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气象灾害(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气象灾害(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09: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气象灾害
一、知识讲解
洪涝
一、概念
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二、分布
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三、危害
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四、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干旱
一、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二、分布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三、危害
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四、我国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台风
一、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二、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_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三、我国的台风灾害
影响我过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寒潮
一、成因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二、活动特点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三、危害
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四、对我国影响
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二、同步训练
河南省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完成1-2题。
1.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部少于南部 B.南部少于北部 C.分布较为均匀 D.西部多于东部
2.为减轻河南省水旱灾害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下图示意我国某时段干旱灾害的分布图(阴影越浓表示灾害程度越重),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干旱严重地区主要包括( )
A.晋冀豫 B.鄂豫皖 C.湘鄂赣 D.黔滇桂
4.图中严重干旱区的旱情最有可能发生的时段时( )
A.4~5月 B.7~8月 C.10~12月 D.1~3月
5.该灾害对当地哪种农作物生长危害最大( )
A.油菜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6-8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6.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7.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易形成伏旱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左图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右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9-10题。
9.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10.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19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读图,完成11-12题。
11.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
1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严重 B.大量围湖造田
C.防灾意识不强 D.城市建设加快
2020年10月12日,19号强台风“海贝斯”登陆日本。下图为台风“海贝斯”移动实时路径图及相关气象资料。据此完成13-14题。
13.10月7日08时至10月8日14时,海贝斯
A.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B.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C.风力先变小再变强 D.势力先加强再减弱
14.受台风“海贝斯”影响,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
A.本州岛山区突发泥石流 B.北海道由西风转为东风
C.狂风引发东部沿海海啸 D.途径地区昼夜温差变大
2020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读图,完成15-16题。
15.据图可知( )
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16.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冷空气来源 B.太阳辐射 C.天气状况 D.地势高低
读图,完成17~18题。
17.A地出现洪涝灾害频率较高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9月 D.11月
18.A地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有(  )
①降水量大 ②地势低平 ③河道弯曲 ④地上悬河
⑤潮水顶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
2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二、综合题
21.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放大图(图乙),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2.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B2.D3.C4.B 5.D6.C7.A8.B9.A 10.B11.B 12.A13.D 14.A15.C 16.B17.C 18.D19.A 20.C
21.(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2.(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