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孔雀王朝_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
3.文明:数学——阿拉伯数字
4.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种 姓 制 度 等级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特点:各等级界限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是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5.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等国。
1.世界文明古国中,文化传统一直未间断过的古国是( )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2.摩亨佐·达罗又称“死亡之丘”,是世界上一个早期古代城市。其遗址的发现佐证了下列哪一古代文明的存在(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3.“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反映了( )
A.古代罗马共和制 B.古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D.古巴比伦严格的社会等级
4.“谈到不同的族姓……都在本种姓内婚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身不能改嫁。”季羡林先生的所描述的是( )
A.连坐制度 B.采邑制度 C.部民制度 D.种姓制度
5.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公元前传入我国的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6.以下有关佛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B.主张“众生平等”
C.创始于公元前5世纪 D.反对种姓制度
7.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孕育着亚非三大古代文明,请回答:
(1)金字塔上的文字是哪种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制定的法典?这部法典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如何?
(3)写出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8.梁启超在1900年所作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④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划分明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学习世界古代史时,某位同学绘制了下图。图中的“?”处应填入的是( )
A.古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
10.如果以“古代印度文明成果”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佛教的创立 D.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11.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
A.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印度的环保意识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印度的贫富分化严重
12.在古代印度,每个人从出生就已决定了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这说明古代印度( )
A.门第观念明显 B.专制思想泛滥
C.社会结构合理 D.等级制度森严
13.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在《世界通史》中这样说道:“印度人分为四级……这四级人即祈祷者、打仗者、生产和买卖者、供他人驱使者也。”其中“生产和买卖者”指的是(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14.“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离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宗教是指伊斯兰教 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
C.这种宗教认为人生皆苦,提出“众生平等” D.这种宗教信仰“耶稣”“上帝”
15.历史地图信息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了( )
A.金字塔的修建 B.种姓制度的建立
C.佛教的传播 D.基督教的诞生
16.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请将下面表格中序号代表的知识点填写完整。
国家名称 文明起源 文明代表
古埃及 ①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
②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④
古中国 长江、黄河流域 青铜文明等
① ② ③ ④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出文明?
17.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农业生产最早兴起于亚洲,为亚洲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考古学家们在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发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即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考古学家们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亚洲大陆的广泛区域里发现了众多的农业遗存,据此推断该地区曾发生“农业革命”。
材料三: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塑造者。“农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人们自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以来,逐渐开始定居,定居点的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城市,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进一步分化,产生文字、阶级与国家。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铭文、中国的甲骨文、依次被先民创造出来,人类由此掌握了知识的保存和技术的传播方式。
材料四:公元830-930年,在阿拉伯地区,当时的阿巴斯王朝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为中西方文明财富的保存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阿拉伯数字发源于印度,经阿拉伯商人影响世界,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法国、英国、荷兰等学者在印度和中国无偿地学习棉织品的制造方法,为改造欧洲纺织机械业提供了大量知识与技术。由此,欧洲工业革命才有可能从棉纺织业率先发生。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摘编自王灵桂徐轶杰《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亚洲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回答,亚洲文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说说亚洲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古老的国家,自产生起,文化传统一直未间断过,到现在都还在延续,并发扬光大,A项正确;古埃及涅伽达文化被伊斯兰文化代替,印度的佛教文化被印度教文化代替,古巴比伦文明因为异族入侵,曾经的繁荣不在,文化制度消亡,因此古代印度、 古代埃、 古巴比伦所处的国度先后遭受外民族入侵,而且被其他文明所取代,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由题干“摩亨佐·达罗又称‘死亡之丘’,是世界上一个早期古代城市。其遗址的发现佐证了古代印度文明的存在。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C项正确;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都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它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种说法是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寻找理论依据,C项正确;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所特有,不能体现古代罗马共和制、古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古巴比伦严格的社会等级,排除A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据题干“都在本种姓内婚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身不能改嫁。”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项正确;连坐制度起始于周朝时期,打击的是与犯罪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排除A项;采邑制, 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排除B项;部民制是大和国劳动者的组织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由丝绸之路在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D项正确;道教起源于中国,排除A项;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排除B项;基督教起源于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故“创始于公元前5世纪”描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A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的人入教,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
7.(1)象形文字
(2)古巴比伦王国,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金字塔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法典;这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是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分别地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四大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因此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四大古国也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分化明显,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只有埃及对外扩张,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没有对外侵略扩张,③不符合题意,ABD项含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帕哈拉等早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属于古代印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雅利安人入侵的也是古代印度,这支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B项正确;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最终都是被波斯帝国吞并的,排除AC两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从未中断,一直传承至今的国家,传说中也有雅利安人想进入中国,却被商朝击败,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的改革,不是印度的文明成果,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时期的一种社会体系,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佛教产生于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属古印度),由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产生于古印度,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各国,称之为“阿拉伯数字”,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由“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可知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佛教,排除A项;环保意识和题干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题干和印度的贫富分化严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从出生就已决定了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和所学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制度森严,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等级制度问题,并未说明门第观点和专制思想的内容,排除AB项;当时印度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显然社会结构不可能合理,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建立了种姓制度,第三等级的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属于生产和买卖者,A项正确;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排除B项;首陀罗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C项;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离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和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C项正确;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默罕默德,排除A项;“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刹帝利,包括国王、武王和官吏等,排除B项;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宣传的“救世主”,被称为“上帝”,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后来,佛教向北、向南传播,形成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中国佛教属于北传佛教,C项正确;金字塔的修建在古埃及而不是在古印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传播路线——传播到中国,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在西亚而不是古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6.(1) 尼罗河流域。 古印度。 佛教。 《汉谟拉比法典》。
(2)文明共存;互相借鉴。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印度河流域,文明代表是佛教;古两河流域文明的文明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文明共存,互相借鉴。
17.(1)多源性(或多元性)
(2)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兴起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等。
(4)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古代亚非文明主要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古中国文明位于东亚。上古亚洲诸文明的分别兴起和各自独立发展,奠定了亚洲文明多元性的基础。到中古时期,经过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形成了三大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构成和文化特质。据此可知,亚洲文明的特征是多元性。
(2)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中国产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人们生活在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据此可知,亚洲文明产生的条件有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兴起。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4)根据材料四“为中西方文明财富的保存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由此,欧洲工业革命才有可能从棉纺织业率先发生”可以得出,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