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10月
2.地点:重庆(渝)
3.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4.双方目的:蒋介石:①争取时间,准备内战;②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5.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6.内容: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7.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8.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进攻:10月,国军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军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著名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战果:
①半年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军的全面进攻;
②陕北:青化砭、沙家店战役,粉碎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山东: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④东北民主联军:临江战役,消灭国军数万人,扭转战局。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蒋介石违背政协决议,全力进攻哪一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2.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
3.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 )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进行了军队整编
C.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联合政府
4.《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下列主题中,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反帝反封工运高潮 B.中原突围奋起自卫
C.生产运动渡过难关 D.以弱抗强打破围剿
5.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的一个途径。影视作品《红日》,主要描述了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通过剧中描述可知这部经典作品中的情节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近代以来就有“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的俗语,新中国的十位开国大将中湖南籍的占60%。而其中的一位尤其善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被誉为“无冕元帅”。他是( )
A.陈赓 B.谭政 C.粟裕 D.肖劲光
7.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成果?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5)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8.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结合史实,以下不属于本次会谈成果的是( )
A.坚决避免内战 B.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建立民族抗日战线
9.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10.某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胡兰纪念馆。讲解员对毛泽东的题词做了如下的介绍:1947年3月26日,毛主席在听取了有关刘胡兰就义的汇报后,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据此判断,刘胡兰牺牲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教科书中,将战时典型实例作为政治教科书的蓝本,课外活动组织方式与群众的生产实际活动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教科书的编撰( )
A.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B.实现了基础教育普及化
C.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养 D.推动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12.据统计,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这则材料( )
A.证明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 B.证明了山东地区已经完全解放
C.说明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
13.对于轻易“攻占”延安,蒋介石兴奋异常。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这里的“战略决策”是( )
A.红军会师陕甘宁 B.强渡长江攻占南京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4.华东野战军在(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青化砭 B.羊马河 C.孟良崮 D.沙家店
15.1947年,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沙家店战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材料二: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歼敌1.4万余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谈判”指的是哪次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的背景是怎样的。
(3)据材料一、二,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1)据材料一指出,你怎样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材料二:
年份 事件
1927年4月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 …
1934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6年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
1937年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27-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3)把材料三中“ ”内容补充完整。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共产党的反抗对象?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怎样?结合所学和问题,谈谈战争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陕甘宁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是在营造和平的假象,材料并没有说到人民的态度,排除B项;美国主张扶蒋反共符合事实,但是材料并没有说到美国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进行了军队整编是在1937年,排除B项;1937年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排除C项;重庆谈判时期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原突围奋起自卫”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在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等直接领导下,中原军区部队奋起展开中原突围战役,胜利地突出了敌人的包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反帝反封工运高潮”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的史实,排除A项;“生产运动渡过难关”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面临极为严重的困难。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顺利度过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排除C项;“以弱抗强打破围剿”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开始了大举进攻,1947年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由陈毅、粟裕指挥,在孟良崮进行了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击毙张灵甫,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胜利结束于1945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红日》反映的歼灭整编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不在这三个时期之内,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十大将中,粟裕排第一位,人称“无冕元帅”,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C项正确;陈赓主要参加南昌起义、谭政主要参加了秋收起义、肖劲光主要成就在北伐战争中,这三人不是“无冕元帅”,排除ABD项。故选C项。
7.(1)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西安事变。
(4)《双十协定》。
(5)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要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
(2)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武装起义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根据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是《双十协定》。
(5)根据所学可知,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得到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8.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建立民族抗日战线”,与抗日战争相关,不属于本次会谈成果,D项符题意,选择D项;坚决避免内战,属于本次会谈成果,但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属于本次会谈成果,但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属于本次会谈成果,但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体现出,广大民众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不能体现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3月26日”结合所学可知,1946-1949年为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1931—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1927年—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将战时典型实例作为政治教科书的蓝本,课外活动组织方式与群众的生产实际活动相结合”可知,解放区教科书的编写紧密结合解放区的形势,有力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基础教育未普及,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D项“均衡”一词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从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实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山东地区已经完全解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人民解放军得到人民的拥护,体现不出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解放军参军的状况,不能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轻易‘攻占’延安”“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后来通过一系列战役,粉碎了国民觉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A项是长征期间,不是解放战争,排除A项;强渡长江攻占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序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1947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青化砭战役、 羊马河战役、 沙家店战役与七十四师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1)谈判:重庆谈判。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2)背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3)原因: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支持和同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军队战略的失误以及士气的低落等。
【详解】(1)谈判、文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可知,1945年,进行了重庆谈判,签定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背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可知,这体现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3)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支持和同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可知,这体现的是,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战略的失误以及士气的低落等。
17.(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由对抗到合作。
(3)人民解放战争;国共力量对比悬殊;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可归纳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的建党精神”。
(2)据材料二框表信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由对抗到合作。
(3)根据材料“ 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悬殊。材料中国民党占优势,但是国民党最终以失败告终,共产党却取得了胜利,由此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