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20: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外历史纲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苍山洱海,香格里拉,西双版纳......
云南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说“ 云南这座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的地全是历史”。1965年5月,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这一发现,表明云南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那么,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什么时候呢?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前1万年)
1.含义: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
元谋人、北京人
地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地位:我国境内所见最古老的直立古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前1万年)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材料: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出土大量猿人骨骼化石……洞穴中还有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
—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从事渔猎和采集
已经学会使用火
过着群居生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新石器时代
1.含义:
2.特点: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①大量使用陶器
②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③生活逐渐稳定
3.代表:
①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②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③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①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②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③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三)中国原始社会
材料1:旧石器时代出现,以元谋人和北京人为典型代表,过着群居生活
1.经历阶段:
材料2: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材料3: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三皇五帝传说时期
三皇 神话色彩浓重(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 黄帝 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 尧 舜
特点 炎黄部落联盟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万邦”时代 华夏始祖 (华夏认同) 宫殿、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制度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各部落首领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的标准一般为传贤) 三皇五帝
华夏始祖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
知识链接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阶级分化的出现
公共权力的设立
国家: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暴力工具
〇“国家”需要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 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代表性的陶器是鼎、豆、壶、背壶、罐、杯、尊、瓶、盔形器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以及精美的透雕象牙梳、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等典型遗物。考古发掘还发现,在43座墓中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猪骨,最多的墓中有14个猪头骨。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①遗址规模大;②随葬品种类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③出现私有财产与贫富分化。
探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下信息排列顺序)
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
国家产生
二、从部落到国家
(二)夏朝的统治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地位:
4.政治:
5.文化:
6.遗存: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
(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标准:传子(血缘)
实质:家天下
(2)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3)地方:夏部族直接统治,其他部族间接统治
地方管理特点:
较为松散
历法 —《夏小正》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国家性质:
权利传承:
公天下 → 家天下
传贤 → 传子
★唯物史观: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建立时间:
2.建 立 者:
3.发展状况:
约公元前1600年

文化,
经济,
政治,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字价值
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都城)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证实了文献中有关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表达天命的方式。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占卜,以测吉凶,决定行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思考:甲骨占卜对于商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占卜表明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是早期国家政治特点之一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时间:
2. 建立者:
3.政治制度: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姬发)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分封制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荀子·儒效》
目的:拱卫王室,维护周朝统治
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再分封
作用:①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华夏族的形成)
弊端:埋下了割据混战的祸根
庶民

﹝卿﹞大夫
诸侯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天子
管辖国邑
管辖食邑
服务,食禄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奴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分封制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对
权力的高度集中
该把王位
传给谁呢?
我是您的长子,
当然是传给我了。
拍案说法:王位该由谁继承呢?
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老了,欲立继承人,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为妃子所生,次子和幼子都为王后所生。天子还有三个兄弟。
我是正室夫人所生,
继承王位,舍我其谁?
父王最疼我,他
一定会选我的。
我们哥三也能继承
哥哥的王位呀!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长子
次子
幼子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目的: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庶区分)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大夫
大宗

大宗
天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
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宗法制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西周的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礼乐相辅相成
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影响了中国。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直到周公制礼作乐,中国人的视野才更多地由神转向人、转向伦理、转向礼仪……中国从此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北京大学教授杜维明
西周:礼乐制
注意:青铜器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平王东迁
三、商和西周
思考:1、请用三个词来概括西周是如何灭亡的?
2、为什么说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农业 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殷墟甲骨文中有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協田”。
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井田制
概念: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演变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分封制度——天下归周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乐制度——天下归心
分封制
礼乐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血缘纽带(里)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权利的分配
权利的继承
本课小结
A
B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