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八年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分析+6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八年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分析+6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6: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地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国地理在“认识区域”部分——“环境与发展”是初中地理认识区域的最后一部分。涉及“认识区域”部分“环境与发展”下的课标要求有:
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②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③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④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⑤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⑥与他人交流各自对家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感悟人们在不同体验和感知背景下对家乡形成的不同看法。
⑦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认识区域”部分,前面两章以6个区域为案例,从“位置与分布”和“联系与差异”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章以5个不同特征的区域为案例,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环境与发展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环境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区域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内容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本章课文内容分为五节。第一节以北京市为案例,在介绍北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第二节以台湾省为案例,重点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特征,同时,简要地介绍了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特征。强调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第三节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案例,重点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强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理条件和开发措施。第四节,以贵州省为案例,在了解贵州省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明了西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治理措施。第五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在学习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和“联系与差异”的学习,大致学会了通过案例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可以利用之前所学方法,知识再现迁移应用。本章继续利用探究学习方式。成分利用教材所设计的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有创意的活动和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记图和用图,充分挖掘图中所含有的地理信息,形成基本地理思维。
(四)单元结构知识设计
二、单元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4.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三、单元结构活动设计
五、单元重点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六、单元难点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2.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七、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目标 单元评价内容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运用资料能够说出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和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运用资料说出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和建设成就、说出台湾省经济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3.列举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及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4.分析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列举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及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5.运用相关资料,从多方面说明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区域内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人地。协调关系。 举例说出区域特点与经济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
地理实践力:秉持人地协调观,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掌握本节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在实践中能够分析地理环境特点、环境问题和区域的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单元达成评价量表(单元评价内容) 等级 一般 良 优
分值(满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
八、大单元主题活动——探究《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一)主题目标:探究家乡自然优势资源如何变成经济优势资源?
(二)主题要求: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和通过查资料当地有哪些可以用来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资源?完成下列任务:
(1)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探究地理环境特点。(地形、气候、位置、河流等)
(2)查阅资料,访问等方法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哪些可以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资源?说出这些资源的名称。
(3)探究如何利用优势资源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资源?
(4)探究优势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可以给当地带来哪些方面的社会效益?
(5)探究利用优势资源的同时如何避免环境的破环和如何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
(三)课题准备:全班分成五个大组,地理环境概括组(环境组)、优势资源寻找组(寻找组)、优势资源转换组(转换组)、寻找资源转换社会效益组(社会效益组)和环境保护措施组(环保组)。
(四)搜集资料的渠道:网络、走访、调查和相关书籍资料。(备注:活动需跟上上课进度并在课后完成,各组互相配合)
(五)呈现结果方式:制作相应内容的简单PPT,图片+文字的说明汇报
(六)课题收获:树立因地制宜理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七)主题活动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组别 评价内容 分值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自评 互评 师评
环境组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30 简单说出位置 说出位置和当地气候或地形特点 说出位置、当地气候、地形、河流等特征
寻找组 找到哪些资源 30 至少找到1种资源 至少找到2种资源,能说出其中一种资源的特点 至少找到2种资源,并能说出该资源的特点
转换组 转换成什么方面的经济 30 简单说出资源可以在哪方面的利用 说出资源在哪方面的利用和怎样利用 说出资源在哪方面的利用并能说出怎样利用和利用的原理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社会效益组 带动社会哪些方面的发展 30 说出一种对社会的一处 说出两种对社会的一处 说出三种以上方面对社会益处
环保组 如何避免环境破坏和保护措施 30 简单说出一种避免环境破坏或保护措施 说出开发利用中如何避免和对环境保护措施各一种 说出开发利用中如何避免和对环境保护能够可行的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备注: 最后得分=师评50%+自评20%+互评30%(26分以上为优;22—25分良;18—21分为一般)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
单元教学主题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八单元 授课人 ×××
单元实施
课型 安排 课时 设置 课时 目标 关键 任务 驱动性 问题 及时性 评价
新授课 北京 1 运用地图和资料等描述北京市的地形、气候特征 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3.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取得的成绩。 4.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城市职能。 5.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 能够简述“双奥之城”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特点与环境、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1.概括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 2.举例说明“双奥之城”的城市功能 3.举例对比“双奥之城”第29界奥运会前后的建设状况,说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4.列举北京产业结构——高科技 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
新授课 台湾 2 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5.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描述出台湾省的地理环境特征 3.说出台湾省是祖国神圣领土的证据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材料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 4.运用资料了解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5.利用资料说出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证据。
新授课 新疆 1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位置与范范围,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3.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以新疆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阐述新疆的地理概况和自然特征 说出区域经济开发的优势资源条件及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地理概况并说出自然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新疆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条件有哪些? 3.说出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新授课 贵州 1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原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描述贵州省的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 2.举例说明贵州省自然资源成功利用和取得的成绩。 运用资料说出地理概况。 运用资料了解贵州自然灾害,说出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 3.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新授课 黄土高原 1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成就。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环境问题和成因及治理措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2.运用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成因及治理措施。 3.运用资料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所取得的成绩和途径。
课时设计
主题一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介绍北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学习者分析 有了第六、第七章的区域认知,对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解决。
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地图和资料等描述北京市的地形、气候特征 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3.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取得的成绩。 4.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城市职能。 5.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概括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北京市在中国的位置地图、北京市地形图和北京市气候资料图 (提醒学生位置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和自然地理包括的几个要素) 自主学习+合作 1.先自学,根据所学方法概括 2.如有不会的地方跟同学交流互相帮助解决 3.抽查学生学习情况 检查学生已经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否掌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区域认知能力。 给予所有被抽查到的学生鼓励和肯定;对表述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部分让会的学生补充,给予肯定和鼓励
任务二:举例说明“双奥之城”的城市功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国家召开大会的事例 展示驻华大使的事例 展示世界遗产 展示科学院所,博物馆和大学等 抢答形式: 根据老师所出示的事例概括城市功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对与概括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任务三:举例对比“双奥之城”第29界奥运会前后的建设状况,说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老师出示2008年之前北京的工业、交通、城市绿化情况和大气环境的资料 简介当年奥运城申办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 展示北京为成功举办第29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做的努力,对城市工业和绿化采取的措施 4.展示北京现在的交通情况和北京交通地图 5.展示北京为2022年成功举办第24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和第13界冬季残奥会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资料简单概括北京大气环境状况与城市绿化评价 拓展申奥城市必须具备的条件方面的知识 前后对比得出北京在大气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冬奥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市的交通、环境情况概括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任务五:“双奥之城”成功举办奥运会,了解在国际上对中国的评价和如何对待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教师出示一部分对中国举办冬奥会的网络评价。 2.对于高度的赞誉,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 奥运会成功举办离不开高科技,高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激励学生为国贡献力量 思维拓展 1.学生深感为祖国骄傲 2.激发学生努力积极上进,为国争光,为国奉献的激情 3.谈谈自己对“双奥”成功举办的感慨! 增强对祖国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积极努力上进的激情。综合思维培养。 对学生谈到的感受都给与鼓励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查阅北京市的历史情况和申遗的名录优哪些? 学生查阅资料会讲解一部分北京市的历史 用纸张记录世界遗产名录优哪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认真查阅记录能讲解北京市部分历史的学生给与鼓励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主题采取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科技助奥,科技兴国,激发学生的积极上进心。拓展作业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地理实践力在本节课有待加强。
课时设计
主题二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安排了“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和“台湾的位置与范围”两幅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教材正文介绍了解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在“自然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分别介绍了台湾岛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者分析 对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确定 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和“台湾的位置与范围”两幅地图 提醒学生台湾的的岛屿位置(尤其是钓鱼岛、赤尾屿等) 给出地震图 读图,说出台湾岛与大陆最近的省份之间的海峡 自主学习+合作 概括台湾在中国的位置 说出台湾的纬度位置、温度带等 回答为何台湾地震? 说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名称 利用图上比例尺,量算台湾岛西部与福建省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 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培养 对于任务的完成抽查学生,给与评价并鼓励
任务二:运用地图和材料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台湾岛的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 展示台湾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台湾岛气候类型分布图 展示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和相应资源的美誉。如:东方甜岛等 出示台湾岛自然灾害的资料 自主+合作讨论 1.说出台湾大岛的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 2.说出台湾岛等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找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讨论这条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 3.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主要原因 4.为何台湾岛水能资源丰富 5.学生概括台湾岛多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兴趣 抽查学习对任务的掌握情况,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不完整或不对的给予鼓励。
任务三:假如您是台湾岛的导游,有一批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你会如何接待游客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提醒学生结合自己跟团旅游的经验,设计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没有跟团经验的,根据自己平时的待人接物和网上获得的知识,设计自己接待游客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四人一个小组,全班分成10各小组。合作完成流程和工作内容,景点介绍要让我听起来有趣。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本组的模拟导游为同学们服务。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此项活动满分30分。小组互评并说出给分理由。 说清楚工作流程的为根据情况分为10、8、6分。 两个景点介绍详细情况分为10、8、6分 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或温馨感动人之处分为10、8、6分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台湾岛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习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综合思维 第二节课前抽查情况,并给与鼓励和表扬。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主题采取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拓展作业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团对合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在本节课得到很好的锻炼。
课时设计
主题二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1.“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以阅读材料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发展中的经济”这部分内容,教材从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4个方面介绍了台湾省的经济特色和台湾的工业结构。 3.“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台湾岛交通及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台湾岛主要工业资源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状况。 4.“人口与城市”部分,教材简要介绍和配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感受台湾省主要城市的景观特色。
学习者分析 第一课时已经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为本节课解决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运用资料说出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台湾岛的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 台湾岛交通及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教师出示2019年——2022这几年来台湾岛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出口量、进口量的数值 出示台湾岛的交通运输图 自主学习+合作 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并说说这些农产品与当地的气候关系? 说出台湾岛农产品的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台湾岛除了种植业发达,还有哪些农业部门也发达?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优何关系? 台湾岛的产盐业如何 晒盐有哪些优势条件? 归纳台湾岛工业结构和工业发展近况。 说出台湾岛交通分布特点,并解释这样分布的原因? 锻炼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能力培养 评价方式: 学生每完成一道任务,进行检查(举手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补充。 抽查学生(3人)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第5项任务一小组为单位抽查 (备注:以上三种方式都及时给学生鼓励和表扬)
任务二:了解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台湾岛政区图 自主学习 在图上找出行政中心和主要城市 看找出城市的分布位置并说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找出城市与交通的分布关系并说明原因。 台湾的主要民族主要来自哪里?主要少数民族时什么族? 自主学习 每一个学生活动都需要检查,给学生鼓励和表扬
任务三:收集资料,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学生课前网上查阅资料 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小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评价:此项活动满分30分。最后得分:自评(20%)+互评(30%)+师评(50%)并说出给分理由。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查阅台湾岛高科技公司有哪些?(至少两个)这些公司主要是哪方面的生产制造?2023年一、二季度与2022年相比产值如何变化,试着分析其中的部分原因? 培养学习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综合思维 下一次上课前抽查学习情况,给与鼓励和表扬。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主题采取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拓展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台湾的解决发展。
课时设计
主题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介绍了新疆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强调漫长的边界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然地理环境部分介绍了地形、气候特征、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及坎儿井等 社会经济面貌从农业、工业、交通,第三产业介绍新疆经济的发展,强掉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教材介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问题的表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认知方法和因地制宜原则理念。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思维需继续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新疆的位置与范围,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3.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以新疆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了解新疆的地理概况并说出自然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和新疆的位置与范围 出示陆上“一带一路”有关资料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找出新疆的经纬度范围 找出新疆接壤的国家 3.讨论:众多的邻国,对新疆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对新疆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锻炼。 众多邻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说出有利和不利影响都要给与鼓励和评价
任务二:说出新疆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新疆地形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引导学生阅读P87~88的阅读内容 出示乌鲁木齐和喀什的年评均气候资料 新疆工农业2019年至2022年的产量比较资料 出示新疆交通图,公路、铁路、航空等,简介新疆尉黎至且末公路等的资料。 出示西气东输路线图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找出新疆主要山脉及说出山脉的走向 找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说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特征 说出塔里木盆地的特征和塔里木河的特征及水源补给 根据新疆地形特征用,手绘新疆地形轮廓简图(三山夹两盆) 根据地理位置和纬度位置和气候资料分析新疆气候特征 概括新疆气候最大特点 新疆气候对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是什么? 新疆农业类型是什么? 新疆主要农产品是什么? 新疆经济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疆尉黎至且末公路开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总结新疆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 概括新疆西气东输对东部和西部的社会效益有哪些? 给出问题难度不大,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喜悦,培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每一道问题都需要检查问题解决情况,给学习鼓励和表扬
任务三:新疆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一组荒漠、沙漠景观图等 出示方格草图 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 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治理? 讨论:在新疆修路、发电、工业发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和采取怎样的措施?举一例即可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加强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讨论部分的即时评价:说出具体某一方面3分、这一方面的作用5分,说出开发时的注意事项和采取的措施5分。共13分。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查阅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中提到的可可托海和伊犁两地的自然风光和农业情况,查阅雪山、毡房、驼铃等的资料和相应的美丽图片 增加学生对新疆学习的热情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带着问题驱动完成任务,讨论问题能够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不断迁移运用。最后的拓展学习,学生兴致很高,可以得到教材没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遇到某一方面的知识挖掘其中感兴趣的点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时设计
主题四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介绍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括,地形、气候、资源等。虢州多自然灾害,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石漠化。对于贵州省的发展,教材讲到了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列举了贵州省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可持续经济的成功经验。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认知方法和因地制宜原则理念。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思维需继续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运用资料了解地理概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中国政区图和贵州地形分布图 展示贵州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贵州地形特征——喀斯特的景观图片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贵州位于祖国的什么部位?相邻的省区? 说出贵州大致的纬度范围? 归纳贵州的地理位置 贵州地形类型是什么? 所在地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贵州的气候特征? 如何理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如何理解贵州是大自然的气候调节器? 图上找出贵州主要河流,河流流向与地势特征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理解贵州水能资源丰富? 贵州为何常出现”无头河”和“无尾河”? 贵州河流降水多,为何很多地方水资源短缺?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每一个问题抽查检测学习情况,给与鼓励和表扬
任务二:了解贵州自然灾害,指出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贵州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图片 展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破坏的图片 展示石漠化治理前后的对比图片 4.出示贵州治理石漠化的资料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说出贵州生态环境问题 有哪些? 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合作完成教材P94活动,1.2.3小题。 5.贵州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 贵州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与人和谐合作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任务抽查检测,给与学生表扬鼓励 说出一项措施为一般,两项措施为良,至少说出两项措施并能说出措施的的具体做法和已经取得的效果为优。
任务三:说出利用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取得的成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乌江渡水电站、六盘水煤田开发、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等图片 出示贵州降水量资料 出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对贵州省的灌溉情况资料和乌江渡水电站近几年的发电情况 2020年贵州能源生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重资料 展示贵州素有“煤海之称”的资料 合作讨论 1.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贵州许多地方都存在缺水问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想一想,应如何缓解贵州的用水矛盾状况。 3.根据所给资料,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4.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贵州大力开发旅游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优哪些?(自然、土地、红色旅游等资源) 6.结合现在互联网,说一说,大力发展贵州旅游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通过陈述、交流、商榷和讨论,学生胡德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即时检测即时评价,鼓励和表扬。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寻找贵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哪些?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并承担导游的工作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的获得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主要任务设计任务驱动,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探讨,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陈述、交流、商榷和争论,达成一致看法,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多种能力。讨论教学法易于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交流中持续地去关心所讨论的话题。在讨论中,为了让自己所发表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发言者就必须切合题意,有所创新,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发展了他们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能能够学会礼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同学交流,吸取他人之长,直至养成合作学习的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往往有意愿与他人分享,产生交流的欲望,而这种谷欲望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设计
主题五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置和范围,强调了黄土高原黄土分布的范围及厚度,扼厄要讲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及黄土地貌类型。 还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成效和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认知方法和因地制宜原则理念。
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评价设计 按照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自然地理概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地形分布图 展示太原多年气候资料 引导阅读P100阅读内容 展示黄土高原地貌的图片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概括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找出黄土高原的河流 描述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 结合资料与正文和阅读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抽查检测,给与鼓励和表扬
任务二:运用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资料: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图解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1.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抽查回答问题,给与鼓励和表扬
任务三: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建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前、后的图片 展示习近平陕西调研资料,“小木耳,大产业”。 展示黄土高原直播卖货图片和资料 出示黄土高原煤矿资源资料 出示“一带一路”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和“兰州新区”资料 合作讨论 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的变化对居民的生活优哪些变影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优哪些? 为了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性 抽查学生讨论情况,根据情况打分,满分10分,一般6分,良好7—8分,优秀9分以上。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探究黄土高原的苹果为何好吃?又是如何销售的? 拓展知识面和地理实践力能力
课时作业 附表后:两组选择和一道综合 检测对本主题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生自学和讨论为主导,老师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尤其是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培养。不足指出是,给到学生的材料缺乏新颖性。
试卷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