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大楚兴,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天下苦秦久矣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此教/我先威众/耳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白/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4.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5.下列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陈胜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表明陈胜起义直接原因的一句是:天下苦秦久矣。
C.表明陈胜起义策略的一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两件事是: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二、基础知识综合
6.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此,某班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下面是活动中刘彪同学在班级黑板报上写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组成。【B】工匠们喜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C】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了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而是跟自己较劲。
①【A】句句式杂糅,应将“ ”一词删去。
②【B】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
③【C】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2)“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徐立平是一名高级技师。“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予徐立平的颁奖词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颁奖词写一副对联。翟佳同学写出了上联,请你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导弹高工,手把钢刀雕化境
下联: ,身怀绝技展英风
(3)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马军同学看过《大国工匠》后,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马军,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焚 鹤 人
余光中
①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一放学回家,雅雅、真真和佩佩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三个孩子对这只能飞的东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它已经成为她们的话题,甚至争论的中心。对于她们,这件事的重要性不下于太阳神八号的访月之行,而爸爸,满身纸屑,左手浆糊右手剪刀的那个爸爸,简直有点太空人的味道了。
②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无意间发现远方的地平线上浮着一只风筝,那感觉,总是令人惊喜的。只要有一只小小的风筝,立刻显得云树皆有情,整幅风景立刻富有牧歌的韵味。如果你是孩子,那惊喜必然加倍。他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丰硕而慈祥的四川,山如摇篮水如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男孩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时的思想是长长的思想”。少年爱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梦的延长呢?看地图,是梦的延长。看厚厚的翻译小说,喃喃咀嚼那些多音节的奇名怪姓,是梦的延长。放风筝也是的。他永远记得那山国高高的春天。嘉陵江在干崎万崎里寻路向南,好听的水声日夜流着,吵得好静好好听,像在说:“我好忙,扬子江在山那边等我,猿鸟在三峡,风帆在武昌,运橘柑的船在洞庭,等我,海在远方。”
④而最有趣的,该是有风的晴日了。词堂后面有一条山路,婉蜒上坡,走不到一刻钟,就进入一片开旷的平地,除了一棵错节盘根的老黄果树外,附近什么杂树也没有。舅舅提着刚完工的风筝,一再嘱咐他起跑的时候要持续而稳定,不能太骤,太快。他的心卜卜地跳,禁不住又回又去看那风筝。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镐衣大张如氅。翼展怕不有6尺,下面更曳着两条长足。舅舅高举白鹤,双翅在暖洋洋的风中颤颤扑动。终于“一——二——三!”他拼命向前奔跑。不到10码,麻绳的引力忽然松弛,也就在同时,舅舅的喝骂在背后响起。舅舅追上来,检视落地的鹤有没有跌伤。一面怪他太不小心。再度起跑时,他放慢了脚步,不时回顾,一面估量着风力,慢慢地放线。舅舅迅疾地追上来,从他手中接过线球,顺着风势把鹤放上天去。线从舅舅两手勾往的筷子上直滚出去,线球轳轳地响。舅舅又曳线跑了两次,终于在平岗顶上站住。那白鹤羽衣蹁跹,扶摇直上,长足在风中飘扬,他兴奋得大嚷,从舅舅手中抢回线去。风力愈来愈强,大有跟他拔河的意思。好几次,他以为自己要离地飞起,吓得赶快还给了舅舅。舅舅把线在黄果树枝上绕了两圈,将看守的任务交给老树。
⑤“飞得那样高?”四岁半的佩佩问道。
⑥“废话!”真真瞪了她一眼。“爸爸做的风筝怎么会飞不高?真是!”
⑦“又不是爸爸的舅舅飞!是爸爸的舅舅做的风筝!你真是笨屁瓜!”十岁的雅雅也纠正她。
⑧“你们再吵,爸爸就不做了!”他放下剪刀。
⑨小女孩们安静下来。两只黄蝴蝶绕着月季花丛追逐。隔壁有人在练钢琴,柔丽的琴音在空中回荡。阿眉在厨房里煎什么东西,满园子都是葱油香。忽然佩佩又问:“后来那只鹤呢?”
⑩后来那只风筝呢?对了,后来,有一次,那只鹤挂在树顶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他掉了几滴泪。舅舅也很怅然。他记得当时两人怔怔站在那该死的树下,久久无言。最后舅舅解嘲说,鹤是仙人的坐骑,想是我们的这只鹤终于变成灵禽,羽化随仙去了。第二天舅甥俩黠然曳着它的尸骸去秃岗顶上,将它焚化。一阵风来,黑灰满天飞扬,带点名士气质的舅舅,一时感慨,朗声吟起几句赋来。当时他还是高小的学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来年纪大些,每次念到“黄鹤一去不夏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就会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鹤。因为那是他少年时唯一的风筝。当时他曾缠住舅舅,要舅舅再给他做一只。舅舅答应是答应了,但不晓得为什么,自从那件事后,似乎意兴萧条,始终没有再为他做。人生代谢,世事多变,一个孩子少了一只风筝,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久他去15里外上中学,寄宿在校中,不常回家,且换了一批朋友,也就把这件事渐渐淡忘了。等到他年纪大得可以欣赏舅舅那种亭亭物外的风标,和舅舅发表在刊物上但始终不会结集的十几篇作品时,舅舅却已死了好几年了。舅舅死于飞机失事。那年舅舅才30出头,从香港乘飞机去美国,正待一飞冲天,游乎云表,却坠机焚伤致死。
“后来那只鹤——就烧掉了。”他说。
7.作者借第三人称视角,用插叙的叙事手法来叙述“鹤风筝”的故事。请概括文中插叙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他为女儿做鹤风筝——想起 ——女儿问鹤风筝的结局——想起
8.品味下列语句,完成括号中的任务。
(1)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镐衣大张如氅。(品析本句遣词用语的特点和效果。)
(2)后来那只鹤——就烧掉了。他说。(说说句中破折号不能去掉的原因。)
9.文中的“焚鹤人”即指舅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评析舅舅这个人物形象。
10.本文与诗歌《乡愁》都是余光中的作品,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 。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文中画直线部分对话内容进行概括,不超过20个字。
12.根据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13.“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请发挥你的想象,将刘标标的“表演”情状描述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14.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15.文末画曲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四、综合性学习
16.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B
6.(1)①组成 ②改善自己的工艺 雕琢自己的产品 ③提高了 提高到
(2)大国巧匠
(3)示例:叔叔、阿姨,我觉得马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学习技艺也有前途,如果你们能让他去学技艺,也许他将来就是一名出色的技师呢。
7. 舅舅为他做风筝 舅舅和他一起焚化“鹤风筝” 8.(1)用“体貌清奇”“风神潇洒”这些拟人化的语言形容,突出这只“鹤风筝”的形神兼备。短短一句话,作者用了四个四字词语,文白相间,语言典雅精美、诗意盎然。
(2)句中的破折号是一种有意的停顿,语音的延长让觉得本有千言万语,可欲说还休。这一停顿可以表达出他内心因为“鹤风筝”和舅舅的结局而日渐积累的思念和惆怅。 9.舅舅心灵手巧,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鹤风筝”,是他童年的好伴侣;舅舅如同那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鹤风筝”一样,高洁文雅,,亭亭物外;舅舅有文学梦想,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志趣;舅舅怅然焚去破了的“鹤风筝”,在“黑灰满天飞扬”的风中“吟起几句名诗来”,有名士气质。 10.示例一:相同,因为《乡愁》表达的是对亲人、故国之思,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作者童年在四川时和舅舅一起放“鹤风筝”这段往事的回忆,寄托了对舅舅的哀思以及对故国的怀念。
示例二:不相同,因为《乡愁》从对“新娘、母亲”的思念逐步上升到对“大陆”的思念,重点是对“大陆”的思念。而本文主要记叙作者童年时和舅舅一起做“鹤风筝”、放“鹤风筝”的这段往事,寄托了对舅舅的哀思和怀念。
11.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12.美食诱惑。 13.刘标标缩着脖子、弓着背、抱着肚子蹲在床边。 14.示例:①选用第二人称,引起读者共鸣;②运用日常口语(模仿流行语),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5.示例:“姑娘”一词是刘标标对妈妈美好形象的逃忆,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怀念之情,对儿时不理解母爱的悔恨,以及在人生角色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的领悟。
16.(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韩城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