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21: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 学期教案
课 题 第 二单元第 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 总()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 日期 年 月 日
背景 分析 《2022年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业要求: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对内反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要求: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探讨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教材分析: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学习 目标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时局图等的释读,大部分学生说出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列强瓜分狂潮等史实。 2.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化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观察形势图,阅读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情况表,部分学生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讲述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舍生忘死、英勇抗敌的故事,体会他们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习 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 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 准备 ppt、课本
教学 评价 1.学生能回答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并了解了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能熟练记忆《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记住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明白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国民族危机加剧、并理解与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情感上能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 展示19世纪的亚洲全图,对比中日两国发展状况,意识到中日甲午中日战争的在所难免。展示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20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引入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展示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史》 Flash动画展示大陆政策 展示史料: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过渡到朝鲜东学党起义,图文史料展示相关内容 (二).经过 1.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 2.梳理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 3.展示邓世昌英勇事迹,感受民族英雄誓死抵抗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4. 【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项目军舰平均航速总吨位总兵力火炮/速射炮中10艘15.5海里31366吨2000余人173/0日12艘16.4海里40849吨3500余人268/97
材料二:日舰以突袭方式有备而来,中方临时应战,散成人字雁型阵队,机动性较差……同时中方没有做好与日军大决战的准备……各舰携带弹药不多。再次,军队的旧式军制无法适应现代化海战,定远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北洋各舰就陷入各自为战…… 战时北洋舰队孤军奋战,南洋等水师等则袖手旁观。 ——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在太后心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寿……不顾大敌当前,一意粉饰太平,李鸿章不愿忤逆意……“消极防御”致使军队错失战备良机……由于海军分属不同洋务官僚,为其政治资本。北洋海军在奋战,李鸿章求援南洋水师,被张之洞拒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内因: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表格梳理《马关条约》内容 知识拓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三)《马关条约》的影响 图文史料展示 甲午战前,日本棉纱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5%,甲午战后,1898年飚升至 18.7%, 1900年更达到33.1%。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研究》 1894年日本对华资本输出额为 881万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万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万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约增加了6倍以上。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教师总结: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的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被迫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而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主动的,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谭嗣同诗歌过渡到瓜分中国狂潮: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瓜分中国狂潮 1.教师梳理瓜分中国狂潮的政治经济表现 政治: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2.表格展示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漫画《时局图》,分析中国被瓜分的现状 “门户开放”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瓜分中国狂潮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1.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旅顺战役 2.“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旅顺战役 4.“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6.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布置作业】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战略原因,也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请同学们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 黄海海面的隆隆炮声已经远去了,这场日本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契机而蓄谋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留下的创伤和反思却始终被历史铭记。消极避战、落后挨打、腐败误国无一不刺激着先进中国人的觉醒。此后,实业救国、变法改良、革命救国的形势逐渐高涨。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日益强大的当代中国,在加强中外友好交流的同时,不要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理性爱国!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