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初步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3. 掌握蜡烛燃烧、人体呼吸两个基本实验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课前引入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
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实验用品 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过程 点 燃 前 ①操作: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②现象/结论: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_______性质)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①操作: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②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③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_______性质)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点 燃 时 ①操作: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②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烛焰分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最低。 ③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_______性质)
①操作: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②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③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_____。 (_______变化)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熄 灭 后 ①操作: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②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③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_______性质)
化学学习的特点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题型一:蜡烛的性质
【例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题型二:化学学习的特点
【例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④关注物质的性质
A.②④
B.②③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题型三: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例3】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实验Ⅰ中c处氧气最充足,故温度最高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若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无变化
④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可能被熏黑
⑤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⑦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例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该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变4】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内焰最明亮
B.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题型四: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大题
【例5】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
(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只答一点)
思考与交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呢?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做实验前,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
一、气体的收集
1.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毛玻璃,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盖好集气瓶)
2. 取另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________,并用________先盖住瓶口的________,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________,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________在水槽内(如图1-14)。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如图1-15,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________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________,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如图1-16)。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二、气体成分的探究
操作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
结论
实验结论
题型五:人体呼出/吸入气体的实验探究
【例6】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有错误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
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
【例7】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例8】某同学为了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的多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第一步操作如图A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前,往集气瓶中装满水后,盖玻璃片的操作是_____;他需要收集_____(填数字)瓶人呼出的气体。
(2)第二步操作如图B,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第三步操作如图C,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4)第四步操作如图D,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而判断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填“高"、“低”)。
【变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1)人吸入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__(填字母,下同),关闭活塞______。
(2)人呼出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__,关闭活塞_____。此时可以观察到②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3)瓶①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___________,瓶②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直击中考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1.(2023·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属于人体呼吸作用的交换物质,且在呼出气体中,比吸入气体含量多的是
A.N2 B.O2 C.CO D.CO2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2.(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3.(2020·广西·中考真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量变少的是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4.(2019·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5.(2021·海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
②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消石灰水变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③ 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火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
(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Ⅱ.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_______
1.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B.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放出热量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时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蜡烛燃烧时放热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关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5.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 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 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 I、II 中加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但没有明显现象)(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瓶 I 瓶 II
A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点燃“白烟”,蜡烛可再次被引燃
B.实验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中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7.在“点燃蜡烛”的活动与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发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 B.产生火焰并放出热量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玻璃管另一端出现白烟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2 s后取出,观察。
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温度 。
(4)乙同学向焰心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如图B,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你认为焰心物质中可能含有 ,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期的现象是 。
(5)某同学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
Ⅰ中为干而冷的烧杯,Ⅱ为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①操作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操作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通过以上实验,这位同学得到什么结论? 。
④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黑色的固体,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该同学下列处理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与我们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B.通过实验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C.与同学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9.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有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0.某中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将瓶口 (填序号)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A.在水下 B.移出水面后
(2)下列关于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含量探究实验,选择的试剂或仪器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比较氧气含量:带火星的木条
B.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燃着的木条
C.比较水蒸气含量:干冷的玻璃片
(3)直接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吸气和呼气,探究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小比较。
①推测装置丙的作用是: 。
②若要得到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初步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3. 掌握蜡烛燃烧、人体呼吸两个基本实验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课前引入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
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实验用品 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过程 点 燃 前 ①操作: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②现象/结论: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_______性质)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①操作: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②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③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_______性质)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点 燃 时 ①操作: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②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烛焰分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最低。 ③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_______性质)
①操作: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②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③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_____。 (_______变化)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熄 灭 后 ①操作: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②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③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_______性质)
【答案】物理 物理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化学 水 二氧化碳 化学 化学
化学学习的特点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题型一:蜡烛的性质
【例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详解】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错误,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二:化学学习的特点
【例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④关注物质的性质
A.②④
B.②③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所以我们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需要对实验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比如蜡烛燃烧的实验我们需要①关注物质的变化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④关注物质的性质。
题型三: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例3】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实验Ⅰ中c处氧气最充足,故温度最高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若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无变化
④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可能被熏黑
⑤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⑦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分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①蜡烛外焰温度最高,则实验Ⅰ中a处氧气最充足,温度最高,故不正确;
②蜡烛燃烧生成水,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故正确;
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实验Ⅱ中若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故不正确;
④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可能被熏黑,故正确;
⑤实验Ⅲ中,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有火焰产生,故不正确;
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故不正确;
⑦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正确。
故选B。
【例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该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详解】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此选项错误;
B、该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此选项错误;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石蜡蒸汽会冷凝为液态,实验不会成功,此选项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未与氧气接触,未燃烧,仍为石蜡蒸汽,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变4】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内焰最明亮
B.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详解】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和氧气接触最多,外焰最明亮,该选项错误;
B、由图2可知,当蜡烛熄灭后,氧气还有一部分,说明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选项正确;
C、由图2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该选项错误;
D、由图2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故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了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氧气,该选项错误;
故选B。
题型四: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大题
【例5】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
(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只答一点)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水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在白烟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烧杯 将白烟点燃 沿着白烟方向迅速点燃
【分析】
本题考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详解】
(1)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属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存在状态、颜色是物质本身存在形式,不需要化学反应即可表现出来,质地软可以通过切割就可以发现,说明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密度、溶解度也是物质本身属性,受热熔化,是熔点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的为①②③④⑤⑥;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
(2)A中将火柴梗放置于蜡烛燃烧的火焰中,通过观察火柴梗炭化情况,就可以判断哪里温度高;故答案为: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3)①此时观察到小液滴生成,说明有水生成;故答案为:水。
②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借助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向反应后的烧杯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验证白烟是水蒸气还是石蜡,通过可燃性进行设计实验,首先选择干燥烧杯,收集白烟,观察有无水滴,然后再进行点燃,验证白烟可燃性,得出白烟为石蜡;故答案为:在白烟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烧杯;将白烟点燃。
(5)为了避免白烟扩散,无法点燃,需要迅速沿着白烟方向点燃,就可以看到复燃现象; 故答案为:沿着白烟方向迅速点燃。
思考与交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呢?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做实验前,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
一、气体的收集
1.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毛玻璃,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盖好集气瓶)
2. 取另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________,并用________先盖住瓶口的________,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________,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________在水槽内(如图1-14)。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如图1-15,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________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________,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如图1-16)。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答案】盛满水 玻璃片 一小部分 全部盖住 倒立 充满 盖好
二、气体成分的探究
操作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
结论
【答案】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燃着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实验结论
题型五:人体呼出/吸入气体的实验探究
【例6】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有错误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
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
【答案】B
【分析】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
【详解】
A、可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带火星的木条在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均不会复燃,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入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可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7】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答案】A
【详解】
A、实验一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更为剧烈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不能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错误,符合题意;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可以通过观察锥形瓶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锥形瓶A中石灰水无变化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此正确;
C、图三实验是对图二实验的改进,是否关闭c、d对乙中石灰水产生浑浊和甲中石灰水不变,进而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结论不产生影响,正确;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正确;
故选A。
【例8】某同学为了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的多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第一步操作如图A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前,往集气瓶中装满水后,盖玻璃片的操作是_____;他需要收集_____(填数字)瓶人呼出的气体。
(2)第二步操作如图B,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第三步操作如图C,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4)第四步操作如图D,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而判断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填“高"、“低”)。
【答案】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2 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燃着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 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高
【分析】
本题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比较。
【详解】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往集气瓶中装满水后,盖玻璃片的操作是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防止瓶内留有空气。需要收集2瓶人呼出的气体,一瓶用于检验氧气,另一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第二步操作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3)第三步操作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瓶不同的气体中,如图C,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观察到呼出气体中燃着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由此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4)第四步操作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从而判断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点睛】
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由于人体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和水含量多。
【变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1)人吸入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__(填字母,下同),关闭活塞______。
(2)人呼出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__,关闭活塞_____。此时可以观察到②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3)瓶①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___________,瓶②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答案】A B B 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变浑浊 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首先应除掉原来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②中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①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
(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瓶②内的现象是②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瓶①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瓶和②瓶的作用不同,①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②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直击中考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1.(2023·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属于人体呼吸作用的交换物质,且在呼出气体中,比吸入气体含量多的是
A.N2 B.O2 C.CO D.CO2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答案】D
【详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稀有气体没有参加反应,量几乎不变;故属于人体呼吸作用的交换物质,且在呼出气体中,比吸入气体含量多的是CO2。
故选:D。
2.(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A
【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2020·广西·中考真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量变少的是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答案】A
【解析】
A、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少,正确;
B、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多,错误;
C、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多,错误;
D、稀有气体几乎不被人体吸收,故量基本不变,错误;
故选A。
4.(2019·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2021·海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
②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消石灰水变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③ 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火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
(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Ⅱ.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_______
【答案】 浑浊 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解析】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1.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A
【详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A。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B.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放出热量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B
【详解】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接触空气最多,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时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蜡烛燃烧时放热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层最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时,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关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答案】C
【详解】A、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更浑浊,不符合题意;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而空气不能,不符合题意;
C、证明空气中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熄灭,空气和呼出气体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但是氮气不为人体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 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 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 I、II 中加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但没有明显现象)(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瓶 I 瓶 II
A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要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必须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净,在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时应从Ⅰ端吸入空气,装置的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Ⅱ端呼出气体,装置Ⅱ用来验证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锥形瓶试剂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瓶Ⅱ试剂可选用澄清石灰水,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除去二氧化碳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可选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点燃“白烟”,蜡烛可再次被引燃
B.实验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中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答案】B
【详解】A、该实验中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能燃烧,故实验中点燃“白烟”,蜡烛可再次被引燃,不符合题意;
B、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充分燃烧会生成炭黑,白瓷板变黑,符合题意;
C、将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在“点燃蜡烛”的活动与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发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 B.产生火焰并放出热量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玻璃管另一端出现白烟
【答案】A
【详解】A、点燃蜡烛的探究中,蜡烛受热熔化、遇冷凝结是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错误;
B、蜡烛燃烧产生火焰并放热,正确;
C、根据分析A,C说法,正确;
D、将玻璃管斜插入蜡烛火焰的焰心处,未燃烧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在另一端遇冷形成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正确。
故选:A。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2 s后取出,观察。
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3)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温度 。
(4)乙同学向焰心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如图B,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你认为焰心物质中可能含有 ,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期的现象是 。
(5)某同学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
Ⅰ中为干而冷的烧杯,Ⅱ为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①操作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操作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通过以上实验,这位同学得到什么结论? 。
④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黑色的固体,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该同学下列处理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与我们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B.通过实验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C.与同学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小
(2) 探究蜡烛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高低 木条粗细相同
(3)最低
(4) 为气体,且具有可燃性 不合理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玻璃导管,中间用湿毛巾包住,将玻璃导管的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燃着的木条点燃,如果不能点燃,取下长玻璃导管,打开湿毛巾,导管中有白色固体则证明猜想正确
(5) 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C/CB
【详解】(1)蜡烛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把相同的木条放在火焰的不同位置,就是为了探究蜡烛火焰不同位置的温度高低;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我们需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木条的粗细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要保证三个火焰位置的木条粗细程度相同。
(3)焰心处的木条只是发黑没有燃烧,说明此处的温度没有达到木条燃烧的着火点,所以这证明焰心温度最低。
(4)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气体,插入焰心的玻璃管中的物质能燃烧,所以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该物质为气体,且具有可燃性;焰心的物质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乙同学的实验说明焰心物质能燃烧,所以猜想不合理;石蜡燃烧时是先熔化再燃烧,所以焰心的物质还应该有石蜡蒸气。要证明还有石蜡蒸气,方法是:取一根较长的玻璃导管,中间用湿毛巾包住,将玻璃导管的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燃着的木条点燃,如果不能点燃,取下长玻璃导管,打开湿毛巾,导管中有白色固体则证明猜想正确。
(5)①根据操作Ⅰ 实验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②根据操作Ⅱ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③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④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黑色的固体,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与同学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故选BC。
9.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有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上);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答案】(1) 打开 关闭
(2) 关闭 打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详解】(1)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则由于甲装置中气体减少,空气会进入甲装置中。
(2)人呼气时,应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则人体呼出的气体直接进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3)结合前面的分析,若想证明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则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10.某中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将瓶口 (填序号)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A.在水下 B.移出水面后
(2)下列关于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含量探究实验,选择的试剂或仪器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比较氧气含量:带火星的木条
B.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燃着的木条
C.比较水蒸气含量:干冷的玻璃片
(3)直接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吸气和呼气,探究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小比较。
①推测装置丙的作用是: 。
②若要得到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1)A
(2)C
(3) 缓冲,防止吸入澄清石灰水 甲中澄清石灰水几乎无明显现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在水下就立即用玻璃片盖好,故选A。
(2)A、由于空气及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用澄清石灰水,该选项不正确;
C、水蒸气遇冷液化,则可用干冷的玻璃片比较水蒸气含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C。
(3)①丙是一个空的锥形瓶,可以储存液体,则装置丙的作用是缓冲,防止吸入石灰水;
②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当吸气时,由于甲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则空气会进入甲装置中,则甲装置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乙为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甲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