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集训
一、选择题
1.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哪座城市,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
A.长春 B.重庆 C.沈阳 D.延安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B项正确;长春、沈阳、延安都不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地方,ACD项排除。故选B 项。
2.下列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国共两党由合作抗日走向对抗内战
C.和平建国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答案】D
【解析】图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报告,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不懈努力,先后参加了1945年的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故D正确;1945年的重庆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故A与题意不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合作抗日走向对抗内战,B错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不懈努力,先后参加了1945年的重庆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和平建国未能实现,C错误。
3.郑振铎回忆“1945年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以后,我们无一不盼望会谈的成功。这个会谈记录的发表,使我们略略松了一口气。”这份会谈记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中美联合公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故B符合题意;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故C不符合题意;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抵抗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并鼓舞解放军的士气,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 B.“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C.“长征是播种机”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抵抗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并鼓舞解放军的上气,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因此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选项D符合题意;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排除;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B排除;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排除。故选D。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的8月1日,人民军队的称谓经历了数次演变,这一个个称谓演变的历史过往,正是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走向辉煌的最好见证。如下图所示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开始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②中国工农红军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军队的称呼;③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在国共合作后改变的人民军队,故C正确;A、B、D排除。
6.“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与毛泽东的话直接相关的战略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故A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延安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 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与延安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与延安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某学习小组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收集了下列相关史料,其中最能体现解放战争本质的是( )
A.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地图 B.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照片
C.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新闻报道 D.解放区支前民工口述资料
【答案】D
【解析】民工支持战争体现了战争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能够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是人民战争的本质,故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强调人民对解放战争的作用,体现出了解放战争是为人民服务的战争,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地图只是从军事角度来说明,并没有体现出人民的作用,排除A;BC项也不能体现人民战争的本质,排除。
8.1945年10月,毛泽东应邀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1945年10月,毛泽东应邀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分析可知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故选项D符合题意;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是在国民党一大中确立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双方发表抗日通电或声明,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中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绩初步形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 )
A.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实行土地国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斗争的积极性,C项正确;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实行土地国有等内容都与《中国土地法大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以挺近大别山为先声,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从北方作战转入南方作战 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C.渡黄河进入长江 D.由分散作战转入集团作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符合题意;从北方作战转入南方作战、 渡黄河进入长江、 由分散作战转入集团作战,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毛泽东认为, 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乃上上之策。 这一战后,毛泽东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这一战役是指 (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锦州”、“关门打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沈战役的内容,1948年9月发动的辽沈战役,在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后,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接着解放长春和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A项正确;挺进大别山的地点是安徽、湖南等地,与题干地点无关,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渡过长江解放南京,与题干地点无关,排除C项;淮海战役的地点是徐州,排除D项。故选A项。
12.粟裕将军曾作《沁园春》词一首,其下阙是:“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词作反映的应是( )
A.南昌起义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抗美援朝
【答案】C
【解析】据“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鳌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可知,词作反映的应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与“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对象不是“蒋家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3.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 )
A.锦州 B.北平 C.徐州 D.南京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战役,依据题干“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中的解放北平的战役,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锦州与辽沈战役有关,排除A项;徐州 与淮海战役有关,排除C项;南京与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A.南昌起义 B.北平战役 C.钟山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南昌起义、北平战役和钟山战役等都与渡江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据资料统计,从1918年至1927年,外国输华商品总值以关平银计算,由5.55亿两上升为10.13亿两,输入洋货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输出则以棉纺织品居多。1920年中国棉花、烟叶、蚕丝等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6.4%,1930年递增到45.1%。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的中国( )
A.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 B.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
C.丝茶竞争力得到加强 D.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至1927年……输出则以棉纺织品居多。19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6.4%,1930年递增到45.1%”可知,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表明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中国在这一时期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排除B项;中国丝、茶出口增加,并不表明中国丝、茶竞争力得到加强,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
16.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了大生纱厂的人是( )
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张謇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项正确;ABC项都是洋务派的代表,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所以民国二十五年指的是1936年,B项正确;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是民国二十七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不断增长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下侧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见面的礼仪及称呼由跪拜老爷到平等握手,这是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移风易俗的法令,C项正确;ABD项不是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下列叙述与北大历史不符的是
A.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B.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
C.是五四运动发源地 D.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与北京大学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1.下图所反映的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究其作用,最主要在于
A.实现文人的美好梦想 B.有利于保证政治上的民主
C.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巩固统治 D.促进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开始于隋炀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C项正确;科举制一定程度上实现文人的美好梦想,但不是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排除A项;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制的目的不是保障政治民主,归根到底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项措施,排除B项;科举制并不一定能促进文化繁荣,如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就禁锢了文人的思想,且这不是科举制主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2.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新青年》 C.《天演论》 D.《申报》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D项正确;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排除A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排除B项;《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译著,排除C项。故选D项。
2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 D.中华书局
【答案】B
【解析】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故B项符合题意;《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排除A项;《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C项;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排除D项。故选B项。
24.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是
A.田汉 B.冼星海 C.丁玲 D.聂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D项正确;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排除A项;冼星海是《黄河大合唱》曲作者,排除B项;丁玲是中国现代女作家 ,排除C项。故选D项。
25.下列作品与其作者搭配错误的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
C.《暴风骤雨》——周立波 D.《狂人日记》——鲁迅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B项符合题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排除A项;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排除C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评吃人的封建礼教。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26.面对全球疫情的持续恶化,世界各国正展现出携手抗疫的好局面: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3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历史告诉我们: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之后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材料二中的“一次武装起义”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中的“论断”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三: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3)材料三中的“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最终结果如何?
材料四: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江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结合所学,请说出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后建立的统一阵线的名称是什么?列举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战战役各一例。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5)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材料二中提到的“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
(6)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共两党“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3)和平解决。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
(5)重庆谈判。
(6)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因此材料中国共两党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是指黄埔军校;“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是指北伐战争。
(2)根据材料二“1927年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一次武装起义”是指南昌起义;材料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因此 “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最终结果是和平解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后建立的统一阵线的名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战战役,如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等。
(5)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因此材料 提到的“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重庆谈判。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共两党“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长征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长征示意图中①、③两地各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民族公敌面前,互相忘记了旧怨,而变为互相援助的亲密的朋友,这是中国决不会亡的基础。从前人说:读诸葛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应该说:凡看见或听见中国军队不记旧怨而互相援助亲密团结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爱国。
——《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一九三九年一月二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积极努力?结合材料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3)从材料三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认识?
【答案】
(1)事件:长征开始;飞夺泸定桥。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历史事实:国共合作抗日。努力: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通电、发动百团大战等。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结论: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
【解析】
(1)事件:材料一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江西瑞金,长征从这里开始;根据示意图可知,③位于“强渡大渡河”与“爬雪山”之间,结合所学可知,③是飞夺泸定桥。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历史事实:根据材料二“中国军队在民族公敌面前,互相忘记了旧怨,而变为互相援助的亲密的朋友,这是中国决不会亡的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了面对日本侵略,国共合作抗日的史实。努力: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通电、发动百团大战等方面史实进行回答。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军队在民族公敌面前,互相忘记了旧怨,而变为互相援助的亲密的朋友,这是中国决不会亡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论:根据材料三“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图片以及“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认识:根据材料所述长征、抗战及解放战争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角度进行回答。
28.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最著名的企业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謇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的两幅图,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答案】
(1)企业:大生纱厂。精神品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国分忧,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2)特点:发展过程艰难曲折;轻重工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国家民族的独立、稳定良好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
【解析】
(1)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创办的最著名的企业是大生纱厂。精神品质:结合所学知识,从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国分忧,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等角度进行回答。
(2)特点:根据“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中曲线的走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根据“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中的具体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的轻重工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知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结构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根据材料所涉及张謇的“实业救国”道路、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其特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民族的独立、稳定良好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角度任答一点即可。
29.阅读不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出现,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敞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代先声)
材料四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时务报》《国闻报》等近代先进报刊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答案】
(1)理由:汉阳铁厂是中国崛起的象征;产量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厂;等等。
(2)进步作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新知识分子;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步伐。主要内容:号召变法图强,宣扬维新变法思想。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
(1)理由:根据材料一“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等信息,从汉阳铁厂是中国崛起的象征;产量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厂等方面进行概括。
(2)进步作用:根据材料二“近代报刊的出现,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从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新知识分子;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步伐等角度进行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它们主要是号召变法图强,宣扬维新变法思想。
(3)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三“敞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等信息,从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角度进行概括。
(4)根据材料四“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