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3 10: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3.理解本文主旨。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2.能够参照译文背诵课文。
新课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芳那个大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
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
2.节奏感强, 停顿恰当,重音到位;
3.感情充沛,语速适当,语气强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相约同行。期,约定
到达

嬉戏
离开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很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等待
不是
丢下,舍弃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时分。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没有回头看,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回头看
我父亲

惭愧
1.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文章解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暴躁易怒
3.“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
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
5.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主旨)?
(1)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
的聪敏,懂礼识仪。
(2)更说明“信”和“礼”的重
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6.重点语句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时分,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7.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让客人很尴尬,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光顾
尊君在不( )
“不”同“否”
通假字

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一词多义
名词,信用
形容词,真诚,诚实
友人惭(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词类活用
省略句
去后乃至( )
待君久不至( )
“乃”前省略主语“友”
“待”前省略主语“家君”
文言句式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直译:
意译:
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方法点拨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
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
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
汉语的意思。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填补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


元方
家君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拓展阅读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
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孔子)
③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⑤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迁移拓展
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小孩就看不起,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信守诺言,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