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多种多样的区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多种多样的区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1: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多种多样的区域
一、知识讲解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特征
(1)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3.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2)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3)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层次性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
(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促进性
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差异性
二、同步训练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4省(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太行八径”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现今“太行八径”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据此完成3-4题.
3.太行山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
①具有明确性特征②具有过渡性特征③大体与我国冬季0℃等温线分布一致④属于自然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太行八径”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说明区域的界线( )
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
B.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
C.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区域相互渗透
D.只具有接触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6.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③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④了解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8.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冶金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下图示意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 B.年降水量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
10.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 )
A.等级最高的是③ B.边界是明确的
C.属于行政区 D.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读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自然资源
12.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多样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关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致是年均气温在0℃等温线的位置
B.大致是年积温在3400℃等温线的位置
C.大致是年等降水量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D.大致是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②都非常脆弱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如北京的平谷大桃、湖南的浏阳花炮、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等。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图,完成16-17题。
16.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
A.人才优势 B.政策优势 C.市场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17.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所在特定区域( )
A.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与周边区域缺少相互联系
C.与行政区边界相同 D.优势、特色和功能不突出
土豆为喜光作物,下图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读图完成18-19题。
18.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19.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山脉呈东西走向 B.冰川广布
C.风能、水能丰富 D.植被多为硬叶林
二、综合题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宁夏平原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即使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左右,蒸发量近2000毫米,但贺兰山前仍草场广袤,银川附近则湖沼遍布,灌溉农业发达,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
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解释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2)“没有贺兰山,也不会有宁夏川”。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
(3)说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形条件。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2020年东北地区振兴的奋斗目标是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近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地区图。
(1)写出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1.B 2.D3.D 4.A5.D6.D7.D 8.C9.C 10.D11.A 12.B 13.C14.D 15.C16.D17.A18.D19.C
20.(1)大湖时期,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削弱冬季寒冷空气的侵袭;挡住沙漠的东移;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带来冲积扇肥沃的土壤等。(其它合理角度说明正确也可给分)
(3)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和扩大灌溉面积;地势南高北低和西高东低,可自流灌溉等。
21.(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