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3 15: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B.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
C.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D.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 还是危险的“炸弹” 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2.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5.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二、基础知识综合
6.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寝食不安 B.夜长梦多 C.食不果腹 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对比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①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败于长坂坡;“夏侯授首”指建安二四三年(公元219年)刘备北伐击败夏侯渊:“秭归蹉跌”指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失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 是:此、这
B.以彰其咎 咎:过失
C.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顾:看
D.今贼适疲于西 适:恰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先帝之明
B.受任于败军之际/至于成败利钝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惟坐而待亡
D.不知所言/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回忆了与刘备结识的过程,又在结尾表达了对后主刘禅的深切关心对刘氏父子的深挚感情溢于言表。
B.乙文中诸葛亮指出北伐不仅是先帝刘备的夙愿,同时强调如果不北伐就是坐以待毙,因此北伐势在必行,毋庸置疑。
C.作为表奏,甲乙两文都陈述了北伐的形势,甲文主要是从内部形势来陈述理由,而乙文综合了内外形势进行陈述。
D.甲文结尾临别赠言真挚动人,而乙文结尾诸葛亮未给刘禅写下勉励话语,这说明此时诸葛亮对刘禅已经深感失望。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身受托孤重任之后,日夜忧心忡忡的直接原因是“ ”而《后出师表》中,诸葛亮面对众人对北伐的质疑,通过一系列事例说明做事业共同的难点在于“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四、课内阅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关于字词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悉”和《桃花源记》“并怡然自乐”的“并”是近义词。
B.“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和成语“卑鄙无耻”中的“卑鄙”意思不相同。
C.“还于旧都”中的“还”和《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是反义词。
D.“若无兴德之言”中的“之”和《富贵不能淫》中“往送之门”的“之”意思相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回顾了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等往事,表明了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语言不借助华丽辞藻,率直质朴。
B.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所以选文的中心只是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感激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充分信任。
C.阅读古文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样的停顿可以是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D.选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成成语,沿用至今,如危急存亡、不毛之地、不知所云、鞠躬尽瘁等。
(4)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都是直接进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们进言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景公君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①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②,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有去礼,则是禽兽也。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③不遄④死?’礼不可无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蹴:不安。②长:音 zhǎng,长辈。③胡:何,怎么。④遄:音 chuán,疾,快。
五、综合性学习
9.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 ,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1)C
(2)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要求: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3)A
(4)B
7.(1)C
(2)D
(3)D
(4)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5)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②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
8.(1)D
(2)①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②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3)A
(4)诸葛亮通过回忆往事的方式给刘禅进言,诸葛亮回顾了他与先帝谈论先汉后汉兴衰的原因的往事(答成以冬亲的态度来告诫、借鉴历史教训、给目标激励方式也可),激励后主接纳亲贤远佞建议。;晏子则是通过类比说理的方式进言。晏子将君子不讲礼与禽兽以力示强进行类比(答成引典、比喻也可),希望景公接纳不可失礼的建议。
9. (1)三顾茅庐 刘备、刘禅父子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