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知识讲解
地域差异
一、地域特征的形成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下图为外部条件)
二、地域差异的产生
1.同纬度地区:
沿海和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三、地域差异的体现
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
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形成: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二、同步训练
素有“雪域秘境”之称的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端南坡,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海拔115米的巴昔卡,地势落差大。近年来,墨脱县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探险者的乐园。下表示意墨脱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3月~5月 6月~8月 9月~11月 12月~次年2月
平均降水量(mm) 575.1 1108.0 418.1 97.1
日均最高温(℃) 15 24 27 19
1.墨脱县夏季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植被
2.下列为网友在墨脱旅游时记录的游记,其中最可信的是( )
A.春季到墨脱旅游,要重点防范高发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B.夏季是拍摄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季节,可常见清晰的峰顶
C.秋季是墨脱旅游旺季,能够真正体验一把“一山有四季”
D.冬季到墨脱可观赏草原、冰川、雪山神湖、瀑布、林海
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据此完成3-4题。
地理坐标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mm 7月降水/mm
甲 (44°N,88°E) 800 -16.1 22.0 11.5 22.0
乙 (41°N,112°E) 1040 -18.5 23.0 1.4 36.5
3.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4.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
A.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B.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C.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D.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读“某大陆西部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6.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 B.西风影响 C.季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肯尼亚山位于非洲中部,海拔5 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图2示意肯尼亚山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7~9题。
7.形成图1中A、B、C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光照 C.气温 D.降水
8.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主要原因是东南坡( )
A.降水多 B.高差大 C.温差小 D.热量多
9.图1中的D和图2中的M两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 )
A.为高山地区 B.为高原地区
C.山体呈东西走向 D.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为阴坡,因而雪线低
B.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
C.北坡为阳坡,因而雪线高 D.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
某科考队对图1所示区域的甲、乙两座山峰的植被进行比较研究,绘制了“两座山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2中A自然带的典型植被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13.乙山垂直带谱中缺少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更高 B.降水较多 C.山体低矮 D.土壤贫瘠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15.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读我国某山区局部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山地西侧山麓自然带的基带植被是( )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7.影响图中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帝王蝶大迁徙是自然界最惊人的迁徙现象之一,它们产自北美洲,乳草(一种有毒植物并散发刺激气味)是帝王蝶幼虫的唯一食物。冬季主要栖息在墨西哥森林,每年迁徙往返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距离数千千米,四代接力义无反顾。但近20年间,整个北美大陆帝王蝶数量下降了90%,引起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种群恢复计划。读图完成18-20题。
18.加拿大西部的帝王蝶在两个多月的南迁过程中,不会经历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草原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高山植被
19.帝王蝶进食与繁殖离不开乳草(原产于西印度群岛的一种植物),美加政府也一直加大种植力度,为帝王蝶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据此推断乳草的生长习性是( )
A.喜湿喜热 B.耐寒喜湿 C.喜热耐旱 D.耐寒耐旱
20.结合材料,推测下列与帝王蝶种群数量近年来快速下降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
A.森林破坏 B.气候异常 C.天敌捕杀 D.农业除草剂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物产富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迥异。下图为非洲简图。
(1)非洲大陆的甲、丁两地位于茫茫热带沙漠之中,但甲地的热带沙漠延伸到大陆东岸,丁地的热带沙漠偏于大陆西部沿海。分析甲地热带沙漠延伸到大陆东岸的海陆位置因素。
(2)乙、丙两地和戊岛屿东部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说明戊岛屿东部气候形成的原因。
(3)已地被赤道穿过,但与丙地的植被类型不同,分析其原因。
2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复杂的地理环境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读图回答问题。
南美洲局部自然带分布图
上图中MN--线在不同地质阶段地形起伏变化剖面示意图
(1)解释①处自然带的成因。
(2)说明②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概述MN-线剖面的地形起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地形起伏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安第斯山脉东侧甲、乙两处海拔与相对高度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请从山麓自然带、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等方面简述差异的主要表现,并写出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
1.B 2.C3.A 4.A5.C 6.B7.D 8.B 9.C10.A 11.B12.B 13.C14.D 15.C16.B17.D18.B 19.A 20.C
21.(1)甲地所在区域东岸位于干燥的西亚地区西南面,冬半年该区域东岸频受来自西亚的干燥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进而形成热带沙漠。
(2)戊岛屿位于低纬度地区,终年高温;岛屿东部终年受东南信风带和沿岸暖流影响:岛屿东部位于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3)已地海拔较高,气温偏低,赤道低气压带势力较弱,空气对流运动不旺盛,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形成连绵的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22.(1)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巴西暖流的增湿作用。
(2)受到高大山地阻挡;同时又受沿岸寒流影响。
(3)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4)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纬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