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和利用。
3.了解常见清洁燃料的优点和限制。
教学目标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验证物质中碳、氢、氧元素是否存在的方法。
2.比较燃烧是否充分、是否发生、是否剧烈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视频:生石灰与水
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
虎门销烟
氧化钙
俗称生石灰
CaO + H2O Ca(OH)2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类型 典型例子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按吸放热现象不同,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燃烧、缓慢氧化
CaO+H2O==Ca(OH)2
Mg+2HCl==MgCl2+H2↑(金属和酸)
酸碱中和····
高温
C+CO2===2CO
(初中唯一)
讨论:
下列获取能量的方式,都是利用了哪种变化?
火箭推进
烧制陶瓷
炸药爆破
电磁炉炒菜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 组 成 利 用
煤
石油
天然气
主要是C元素,还含有H、N、S等
.
主要是C、H元素
主要是C、H元素
(主要成分是甲烷)
1. 三大化石燃料:(P137~139)
干馏(使煤分解,化学变化),
产品:煤气、焦炭、煤焦油等
分馏(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产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
直接作为燃料
均为混合物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2. 甲烷(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
讨论: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 现象 结论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甲烷中含有H元素
将烧杯翻转,加入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中含有C元素
物质中含有C、H元素均可用此法证明,但是否含有O元素需要进一步的定量实验!
蓝色火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2. 甲烷(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
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
CH4+2O2===CO2+2H2O
点燃
现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你能设计实验将它们鉴别开吗?
讨论:
三、使用化石燃料所面临的问题
1. 不可再生,储量有限
基础储量 年产量 开采时长
煤 3261亿吨 30.5亿吨
石油 28.33亿吨 1.89亿吨
天然气 32124亿立方米 851.7亿立方米
2009年我国化石能源有关数据
约107年
约15年
约38年
2. 空气污染
粉尘
CO
NO2
SO2
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病等
有毒
酸雨
(腐蚀植物、建筑,土壤、湖泊酸化)
1.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四、应对措施
改进工艺
充分燃烧
—充足的氧气,与氧气充分接触
比一比
燃烧是否发生
可燃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是否剧烈
燃烧是否充分
充足氧气、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本身性质、氧气浓度、与氧气接触面积
1.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四、应对措施
改进工艺
充分燃烧
—充足的氧气,与氧气充分接触
治理汽车尾气(P143)
脱硫煤
综合利用(P139)
2.开发新能源
四、应对措施
清洁燃料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优点 待解决问题
乙醇
氢气
可燃冰
CH4+2O2===CO2+2H2O
点燃
C2H5OH+3O2===2CO2+3H2O
点燃
2H2+O2===2H2O
点燃
可再生,清洁
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储量丰富,无污染
以粮食为原料
开采技术
其他新能源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石燃料的组成和利用。
3.化石燃料使用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