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基础(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韶华(sháo) 犄角(jī) 落色 (shǎi) 按捺不住(nà)
B 溯源(shuò) 钦佩(qīng) 思忖(cǔn) 汗流浃背(jiā)
C 眩晕(xuán) 叱咤(chà) 怪癖(pǐ) 削足适履(xuē)
D 箴言(jiān) 悲怆(chuàng) 泥淖(nào) 蔓草难除(wàn)
2、下列各项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尊循 蒙蔽 焕散 举棋不定
B 商榷 慰藉 垭口 绵里藏针
C 灰烬 发轫 震撼 事在必行
D 蛰居 接洽 峻工 声名雀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B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的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刺激造成的。
D尽管这次考试是期中考试,同学们仍应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梳理把握知识点,从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切忌不可忽视基础。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
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容词作名词 高处) 取之无禁(同“尽”完 )
C外与天际(边际) 山川相缪(同“缭” 连结 盘绕)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 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的“师”活用类型相同的是( )
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入深林,穷回溪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下列选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B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 游于是乎始
二、语言运用 (8分)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②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1)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3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一个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9分)
彩色的荒漠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12.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6分,每题3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14.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4分)
15.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不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张唐:秦臣,甘罗,甘茂,时为吕不韦家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者,必径于赵 径:取道,经过
B.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兹:此,这
C.攻城堕邑,不知其数 堕:同“隳”,毁坏
D.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获得,得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 因坐法华西亭
C.我自行之而不肯 月出于东山之上
D.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相吕不韦企图联燕攻赵,先设法让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又想派张唐到燕国为相,而张唐却借故推辞,这让吕不韦很生气。
B.甘罗洞察时局,善于攻心,他以祸患相威胁,说明了张唐,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不利于赵的心理进行游说,也使其就范。
C.赵王用甘罗之计,划出五座城邑以扩大秦国的领地;从燕国要回太子,出兵进攻燕国,得到上谷三十六座城邑,将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
D.张唐拒绝相燕,文信侯束手无策,都是对甘罗的有力衬托;而张唐和赵王先后折服,则正面表现了少年甘罗能言善语、智勇过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秦 燕 不 相 欺 则 伐 赵 危 矣 燕 秦 所 以 不 相 欺 者 无 异 故 欲 攻 赵 而 广 河 间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3分)
(2)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3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4分)
五、诗歌鉴赏
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3分)
六、名句默写(8分)每题1分
(1)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木直中绳,______ ,_________。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
(4)师者,_________。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_________。
(6) ______ ,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 ,_________。
(8)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人都有一个家,有家就有爱,就有温暖,就有亲情,当然也有不幸与痛苦。家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家是一座舞台,上演喜剧也上演悲剧;家是一个蜜糖罐,有尝不尽的甜美与幸福;家是一口陷阱,经常听到溺水般的挣扎与呼救;家是一个牢笼,有被关闭的苦恼与叛逆的冲动。
请以“家”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经历感受,写一篇复杂记叙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