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知识讲解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来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输气管道。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能源资源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3)能源结构不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西气东输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西气东输不仅能缓解东部地区因能源供应不充足而引起的停工停产,而且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区域整体性角度看,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西气东输工程不仅仅是建设一条输气管道,而且为沿途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线地区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二、同步训练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很多城市,最终到达上海等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城市供能 B.城市基础设施好
C.补充气源 D.改善生态环境
2.西气东输源地不利于天然气开采的自然条件是( )
A.风沙较大 B.经济落后 C.技术落后 D.晴天较多
读图,回答3~5题。
3.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俄罗斯 B.欧洲
C.中亚 D.波斯湾
下图为我国2020年各电网区域划分及超高压跨区域调配流向图。2020年,江苏省成为全国冬季用电负荷最高省份。读图,完成6-7题。
6.南方地区用电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是( )
A.服装设计 B.冶金工业 C.电子商务 D.餐饮服务
7.为缓解江苏省冬季用电最大负荷,政府合理且可行的做法是( )
A.组织高耗能企业避峰用电 B.严禁居民使用高耗能电器
C.重点利用水能资源发电 D.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
贵州省水能资源丰富,在乌江(注入长江)、南盘江和北盘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贵州省水电是我国“西电东送”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部地区在近海开发海洋风电,将海洋风电“东电西送”到贵州省。下图示意贵州水系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贵州省“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区 D.四川盆地
9.“东电西送”的主要季节是(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冬夏季节
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滇中地区春季出现缺水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
A.污染、浪费较为严重 B.春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较小
C.经济发达,加剧缺水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11.有关滇中引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动力逐级提水才能输水到目的地 B.施工活动不会影响沿线生物群落
C.缓解受水区用水紧张状况 D.澜沧江和怒江为调水工程提供充足水源
秘鲁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干旱缺水。为此,秘鲁政府实施多个东水西调工程,以解决首都利马及其他一些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赫斯调水工程,它由上游水库、输水河道、调水隧洞和下游河流组成。下图为马赫斯调水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马赫斯调水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两侧均海拔低 B.东部山区峡谷较多
C.东部河流径流量大 D.经济、技术水平高
13.推测马赫斯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满足畜牧业用水需求 B.绿化沙漠,改善环境
C.调水调沙,发展航运 D.发展干旱区灌溉农业
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又是缺水的省份。为此,山西省建设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其中最大的是万家寨引水工程。下图为万家寨引水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山西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资源利用率低 B.地下水超采严重
C.年降水总量偏少 D.水资源污染严重
15.万家寨引水工程对山西的直接影响是( )
A.根治土地的荒漠化问题 B.改变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C.促进能源重化工业发展 D.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6.能够实现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逐步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⑤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图是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人均贫乏 B.我国西部和北部能源丰富
C.我国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D.我国以煤炭和水能为主要能源
18.有关特高压技术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B.可以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
C.可以使工业摆脱能源的地域限制 D.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调水量小 B.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C.全线可以自流引水 D.可以减轻沙尘暴对戊地的威胁
20.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及其表现对应正确的是(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生态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
(1)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
(2)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对河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颁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目前约为60%)。“公转铁”政策执行力度在未来需持续加强,以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近年来,作为“北煤南运”输入地的珠江三角洲,煤炭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广州市为例,2021年广州市煤炭消费量1281万吨,相比2013年(1967万吨)减少了686万吨,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下图示意晋陕蒙煤炭外运。
(1)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不断提高铁路、水路联合运输(“铁海联运”)比重的合理性。
(2)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推测近年来广州市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1.A 2.A3.C 4.A 5.A 6.B 7.A8.A 9.A10.B 11.C12.C 13.D14.C 15.C 16.D17.B 18.C19.B20.C
21.(1)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地处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相对小,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2)调水工程要穿越山岭和多个河谷,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
(3)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22.(1)与公路运输相比,“铁海联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适合长距离运输;减轻公路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道路扬尘,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运煤铁路、水路专用线、环渤海港口群建设较为完善,提供了运输保障;晋陕蒙煤炭生产基地与东南沿为地区消费市场的煤炭运量大,运输距离远,“铁海联运”能减少能量消耗。
(2)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运输能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
(3)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高耗能产业迁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均使广州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高效的新能源不断推广,广泛应用,占区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