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讲评:“人生的迷茫与成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 重点理解两个关键词:迷茫和成长。同时行文中抓住一对时间概念词:“大把时间”与“几个瞬间”。
“迷茫”,指人迷惑茫然,尤其是面临重大人生选择时候,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未来方向;“成长”,一般指人长大成人,也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如从不懂到懂得,从迷茫到领悟,从认识肤浅到认识深刻等。“大把时间”和“几个瞬间”,说明人生的规律或常态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迷茫”中彷徨、寻找、选择、试探、摸索。但是我们更需要在人生关键时刻(如入学、高考、毕业、工作、创业、成家等)“成长”起来,促使人生走向成熟或成功。“瞬间”指“一刹那”,但在作文评判中不必拘泥于时间的短暂性,可以是一段经历或一个过程。
2.理清二者关系:迷茫和成长是人生的两种底色,缺一不可。“迷茫”的背后隐含另外一个概念——“清醒”;“成长”背后隐含一个概念是“踯躅”与“徘徊”。正确看待迷茫与成长,让迷茫促成成长,让成长减少迷茫,人生最终追求的是成长后的稳重与成熟。
对于高三考生而言,聚焦的更多的是“青春”时期的迷茫与成长。人生的成长是一个失去又获得的过程。它虽然渐渐剥夺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也褪去了我们青春时的青涩,但也让我们告别了年少时的那些无知与轻狂。当我们走过这段路途就会懂得,那些我们走失过的迷途也好,遭受过的疼痛也罢,都是这世界给我们的馈赠。
3.明确写作文体:本次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但是一定要文体鲜明,把握文体特点。议论文中心要明确,概念要准确,结构要清晰,论据要典型,语言要严谨。记叙文叙述要完整,要素要齐全,细节要突出,中心要紧扣。
4.适度拓展层面:由“人生”的迷茫与成长,可以适当引申到国家或集体层面。
评分细则
切入分:45分
一类:54~60,文体鲜明;结合材料,以“人生”为背景,紧扣“迷茫和成长”两个关键词,对概念理解准确;抓住“大把时间”与“几个瞬间”,辨析“迷茫和成长”的关系,正确看待二者关系,论证具有思辨性;论据典型充分;语言通畅;结构严谨。(记叙文:故事紧扣中心,情节完整,细节突出)
二类:48~53,文体鲜明;结合材料,以“人生”为背景,紧扣“迷茫和成长”两个关键词,对概念理解准确;抓住“大把时间”与“几个瞬间”,理清“迷茫和成长”二者关系;论据典型;语言流畅;结构严谨。(记叙文:故事中心明确,情节完整,细节突出)
三类上:45~47,文体明确;结合材料,概念理解比较准确,围绕“迷茫和成长”论证;论据比较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记叙文:故事有中心,情节比较完整,细节比较突出)
三类下:42~44,文体比较明确;能结合材料论证,但是概念不清晰,或只写“成长”,忽略“迷茫”,只侧重写成长的作用;或套作。
四类:36~41,文体不明确;只扣材料个别字词论证,对“成长”或者“迷茫”论证不清。
五类:35及以下,不结合材料,另起炉灶,偏离题意,如写“理想”、“困难”“毅力”等。
三、等级打分
(一)基础等级——内容和表达两项,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20分):重点是题意、内容。
表达(20分):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
(注意: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1.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不跨等给分。
2. 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 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1. 错别字,1个扣1分,重复不计;
2. 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3. 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 完全空白的,评0分。
考场标杆文及点评
写作问题反馈
1.审题偏差:只论证一方,只写迷茫或成长。
2. 偏题离题:不扣材料,重点写质变和量变、厚积薄发、理想等话题。如学生全文只写“质变与量变”,未涉及材料或全文只写“理想”,未涉及材料。
3. 论据有误或者论据不当:套作名人成功的事例,不扣迷茫和成长论证。
例如:将白居易《琵琶行》写成“苏轼”。
例如: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成“史铁生”。
4. 缺乏论据:空洞说理,没有论据。
5. 关系不当:迷茫和成长的关系不清,或者割裂二者关系,孤立分析。
例如:下文只写如何“成长”,忽略“迷茫”。
6. 文体不明: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不鲜明。
7. 未完卷:字数不足。
8.卷面不洁:字迹潦草或涂改严重。
如何写好名言联想思辨类作文?
1.解读核心关键词内涵
2.理清概念之间关系
3.主体论证充实有序
4.注重思辨,让论证走向深刻:如何正确看待迷茫
七、后期作文备考建议
1. 多积累作文素材,忌空洞说理。
2. 多加强审题训练,忌审题偏差。
3. 多进行思维训练,忌扁平肤浅。
4. 多注重文面书写,忌潦草涂改。
5. 多进行速度训练,忌未完800字。
五、写作问题反馈
1.审题偏差:只论证一方,只写迷茫或成长。
2. 偏题离题:不扣材料,重点写质变和量变、厚积薄发、理想等话题。如学生全文只写“质变与量变”,未涉及材料或全文只写“理想”,未涉及材料。
3. 论据有误或者论据不当:套作名人成功的事例,不扣迷茫和成长论证。
例如:将白居易《琵琶行》写成“苏轼”。
例如: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成“史铁生”。
4. 缺乏论据:空洞说理,没有论据。
5. 关系不当:迷茫和成长的关系不清,或者割裂二者关系,孤立分析。
例如:下文只写如何“成长”,忽略“迷茫”。
6. 文体不明: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不鲜明。
7. 未完卷:字数不足。
8.卷面不洁:字迹潦草或涂改严重。
六、如何写好名言联想思辨类作文?
1.解读核心关键词内涵
2.理清概念之间关系
3.主体论证充实有序
4.注重思辨,让论证走向深刻:如何正确看待迷茫
七、后期作文备考建议
1. 多积累作文素材,忌空洞说理。
2. 多加强审题训练,忌审题偏差。
3. 多进行思维训练,忌扁平肤浅。
4. 多注重文面书写,忌潦草涂改。
5. 多进行速度训练,忌未完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