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8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8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20 10:44:41

文档简介

2018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马山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A.赛龙舟 土楼 B.秧歌舞 窑洞
C.泼水节 吊脚楼 D.青稞酒 碉楼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有陕北的腰鼓、陕西的剪纸、信天游、秦腔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泼水节、 吊脚楼是云南省的;青稞酒、碉楼是西藏自治区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特色文化的知识,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2.(2017八下·马山期末)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荒漠化加剧 D.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故答案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黄土的高原的气候和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回答此题。
3.(2016八下·通化期中)“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是对我国哪个地形区的描述(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句中提到的秦腔应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风土人情。
【点评】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4.(2017八上·江门月考)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壤证明,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繁衍、栖息。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现在的黄土高原一片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要恢复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
(1)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
A.毁林开荒 B.水库淤积
C.植树造林 D.水土保持工程
(2)你认为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
A.植树种草,控制人口 B.退耕还湖,提高人口素质
C.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人口 D.迁移村舍,疏通河道
【答案】(1)B
(2)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村舍的迁移、水库淤积、耕地减少,故答案选B。
(2)由于毁林开荒,水土保持工作没做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的有效的措施是植树种草,控制人口,大力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和水土治理问题,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夏季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覆盖率低,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多、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因此黄土高原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5.(2017八下·容县期末)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河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中游;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位于我国的暖温带,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小米为主;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大多数是外流河,故选B。
6.(2017八下·崇仁月考)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建梯田 C.植树种草 D.打坝淤地
【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较有效。
7.(2017八下·仁寿月考)下图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读图可知,A是四合院,B是蒙古包,C是竹楼,D是窑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民居,牢记即可。
8.(2017八下·钦州港期末)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垂直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们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疏松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森林大量砍伐,使地表疏松。故本题选D。
9.(2017八下·山西期末)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高原地表(  )
A.千沟万壑 B.河道纵横 C.沼泽遍布 D.雪山连绵
【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这使得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特点,做题时要认真分析。
10.(2017八下·钦州期末)“山坡坡栽树涯畔畔青,黄土高原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歌曲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改造大自然的结果。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坡脚建挡土坝、护坡 B.退耕还林、还草
C.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 D.缓坡地修建梯田
【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得:在黄土高原上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会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该措施不可取,选项ABD措施都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2017八下·钦州期末)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垦荒造田
【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故选项C符合题意。
12.(2017八下·阜阳期末)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贺兰山 D.太行山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武夷山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以东是福建省,以西是江西省,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故选D。
13.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浑浊,含沙量大;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少,森林覆盖率低;由于长时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的地貌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征,故选D。(2)①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②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③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④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⑤由于黄土高原风沙多,外出劳作的人们便头戴头巾,以便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故选B。
14.(2017八下·山西期中)与黄土高原相连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两个地形区的分界线。
15.(2017八下·裕安期中)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当地黄土的特性,修建了适于当地的民居窑洞,而且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于水稻生长,小麦产量也不高,适于耐旱的谷子生长,故当地农作物是小米,故选C。
16.(2017八下·深圳期中)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的食物发生变化,如今黄土高原的人们以海鲜为主要食材
B.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窑洞,住进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C.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老百姓的出行以马车为主,逐渐方便起来
D.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位于内陆地区,主食是面食。故A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居民,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四合院是北京的典型民居。故B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汽车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交通逐渐方便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故D符合题意。
17.(2016八下·宜兴月考)为了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大力种植温带果树,绿化山坡
B.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实施“西电东送”
C.大力开垦耕地,努力增产粮食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此外坡脚建挡土坝、护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筑梯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开荒种田,增加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故选:C.
【点评】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18.(2017八下·钦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民居的名称是   ,这种特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建造这种民居主要是利用(  )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降水特点
(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是   。
(4)治理该地区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答案】(1)窑洞;黄土高原
(2)C
(3)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长期乱砍滥伐,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4)一方面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黄土的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掌握的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解题的关键。(1)由图中民居可知,图中民居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2)我国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修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C对,ABD错。故选C。(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长期乱砍滥伐,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有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4)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来治理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难点是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多方面的治理措施。
19.(2017八下·莆田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名称是   高原。其地表形态的描述应该为   (沟壑纵横或地形平坦)。
(2)图示地区农业生产一般集中在①、②、③、④地中的   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水稻或小麦)。
(3)这里由于土质疏松,   季多暴雨,植被   等原因,造成   流失严重。
(4)为保护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双项选择题)
A.植树造林 B.毁林开荒 C.陡坡修筑梯田 D.缓坡修筑梯田
【答案】(1)黄土;沟壑纵横
(2)①②;小麦
(3)夏;疏松;水土
(4)A;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1)观察图中景观可知,图中所示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名称是黄土高原。其地表形态的描述应该为沟壑纵横。(2)观察图可知,①、②、③、④地中最平坦的地方是①②,所以是农业生产集中的地方,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耕地是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3)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4)治理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故选AD。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和治理。理解黄土高原成因、和治理措施即可解答。
1 / 12018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马山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A.赛龙舟 土楼 B.秧歌舞 窑洞
C.泼水节 吊脚楼 D.青稞酒 碉楼
2.(2017八下·马山期末)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荒漠化加剧 D.生物多样性锐减
3.(2016八下·通化期中)“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是对我国哪个地形区的描述(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2017八上·江门月考)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壤证明,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繁衍、栖息。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现在的黄土高原一片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要恢复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
(1)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
A.毁林开荒 B.水库淤积
C.植树造林 D.水土保持工程
(2)你认为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
A.植树种草,控制人口 B.退耕还湖,提高人口素质
C.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人口 D.迁移村舍,疏通河道
5.(2017八下·容县期末)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河
6.(2017八下·崇仁月考)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建梯田 C.植树种草 D.打坝淤地
7.(2017八下·仁寿月考)下图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
B.
C.
D.
8.(2017八下·钦州港期末)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垂直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们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疏松
9.(2017八下·山西期末)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高原地表(  )
A.千沟万壑 B.河道纵横 C.沼泽遍布 D.雪山连绵
10.(2017八下·钦州期末)“山坡坡栽树涯畔畔青,黄土高原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歌曲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改造大自然的结果。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坡脚建挡土坝、护坡 B.退耕还林、还草
C.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 D.缓坡地修建梯田
11.(2017八下·钦州期末)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垦荒造田
12.(2017八下·阜阳期末)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贺兰山 D.太行山
13.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
14.(2017八下·山西期中)与黄土高原相连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15.(2017八下·裕安期中)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16.(2017八下·深圳期中)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的食物发生变化,如今黄土高原的人们以海鲜为主要食材
B.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窑洞,住进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C.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老百姓的出行以马车为主,逐渐方便起来
D.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17.(2016八下·宜兴月考)为了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大力种植温带果树,绿化山坡
B.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实施“西电东送”
C.大力开垦耕地,努力增产粮食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二、综合题
18.(2017八下·钦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民居的名称是   ,这种特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建造这种民居主要是利用(  )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降水特点
(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是   。
(4)治理该地区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19.(2017八下·莆田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名称是   高原。其地表形态的描述应该为   (沟壑纵横或地形平坦)。
(2)图示地区农业生产一般集中在①、②、③、④地中的   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水稻或小麦)。
(3)这里由于土质疏松,   季多暴雨,植被   等原因,造成   流失严重。
(4)为保护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双项选择题)
A.植树造林 B.毁林开荒 C.陡坡修筑梯田 D.缓坡修筑梯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有陕北的腰鼓、陕西的剪纸、信天游、秦腔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泼水节、 吊脚楼是云南省的;青稞酒、碉楼是西藏自治区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特色文化的知识,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2.【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故答案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黄土的高原的气候和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回答此题。
3.【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句中提到的秦腔应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风土人情。
【点评】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4.【答案】(1)B
(2)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村舍的迁移、水库淤积、耕地减少,故答案选B。
(2)由于毁林开荒,水土保持工作没做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的有效的措施是植树种草,控制人口,大力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和水土治理问题,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夏季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覆盖率低,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多、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因此黄土高原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5.【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中游;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位于我国的暖温带,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小米为主;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大多数是外流河,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较有效。
7.【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读图可知,A是四合院,B是蒙古包,C是竹楼,D是窑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民居,牢记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森林大量砍伐,使地表疏松。故本题选D。
9.【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这使得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特点,做题时要认真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得:在黄土高原上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会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该措施不可取,选项ABD措施都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故选项C符合题意。
12.【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武夷山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以东是福建省,以西是江西省,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故选D。
13.【答案】(1)D
(2)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浑浊,含沙量大;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少,森林覆盖率低;由于长时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的地貌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征,故选D。(2)①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②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③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④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⑤由于黄土高原风沙多,外出劳作的人们便头戴头巾,以便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两个地形区的分界线。
15.【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当地黄土的特性,修建了适于当地的民居窑洞,而且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于水稻生长,小麦产量也不高,适于耐旱的谷子生长,故当地农作物是小米,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位于内陆地区,主食是面食。故A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居民,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四合院是北京的典型民居。故B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汽车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交通逐渐方便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故D符合题意。
17.【答案】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此外坡脚建挡土坝、护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筑梯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开荒种田,增加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故选:C.
【点评】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18.【答案】(1)窑洞;黄土高原
(2)C
(3)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长期乱砍滥伐,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4)一方面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黄土的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掌握的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解题的关键。(1)由图中民居可知,图中民居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2)我国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修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C对,ABD错。故选C。(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长期乱砍滥伐,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有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4)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来治理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难点是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多方面的治理措施。
19.【答案】(1)黄土;沟壑纵横
(2)①②;小麦
(3)夏;疏松;水土
(4)A;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1)观察图中景观可知,图中所示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名称是黄土高原。其地表形态的描述应该为沟壑纵横。(2)观察图可知,①、②、③、④地中最平坦的地方是①②,所以是农业生产集中的地方,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耕地是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3)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4)治理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故选AD。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和治理。理解黄土高原成因、和治理措施即可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