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0: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知识讲解
一、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3.我国的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主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3.土地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二、同步训练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传统村落,又称为古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等社会经济价值,其分布受海拔、河流、人口、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建立起川滇一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下图为“西南部分地区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地生态屏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
A.湿地保护与修复 B.石漠化综合治理
C.推进天然林保护 D.退化草地的治理
4.相较于川渝地区,滇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的原因是( )
A.传统农耕区,历史悠久 B.气候湿热,不宜居住
C.少数民族多,地形阻隔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5.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B.修复保护为主,兼顾休闲旅游发展
C.加大政策扶持,优化配套基础设施 D.兼顾相邻村落,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土地极易退化。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接近200毫米,降水季节及年际变率大
B.地处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敏感
C.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D.地处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植被破坏严重
7.北方农牧交错带多大风,土地极易受到风蚀和沙化,该区域大风主要集中于(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8-9题。
8.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9.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下表示意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10-12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0.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坡耕地、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11.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1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14.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土地盐碱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土地荒漠化范围扩大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面不属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
A.大水漫灌 B.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
C.地下水位埋藏深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16.与单一种植春小麦相比,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及原因
A.小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B.大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C.大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D.小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顶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据此完成17-18题。
17.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B.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
C.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D.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
18.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
A.乌裕尔河水位上升 B.地下水位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当地温差变小
下表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19-20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0 2100 2460
19.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的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0.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地区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改造开垦湿地,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材料二、R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6月。
(1)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治理我国东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所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苹+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下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坡地改梯田必然会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造成部分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变化。在下图中绘出"坡改梯"后这部分水循环环节(用实线箭头表示水量增加,虚线箭头表示水量减少),并标注环节名称。
(2)分别说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1.C 2.A3.C 4.C 5.B6.B 7.A8.A 9.B10.B11.B12.A13.C14.D15.C16.D17.B18.C19.D20.C
21.(1)水域面积大,湿地范围广;水位季节变化大,湿地类型多样;陆地径流的注入携带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及植物种子;纬度低,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2)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22.(1)(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名称标注正确,实线(增加)箭头或虚线(减少)箭头方向正确。)
(2)前埂∶保(挡)水,保(挡)土、(保肥);后沟∶蓄水(水少时)、排水(水多时);梯壁植草∶加固梯壁,使梯田不易崩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