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知识讲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1. 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收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二、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
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部分比较厚,一般为39-41千米,有高达山脉的地方会更厚,最后达70千米,大洋部分比较薄,一般为5-10千米,平均厚度17千米。
2.地幔
介于莫霍界面和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之间。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地核
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项目 内容
基本概念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 氮气和氧气
主要作用 使地球的温度变化和缓;为生物提供必需的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
2. 水圈:
项目 内容
概念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组成 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作用 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 生物圈:
项目 内容
概念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分布 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地带中
作用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同步训练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0月30日3时55分在秘鲁(15.25°S,74.2°W)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地震波传到甲界面时,可能出现( )
A.纵波完全消失,横波速度突然下降 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C.横波速度突然增大,纵波速度突然降低 D.横波速度突然降低,纵波速度突然增大
3.下列关于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B.自然资源受损后,经过一定时间都能恢复
C.可再生资源受损后,能在极短时间恢复 D.非可再生资源受损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它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下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米)。据此完成4-5题。
4.判断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
A.海底地貌类型 B.深海钻探探测 C.地震波速度变化 D.潜水实地观测
5.图中四地( )
A.①处为海底盆地 B.②处海平面较高
C.③处大洋地壳较②处薄 D.④处海水深度最大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6-8题。
6.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7.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10.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Ⅰ圈层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判断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分别为( )
A.①是大气圈、②是水圈、③是岩石圈
B.①是水圈、②是大气圈、③是岩石圈
C.①是大气圈、②是岩石圈、③是水圈
D.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大气圈
12.关于圈层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圈层是由岩石组成的 B.其厚度比地壳的薄
C.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13-14题。
13.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4.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为分界面。完成17-18题。
17.图中数码代表的界面,表示古登堡面的是( )
A.A B.B C.C D.D
18.岩石圈包括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软流层 D.④+⑤
下图中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左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幔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水圈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D.大气圈存在于地壳表层以外
20.右图中a、c之间的虚线属于( )
A.生物圈下界 B.地下水位线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年,印度尼西亚如今正面临着疫情爆发的挑战,感染率在东南亚国家高居榜首。令人不安的是印尼喀拉喀托之子火山于当地时间4月10日22:35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657米,大量火山灰向火山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北京时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110千米。
材料二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B表示____,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地震来临时,人们感受到地面先____(上下跳动/左右摇晃)。
(2)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____。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____,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通过____界面时,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22.下列图甲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外部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的是 ,地球特有的圈层是 。
(2)能找到化石的圈层是 ,说出其包含的范围。
(3)根据图乙,指出地壳厚度的特点。
1.C 2.B 3.D4.C 5.C6.B7.C8.B9.B10.C11.A12.A13.C14.B15.A16.B17.B18.A19.D20.C
21.(1)纵波 上下跳动
(2)软流层 A
(3)地幔 古登堡
(4)B
22.(1)水圈 ;生物圈。
(2)岩石圈;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陆壳中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地壳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