是个宽泛的概念。就像“文人”和非文人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一样,
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划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文人画产生于何时同样很难有定论。但
也应该看到,文人画最早还是作为一种与院画相对的绘画风格而出现,在长期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文人画也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图像意义、风格规范和
技法标准的艺术体系,确立了自己相对的评品标准,而这个体系与标准根植于中国文
化和哲学,和中国的书法有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具有重视笔墨趣味,体现文人情
趣,诗书画印结合,以书法入画等特征。
2、有关中国绘画的起源问题:
观点1.唐代的张彦远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
传说时代,指出那时的象形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
观点2. 现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绘画艺术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及绘画、
陶塑和雕刻方面。
提示 有关中国绘画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就争论非常大,不过现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
的史前和历史早期绘画形象的实物,不断增加着我们对早期绘画艺术的了解。近年
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新
石器时代。由此推断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
进,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绘画技术不断提高和走向成熟。
【前沿(视点】
2005年 10月10日,《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故宫
延禧宫举行。在研讨会上《清明上河图》全卷第一次公开展示,它的出现令人大饱眼福。
据了解,为了实现《清明上河图》全卷展出,故宫博物院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故宫博物
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研制了主体长达14米的高科技展柜。专门设计的充氮密封系统,
湿度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展柜内实现恒湿、恒温的无氧环境。展柜内设置
的蓄能系统可以保证在故宫每日14小时停止电力供应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性能要求。
透视 《清明上河图》是文人风俗画中的突出代表,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
画家通过对汴京城里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
华和发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和交通工具等
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答案与解析研读
研习点1
1、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2、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战
国时期绘画已成为独立艺术。
3、B考查对战国时期马王堆汉墓帛画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该部分知识虽属于教材小字部
分内容,希望同学们看书要细和全面。
4、提示:绘画早在新时期时代就已产生;战国秦汉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绘画多样,有岩
画、帛画、壁画、陶画等;有些绘画内容反映了先民的游牧、狩猎等生活情景。
研习点2
1、C本题考查的是顾恺之的相关情况,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
阎立本的代表作,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项。
2、C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书法达到新的高峰” 是在隋唐时期。
3、D 吴道子是改革传统的线描法,而不是强调传统的线描法。
4、B 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绘画的发展情况。B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就已经开始出现,不符合题干要求。
研习点3
1.A 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做为佳。张择端最著名的画是风俗画《清明上
河图》,④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故选A项。
2.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绘画作品,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风俗画这一核心内容。
3.C 两宋时期,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绘画的风格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注
重意境,故C项符合题于要求。
4.C 本题旨在考查审题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史学家关注”。A、B、D三项是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阐述的,不符合题干要求,而C项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
述的,符合题干要求。
5.C本题考查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内容是百姓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
更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而山水画属于文人画,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选C项。
6、D 篆刻成为一种艺术是在明朝中叶,因此三者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在明
朝中叶。
7.提示: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逐渐形成
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
始出现,“以形写神”。
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
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宋朝,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特点也影
响到绘画作品中,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伴随着
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向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
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发展起来。
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
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
和画家;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作插图的木版画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
和剪贴画等。
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
板书设计: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汉代:帛画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1.宋代:写实→意境
2.明清:不拘成法
四、民间风情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文字版:
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中国绘画的起源讲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中国绘画源头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现在谁愿意走上讲台和我一起来探讨下教材这一目的内容?(讲台上已经准备好两把椅子)。在学生注视的目光下,学生陈建帮走上了讲台.台下掌声响起.
师:请坐!
陈:谢谢!
师: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当时人们如何做画呢?
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
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掌声)
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师:那你能不能再和大家说说这个时期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以!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师:好,对于绘画艺术的起源我们就探讨到这。非常感谢陈建帮同学。师生握手。掌声鼓励。
陈建帮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想上台试试。
师: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在讲这一目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
生:顾恺之。
师:正确。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扮演一下顾恺之这个人物呢?
20秒后一位女生走向讲台。(光晓利同学)台下掌声。
师:大牌就是大牌,喜欢在大家的等待下出场。(台下笑声)请坐。
生:谢谢。
师:请问阁下怎么称呼?
生:在下姓顾名恺之,您叫我小顾就可以了。(台下笑声)
师:小顾啊!(台下笑声).你能和大家说说文人画为何在魏晋时期出现吗?
生:好的.我想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
师:那我想你也肯定是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文人了.
生:那是!(台下大笑)
师:那什么是文人画呢?
生:怎么说呢?(思考).可以这样说吧,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师:通过你这么一讲,我们就明白了.小顾,据说你不仅长于丹青,你的绘画理论也很叫绝是吗?
生:叫绝不敢当.不过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师:那你的绘画理论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和我们说说.
生:好的.我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神写形.”
(也许是有点紧张,提示学生不用紧张.学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说反了.)
生:哦,对不起,有点紧张.应是"以形写神”.(掌声鼓励).我这个假顾恺之尾巴露出来了.(台下笑声)."以形写神”,即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师:谢谢光晓利同学.虽然有点紧张,但她的表现已经非常优秀.(台下掌声)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绘画情况.教材中举了个代表人物:吴道子.那我想有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一下的他的角色.
学生杨荣荣走上讲台.(掌声)
师:请坐.
生:谢谢.
师:吴大师,你好.你知道后人怎么称呼你吗?
生:知道.称我"吴大师”.(台下笑声)呵呵,开个玩笑.应该称我为"画圣”吧。
师:看来你有特异功能,未卜先知啊。那我想你也肯定知道后人怎么形容你的作品了?
生:是的。他们形容我的作品为:“吴带当风”。
师:是啊,您的绘画作品看上去无颇有动感.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师:后人经常把您的作品和曹仲达的作品拿来一起比较.一个是“吴带当风”,一个是“曹衣出水”,你如何看待你们俩的作品呢。
生:可以说我们俩代表着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吧。曹仲达的绘画技巧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
师:那您当初在绘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模仿他呢?
生:不会。因为我觉得绘画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而且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创制了“吴带当风”这种风格。
(掌声不断)
师:谢谢杨荣荣的精彩回答。掌声鼓励。
前面的几位同学发言非常棒,希望后面有更精彩的言论。
师:同学们,宋代出过很多画家,在这些画家当中,你们最欣赏谁呢?
很多学生答到“张择端”。
师:那么我们班的“张择端”在哪呢?
很多同学都想上台,李龙超同学捷足先登了。
师:请坐。
生:谢谢。
师:张大师您好!在您创作的作品当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
生:我对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满意的,要说最满意当属《清明上河图》了。当时作画的时候犹如神助。
师:那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生:有一天,皇帝派我去江南巡游.我来到东京,看到东京城内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看到此情此景,忽生灵感,回去后便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师:从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生:正如你所说,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师:那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呢?文人画在这个时期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生:好的。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
师:什么?您说南宋?看来您也能未卜先知啊!(笑声)
师:最后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名呢?
生: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意境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台下掌声热烈。
师:非常感谢李龙超的精彩发言。掌声鼓励。
师:从李龙超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一个认识:文人山水画重意境,而民间风情画则重写实。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两种不同风格。不过有一个小地方需要纠正一下。李龙超同学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说:皇帝派他去江南巡游。而《清明上河图》画的却是东京的沿途风貌,不是江南。
下面教学环节则为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师: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那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有何特点呢?
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个性鲜明,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师: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朱耷的作品。
师:在朱耷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从中我们发现,他笔下的鱼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鱼鸟”,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人格意志在里面,那么他想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人格意志呢?
生:偾世嫉俗、不满现实。
师:很对。那明清时期还有其他画种吗?如果有,举例说说。
生:有。除了文人画,还有民间风情画。如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等。
师:正确。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效果良好。复习课不是以往的简单重复,这节课如果还按以前的教学模式来讲,学生听课的兴趣将大大折扣。所以才用学生上台和老师面对面坐着对话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台下学生也很好奇,也很想知道台上学生表现的如何,所以听课注意力很集中。而且学生的发言还有很多精彩之处,课堂氛围很融洽。
 笔墨丹青 检测案
☆检测目标☆ 班级 姓名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要点强化☆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当堂检测☆
1、中国古代帛画最早出现在( )
A、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代 D、 两汉时期
2、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 )
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
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叙述,正确的
是( )
①山水画在宋朝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②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宏伟
③南宋文人山水画以描述江南风光为主
④张择端的文人山水画最有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 )
A、《集体舞蹈图》 B、《女史箴图》
C、《山径春行图》 D、《清明上河图》
5、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
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6、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 )
A、年画 B、布贴画
C、山水画 D、剪纸画
[参考答案]
CCADC C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
素 材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效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这些皴法乃是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质地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说:“吾画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转引自胡海超编《中国绘画趣谈》第195页)。说明他作画运用了手的各个部分,指甲、指头、手掌、手背。分析起来,画小的人物花鸟以及细线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侧用,如使用钢笔一般画大幅如荷叶、山石,可用泼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抚摸成画;画柳条流水可以小指、无名指甲肉并用点苔可用一指或数指蘸墨直下。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自此以后,作指画的人虽不少,不过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戏。只有现代已故名画家潘天寿,指画成就最高。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笔墨丹青 讲学案
〖学习目标及要求〗:
一、学习目标
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讲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
探究一:
原始社会,陶画、壁画、地画有什么特点?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什么?


探究二:

唐宋时期绘画的特点及背景

探究三:
“民间风情”的成因是什么?与“文人意趣”相比有何特点?
〖课堂感悟〗:
感悟归纳一:
感悟归纳二:
感悟归纳三:
课件44张PPT。笔墨丹青第 8 课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魏晋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民间风情(世俗画)起源发展繁荣一、质朴与浪漫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绘画起源战国楚墓帛画,绢本(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材质: 地面、岩壁、陶器上
(3)特点:自然、生动、粗犷 、 浪漫
(4)题材:原始集体生活岩画《黑山岩画狩猎图》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 人面鱼纹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1978 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 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 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图中 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 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 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 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 收的生活。 《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
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
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
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鹳鱼石斧图》
舞蹈纹彩陶盆(二)战国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材质:绢帛
题材: 珍禽异兽、
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 古拙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纵31.2cm?横23.2cm。 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 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 、绢尚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 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 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的先声。《龙凤仕女图》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 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 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 早日登天升仙 类型:帛画和壁画。
特点:由于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占支配地位,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但浪漫幻想主题依然十分流行总结:汉以前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三) 汉代绘画西汉、绢本,纵205cm、上横
92cm、下横47.7cm?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
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
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
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
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
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
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
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 《轪侯妻墓帛画》 汉墓壁画,一汉墓壁画有一定说教意义,以通俗易懂的画面指导人们辨别是非;二墓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一些重要题材是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三汉代尚厚葬,汉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基本上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水平。历史故事等也是汉壁画的主要题材 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时期到唐绘画的发展(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一)魏晋时期背景:
1、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 2、三教合一,文化多元的趋向。 3、 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文人画 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唐代以前就有纯水墨形式作画的记载,但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南宋末年开始的,文人画的特点是:
(1)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绘画文学化 (2)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向和意趣。
(3)文人画重墨轻色;重潇洒洗练,轻繁缛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 (4)在作品中将栅、兰、竹、菊、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生平:
时代背景:魏晋时期
创作群体:文人群体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特点 : 善画人物,
代表作:《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1、顾恺之 《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这副画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女史箴图〉部分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
《洛神赋图》第一卷(二)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曹霸、韩滉;王维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作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天王送子图》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吴道子壁画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纸本是后人的摹本。 《步辇图》阎立本 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 唐德宗时的宰相韩滉,擅长画牛,并有好用粗重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富有农家风情,传世的《五牛图》中各牛的动态不同,肥瘦有别,毛色互异,笔法简朴而又变化多趣,曲尽其妙。 韩幌的《五牛图》
(分解) 三 文人意趣 -------从宋到明清绘画的繁荣扬无咎 墨梅图之三(一)宋代
时代背景: 1 文人阶层壮大、 2 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4马远《松下闲吟》南宋 马远《踏歌图》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出来。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元 倪瓒 《六君子图》(二)明清时期
特点: 1、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由于社会的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墨 竹 图 郑 燮 四 民间风情 -----从宋代到明清绘画的繁荣《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时代背景: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 市井生活
特点: 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一)宋代《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宋代长卷风俗画,原作为绢本,高25.8cm,长534.6cm。系稀世奇珍,画苑瑰宝。作者张择端系宋徽宗时画院高手,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县)人。幼年离乡,赴汴梁求学,后又习绘画,本工界画,尤擅市桥郭径、舟船车较而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流传至今的唯一作品。画卷描写清明之际发生于京师汴梁(今开封)郊野汴河上土桥及东角于门市尘通街上与创新艺术相结合,不但色彩准确,而且神情逼真,精湛的制作技术与画作的迷人神韵互相辉映,弥足珍贵。该挂毯长24米,高1米,由8名织工手工打结1030万个,用时近一年完成。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小说、戏剧迅速发展题材:
1、小说中的插图——木刻版画
2、具有实用性的民间风情画——年画 布贴画、剪纸画等(二)明清时期红楼梦小说插图明代小说插图小说插图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杨柳青年画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剪纸为“剪画”或“窗花”。 布贴画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 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课后巩固』1、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B2、凸现个性的人文画首先出现在( )
A、战国 B、西汉 C、魏晋 D、隋唐
3、唐朝以水墨画著称的绘画家是(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曹霸 D、王维CD4、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5、下列不属于唐朝的绘画家是(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萱 D、张择端BD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A笔墨丹青 预习案
◇预习目标◇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
内容:将 或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 、 、 。
风格:自然、生动、_ _、_ _,又不失生动。
战国秦汉的帛画
内容:_ _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在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_ _、_ _。
风格: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_ _、_ _又不失_ 的特色。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
(1)原因:魏晋时期,_ _群体的追求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凸显_ _的文人画就在这时开始出现。
(2)代表人物及风格:最著名的是_ _,其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_ _____。
2.唐代绘画艺术的繁盛
(1)原因:唐代的政治_ _和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另外,还有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带动。
(2)代表人物:_ _____。
三.文人意趣
1.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
(1)原因:宋代 的不断扩大,_ _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
(2)特点:山水画从起初作为_ _,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_ _,变为更加注重_ _。
2.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
或继承宋代_ _画风,或沿袭元人 。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 ,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
1.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
(1)原因:宋代以后,伴随着 、 和_ ,民间文化兴盛,出现了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
2.明清的木刻版画
明清时期,__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为了使小说、__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 作为其中的插图。
民间艺术
百姓往往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有生活上 。比如_ _、寺庙中的_ _,还有_ _、_ _等。
五.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
1.中国画一方面形成了注重_ _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 、
主 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 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_ _和_ _、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学测试◇
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四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2.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3.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反映宗教题材的宗教画日益兴盛,下列哪一幅作品属于这类情况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人物龙凤图》
4.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魏晋
B.“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技巧的赞誉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5.下列关于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
B.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C.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
D.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答案:D D B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