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3 10: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     与其     的总和;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的     和存在于它周围的        。
2.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因素和    因素两大类。
3.非生物因素包括    、    、    等。高山上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沙漠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给农田浇水、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受到   和    的影响。
4.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是   关系,水稻和杂草之间是    关系,同一群蜜蜂的个体之间主要表现为   关系,人体内的蛔虫与人之间是   关系。
所有的生物
环境
生物
生存空间
各种影响因素
非生物

温度

温度


无机盐
捕食
竞争
合作
寄生
二、探究实验
5.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    的环境中,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订并实施计划:在设置了      和      两种环境的铁盘内分别放置     的鼠妇,每隔1分钟分别统计两种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并记录。
(4)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    的环境中,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5)表达和交流:取多次实验的    ,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6.设计对照实验要遵循     原则,即把要探究的条件作为唯一的    ,其他条件应     。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阴暗

阴暗
明亮
相同数量
阴暗

平均值
单一变量
变量
保持一致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存在的;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    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8.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和    着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     ,适应环境。
普遍
影响
改变
进化
生活环境
9. 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埋藏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空气
A
解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的,埋在地下的部分不见光,不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白色的。
10. 常言说“朝蝇暮蚊”,影响动物这一习性的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光照 C.风力 D.温度
B
解析:苍蝇主要在白天活动,蚊子常常在夜间活动,主要是受光照影响。
11.(2021 东营中考)下列诗句中描述的现象与对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C
解析:豆苗与草相互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选项 诗句 主要影响因素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光照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分
12. 下列所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中,属于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门静脉内
B.蚂蚁之间分工合作
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生活在一起
D.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营养
B
解析:蚂蚁之间分工合作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
13.(2021 北京中考)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的过程,可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14.乳糖是乳汁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经过消化道分解后,被人体吸收利用。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患有腹泻,有人推测患儿腹泻是由母乳中的乳糖导致的,这种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B
15.(20-21 日照期末)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班级同学设置了一组对照,符合实验要求的一组是( )
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
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
C.清晨的草地与清晨的裸地
D.清晨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C
解析: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A、B两个选项的植被环境相同,测量时间不同,探究的是同一植被环境中不同时段的空气湿度,不符合题意。D选项变量不唯一,不符合题意。C选项变量唯一,且测量的是同一时段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符合题意。
16.(2021 枣庄中考)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作“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B
解析:高气温和低气压导致“风雨花”开花,这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2021 聊城模拟)有蚯蚓的土壤疏松、肥沃,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之间会互相影响
D.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
解析: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肥沃,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18.(2021 烟台中考)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 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照
A
解析: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各种生物活动增强,因此影响题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19.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入10只鼠妇,下面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D
解析: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该探究实验中,鼠妇的数量应该是逐渐趋向阴暗环境,并呈现动态变化,最后在阴暗环境中保持数量稳定,故选D项。
20.下列对图甲和图乙所代表的种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共生,乙为竞争 B.甲为捕食,乙为共生
C.甲为共生,乙为寄生 D.甲为捕食,乙为竞争
D
解析:捕食关系表现为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者减少,随着时间推移,捕食者由于食物缺乏也会减少,被捕食者又会增加,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规律,且被捕食者数量多于捕食者;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往往表现为一种生物占优势,另一种生物处于劣势,甚至消亡。
21.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B
解析:“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也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2.为了研究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照实验,一个星期后A烧瓶中的肉汤变质了。该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 B.是否加热 C.棉花塞 D.微生物
D
23.(2021 威海模拟)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你会发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里缺少生物生活所需要的    ;荒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叶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发达,这说明          。
(2)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3)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4)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水分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捕食
阳光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24.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
(1)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    。
②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   ℃条件下增长最快。
加快
35
24.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
(2)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定梯度的一系列温度,该温度范围是     。
35~39 ℃
24.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
(3)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    池塘水体中的含氮总量。
降低
24.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
(4)综合以上实验可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