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 (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 (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2: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七年级地理 学科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授课人 课题 1.1.1地球与地球仪
一、学习目标(识记)【时间设置:2 分钟】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掌握地球仪的地轴和两极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球的空间概念
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时间设置:2 分钟】
重点:证明的地球形状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正确认识地球仪上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前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掌握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三、导学预习【时间设置:5分钟】
阅读课本P2-P5,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
1、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怎样的?
3、麦哲伦环球环球航行竟然用了3年的时间,地球到底有多大?
4、你知道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都用来表示什么吗?
5、地球仪的五大要素是什么?(点、线)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间设置:10分钟】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2、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3、地球仪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五、因材达标【时间设置: 3分钟】
1. 地球的形状是 ( )
A.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
2. 人们制作地球仪时,将地球仪做成标准的球体,这是因为( )
A.为了美观 B.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 C.为了地球仪的转动 D.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差别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生活中不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站得高,看得远 B.太阳东升西落 C.海边看船 D.月食
4.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指南针的发明 D.地球的卫星照片
5.下列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C .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六、菜单作业【时间设置: 3分钟】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在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 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的现象,证明地球是________(形状),如果海面是平的,船只出现的景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半径;A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长约_______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千米。
七、学而思【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