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代表
夹缝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 张謇—— 大生纱厂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来华办厂、开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短暂春天 1912-1919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热潮。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 纺织业/面粉业 (荣氏兄弟)
再度受挫 1919-1927 (一战后)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卢作孚 侯德榜等
较快发展 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形式统一,实行一系列政策
空前打击 1937-1945 日军全面侵华;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
陷入绝境 1945-1949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美国的经济掠夺
获得新生 1949-1956 新中国成立之后
消亡 1956以后 三大改造
2.民族工业的特点
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3.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的发展
①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
②作用:方便人们的出行、商品的流通,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③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
④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自主设计、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2.社会习俗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自由平等的思想
②人们的服饰(旗袍、西装、中山装)、饮食、婚丧礼节也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③特征:地区发展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1.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
A.辛亥革命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洋务运动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政府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资金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出现这种局面的内部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B.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4.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B.南京国民政府的搜刮
C.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D.西方国家的长期封锁
5.“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B.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6.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洋泾竹枝词》写道:“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谈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
A.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
C.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7.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清末状元张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1)请列举一例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张謇的救国主张是什么?
(2)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整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造成此时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8.据统计,1900一1910年间,中国雇佣500以上工人的厂矿仅有156家。1912年,民族产业资本仅占10%,9.66%为官僚资本,80.28%为外国在华资本。1913年前,中国近代工厂仅有698家。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产业发展
C.外国在华资本在呈下降趋势 D.我国的民族产业发展不均衡
9.下图所示为我县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近代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张謇: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10.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艰难创业是因为一战期间,日本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黄金时期是因为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坎坷命运是因为一战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开始独霸中国。
D.黄金时期是因为辛亥革命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
11.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创办工业,抑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
C.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2.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13.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14.下图是吴文艺斋刊印的《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的风俗画。这幅作品反映了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征是( )
A.受新教育发展的影响 B.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C.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D.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
1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B.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西方外来品在沿海城市较为普遍
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城市的变化大于乡镇的变化
D.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男装有西服和中山装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年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此类实业团体达107个。这些实业团体的行业以及旨趣虽然各有不同,但振兴实业、强国富民却是共同的目标。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至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元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
——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多万人。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摘编自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17.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安东落下帷幕,经过评委投票,代表中国申报的“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和“贵州省水书文献”双双入选名录。“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共205卷,形成于1896年至1907年,包含手稿、账册、地图等,是大生纱厂在早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这批档案见证了大生纱厂创建初期艰难的进程,反映出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
——南通网
材料二:下列图表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生纱厂入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睿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发展为“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A项正确;海外华侨竞相投资于国内近代工业,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极大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签订发生在辛亥革命前,排除BC项;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外华侨早就在国内投资了,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都是力图救亡图存,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A项正确;康有为选择变法,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依靠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孙中山选择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BC项;建立近代工矿企业对应的是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据题干“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资金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内部原因”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A项正确;“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外部原因,排除B项;“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时间无关,排除C项;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是外部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西方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南京国民政府的搜刮, 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的原因,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评论,属于史论,D项正确;“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是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是对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谈黄马褂着纷纷”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开始假斯文,开始穿西服,谈论着黄袍马褂,说明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C项正确;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只说了有异言并异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方服装对西方服装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1)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2)轻工业发展迅速;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所以他的救国主张是“实业救国”。
(2)根据题干可知,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轻工业发展迅速的特点。1912年到1919年正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和第一次世界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8.A
【详解】题干材料时间跨度从1900年到1913年前,民族产业发展的表现是企业数量少,民族产业在国家资本总量中占比少。由此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很弱,A项正确;材料中仅出示了官僚资本的占比,而且占比低于民族产业,排除B项;外国资本占比较高,但没有相关数据对比在华资本呈下降趋势,排除C项;我国民族产业发展不均衡,指的是集中在轻工业和沿海地区,而这些在材料中也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林则徐为了国家的利益,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毅然发动了禁烟运动;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知,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张謇: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可知主张发展学校教育,培养人才。可知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D项正确;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与题干内容体现的爱国主义不符,排除A项;政治变革,就是指政治领域内的改造和革新,与题干内容体现的爱国主义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一种主张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为中心来兴办中国的实业,以取代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救国方案,与题干内容体现的爱国主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不属于创业艰难期,排除A项;美国开始独霸中国,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排除C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据题干“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据题干“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体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企业提倡国人使用国货,抵制日货,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中华民国还未成立,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图片以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D项正确;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压迫,艰难生存,排除AC项;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 ,排除B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表明人们反对新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以看出人们开始接受,A项正确;北京市并不是沿海地区,排除B项;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与“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不符,排除C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题干图片中,火车上载满行人,周围还汇集了上海的各种交通工具,有马车、自行车、黄包车,所以整体是当时上海的交通发展新旧交通工具同时存在,也为不同人群提供了多样的选择,C项正确;图片中看不出这种变化是受到了新式教育的影响而出现的,排除A项;这里还是可以看到不同阶层的人交通工具的不同,所以自由平等风尚不明显,排除B项;图片只是上海一地的交通发展,没有上海和内地城市交通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城市的变化大于乡镇的变化”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总结和评价,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项;“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西方外来品在沿海城市较为普遍”属于历史叙述,排除B项;“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男装有西服和中山装等”属于历史叙述,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
(2)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励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
(2)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励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影响:根据材料“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是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材料“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7.(1)理由:这批档案见证了大生纱厂创建初期艰难的进程,反映出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实业救国。
(2)特点:曲折发展(或曲折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理由:依据材料一“这批档案见证了大生纱厂创建初期艰难的进程,反映出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可知,理由是这批档案见证了大生纱厂创建初期艰难的进程,反映出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
初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作为清末状元,在甲午战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倡导“实业救国”,从而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企业。
(2)特点:依据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线图”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曲折发展或具有曲折性。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19年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材料二可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另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艰难发展,由此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