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知识讲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概况
1.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6000k
二、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 大气 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的大气层分层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位置 最里层 ---------------- 最外层
亮度 最强 不及光球层的千分之一 仅为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
观测 肉眼可见 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
厚度 非常薄 非常薄 一直向星际空间延伸
二.太阳风:
1.概念:太阳大气不断释放 高速带电粒子流 。
2.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危害。
三、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的变化。
2.类型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 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位置 光球层 色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含义 光球层上的黑斑点 色球表面大而亮的斑块 色球层上呈弧状的喷射气体 日冕结构短时间向外抛射 大量带电粒子
特征 温度比周围低,数量具有 周期性 变化 产生能量巨大,大多数和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破坏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区别联系 常有密切的联系。 太阳黑子 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他都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会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扰动足够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
二、同步训练
下图示意山东省1970-2009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其中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据此完成1-3题。
1.山东省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东少西多 C.南多北少 D.南少北多
2.泰安日照时数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3.与6月相比,山东省5月平均日照时数较多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降水少 C.沙尘天气多 D.昼长长
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光球层与色球层 B.都是光球层 C.色球层与日冕层 D.都是色球层
5.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为( )
A.曾母暗沙夜空出现美丽的极光 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C.磁针指向失准 D.流星现象多发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年总辐射量/(×10 J/M )的( )
A.2倍多 B.1/2 C.相当 D.10%
7.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与下列因素呈正相关的是( )
A.植被覆盖度 B.地理纬度 C.云层厚度 D.海拔高度
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9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C.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9.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
A.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C.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
D.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下图是某校地理考察小组收集整理的“神秘的北纬30°”附近地区①②③④⑤五个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①地比②地多。考察小组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应该是②地( )
A.海拔高 B.云层厚 C.距海远 D.植被丰富
11.①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⑤地丰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日照时间长 B.晴朗天气多
C.纬度高 D.地势高
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太阳能,目前被我国广泛开发,右图为我国某道路太阳能红绿灯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太阳能是该红绿灯的主要电源,当日正午时刻该红绿灯亮度较弱,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汽车尾气多 B.阴天云层厚 C.海拔高 D.树木多
13.如果把太阳能红绿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中,下列城市效果最好的是( )
A.北京 B.成都 C.上海 D.拉萨
14.在亳州城区装置了许多太阳能路灯,根据黑夜的来临早晚设置了自动开启模式,下列四个节日路灯开启时间最早的是( )
A.五一劳动节 B.十一国庆节 C.元旦 D.中秋节
地表反照率反应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28日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图。完成15-16题。
15.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 )
A.1月28日 B.4月27日 C.10月26日 D.12月27日
16.据图判断,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总体上( )
A.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 B.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
C.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 D.雪前晴天>雪后晴天>雪天
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完成17-18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
可能总辐射量 /(W·m-2) 139.3 169.9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量 /(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B.云量最多的是20°N地区
C.有效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迅速减少
D.20°N有效总辐射量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
18.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
B.墨累—达令盆地
C.西伯利亚地区
D.刚果盆地
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20.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拉萨9月份的日照百分率最大约为( )
A.55% B.60% C.65% D.70%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宁是云贵川交界处的重要地区。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被气象学界命名为贵州的“阳光城”。左图示意贵州省海拔状况,右图示意该区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
(1)根据图示海拔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贵州省地区太阳辐射的主要分布特点。
(2)分析威宁被称为“阳光城”的主要理由。
(3)据统计威宁一年中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请分析其原因。
22.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简析其原因。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较低。试解释其原因。
1.D 2.C 3.B4.A 5.C6.A 7.D 8.C 9.B10.B11.D12.B13.D14.C15.D16.C17.D
18.A19.D20.C
21.(1)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较高,位于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3)夏季高温,晴天多;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2.(1)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世界同纬度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大;但由于我国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