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知识讲解
陆地水体
一、水体的分类
水体 ,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液态和固态水体所覆盖的地球空间。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各种水体参加大小水循环,不断交换水量和热量。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
二、陆地水的概况
项目 内容
概念 分布在陆地上(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构成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储量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意义 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来源
主体 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直接利用不多
三、水体对于地球的影响
1.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租用;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一、关系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水的交换和转化,河流是联系其他水体的纽带。
二、河流与湖泊
1.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2.有的河流发源于于山地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源头。
3.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三、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如图1。
2.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如图2。
四、河流与冰川、积雪
1.影响因素: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的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2.补给差异:
①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②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二、同步训练
河流、湖泊是陆地上重要的水体。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下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河流水补给湖泊水的月份是( )
A.1—2月 B.4—5月 C.7—9月 D.10—11月
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②甲湖与相连乙河段之间的区域,地形相对平坦
③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④该水系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包头河段首场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9年11月首凌前期平均地面风速和水—气温差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时段中,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蒸发明显减弱的是( )
A.1965~1970年 B.1980~1985年 C.1996~2001年 D.2010~2015年
4.一般情况下,首凌越早( )
①槽蓄水量越大②槽蓄水量越小③封冻期冰层越厚④开河时间越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洞庭湖水位最高的时间点为( )
A.甲 B.乙
C.丙 D.戊
康苏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图示河段河床沙滩密布,汊道交织,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下图为河流流经区域的地质简图。完成7-8题。
7.该区域发生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流水侵蚀褶曲凹陷 B.褶曲凹陷流水侵蚀
C.褶曲隆起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褶曲隆起
8.图示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小 B.以降水补给为主
C.流经的地形平坦 D.流域内植被茂盛
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C.纬度高,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
10.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最可能原因是周边地区( )
A.下渗增大 B.冰层厚度变大C.积雪面积变小 D.气温下降
11.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
A.3月16日 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2~13题。
12.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13.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读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纳木错湖面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影响纳木错流域河流汛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雪 C.光 D.植被
查干湖是霍林河末端的一个咸水堰塞湖。受霍林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并于1974年干涸。1984年引松(花江)入湖工程建成后,人工引水与农田退水(农田排出的径流)成为该湖的重要补给来源。湖泊西侧尚有大片未开发土地,国家计划将其建成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6-18题。
16.引松入湖工程建成前,影响查干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湖区降水量②人湖径流量③湖水外泄量④湖面蒸发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引松入湖工程建成后,查干湖获得农田退水补给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查干湖西侧的商品粮基地建成后,该湖最需加强观测的指标是( )
A.水质 B.含沙量 C.面积 D.水深
加拿大奴河三角洲的湖泊分为三种类型:蒸发型(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不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多冰川侵蚀洼地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西风带降水丰富 D.洪水泛滥,外泄成湖
20.随着奴河三角洲持续发育,交换型湖泊未来演变成洪水型湖泊的原因是( )
A.交换型湖泊面积不断扩大B.交换型湖泊盐度不断上升
C.奴河干支流河道不断加深D.奴河干支流泥沙不断淤积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 ,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C 2.B3.B 4.A5.D 6.B7.B 8.C9.B10.C11.B12.D13.D14.B15.A16.C17.B18.A19.A20.D
21.(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3)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22.(1)大气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