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一、知识讲解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环境安全
一、突发环境事件
(1)概念: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特点: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3)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一、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
方式 定义
污染物跨国传输 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从一个国家 传输到其他国家
废弃物跨国转移 固体废弃物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从一个国家输 送到其他国家
含有毒有害物 质的产品贸易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 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的特点
(1)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引起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2)通过废弃物跨国转移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日渐增多。
三、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跨国转移的污染物可能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2)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一、应对跨国污染的环节与措施
(1)环节: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
(2)措施
①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②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要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对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二、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
(1)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2)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二、同步训练
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完成1-2题。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 )
A.资源短缺 B.任意排放废弃物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2.有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D.不会带来危害,因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1952年12月4日,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死亡4 000多人。据此完成3~4题。
3.发生“烟雾事件”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低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不大 B.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
C.高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D.高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不大
4.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
A.汽车尾气 B.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C.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D.工厂、家庭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5-6题。
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6.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景观水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科研人员采用玻璃箱模拟静止、轻度污染景观水体,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藻细胞总数的影响(下图)。依据水体循环特征,分为水循环和泥循环两种方式。水循环的主要特征是底泥不悬浮、上覆水循环,如风生流、波浪、跌水等。泥循环的主要特征是底泥悬浮、上覆水与底泥混合循环,如机械驱动、水闸泄流等。据此完成7-8题。
7.实验过程发现( )
A.不循环水体藻类数量持续不断增多 B.14天后泥循环水体藻类数量下降
C.水循环水体藻类数量前期高于泥循环 D.三种水体藻细胞数量总和持续增多
8.实验表明( )
A.实验初期,因水体运动从而破坏藻类的聚集状态
B.实验中期,因营养盐浓度升高导致水体藻类增加
C.实验后期,因水体浊度从而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
D.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治理采用水循环方式最佳
下表为三个年份我国城市部分数据。完成9-11题。
城镇人口 比重(%) 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万人道路长 度(公里) 出租汽车 数量(台) 人均公园绿 地(平方米) 生活垃 圾(吨)
2010 49.95 40058 2209 7.5 98.6 11.2 15805
2015 56.1 52102 2399 7.9 109.2 13.3 19142
2019 60.6 60312 2613 8.8 110.2 14.4 24206
9.由表格可以推测,2010年后我国城镇建设( )
A.城镇化水平增长缓慢 B.城镇土地利用率降低
C.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差 D.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0.城镇交通拥堵现象一直未能有效缓解。导致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最主要是( )
A.人均道路资源减少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C.城镇绿地占用空间扩大 D.汽车数量增长过快
11.实现垃圾减量化是缓解垃圾围城现象的有效措施,下列能减少垃圾产量的有效方法是( )
A.分类回收 B.焚烧发电 C.集中填埋 D.压缩存放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秋冬时节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2015年1月3日,北京遭遇今年首次雾霾为中度污染天气。读“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完成12-14题。
12.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D.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13.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14.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遇到雾霾天气,尽量呆在室内,减少户外活动 ②居民冬季分散用煤炉取暖
③出行多乘坐私家车 ④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治理江苏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图,完成17-18题。
17.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 C.危险性废物 D.飞机配件
18.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可能是( )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9~20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9日绿色和平组织报道,中国的环保新政让全球的塑料垃圾贸易被迫重新洗牌,美日欧等国开始为其垃圾寻找新的接收者。他们在东南亚找到了,地点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每年300万吨塑料垃圾转而运往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这占到发达国家出口塑料垃圾的一半。这些废物含有大量毒素,严重污染当地环境。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19.材料一说明美日欧等国违反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所有原则
20.材料二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的进口口岸对24种固体垃圾关闭,其中包括某些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法新社认为,这给美国和欧洲工业带来了一道难题,这些国家习惯了中国吸收其大部分垃圾回收再利用。而现在,他们只有很短的时间来找到对策。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海外废纸、电子垃圾等大举进入中国。仅电子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请为欧美国家合理“消化”固体垃圾提出对策。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6年11月1日,瑞士某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菌河,莱菌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多数鱼类死亡,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然水厂全部关闭。为治理莱菌河水污染问题,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菜茵河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共同不懈地治理,今天的菜菌河已经水质干净清澈。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2)为什么保护莱茵河委员会的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
(3)列举促使莱茵河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
1.D 2.A3.B 4.D5.A 6.A7.B 8.C9.D 10.D 11.A12.D 13.D 14.C15.D 16.B17.C 18.B19.A 20.D
21.加强对废弃物资源的分类放置和回收利用;做无害化处置;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以旧换新;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寻找可回收垃圾的买家,将垃圾转运到他国。
22.(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线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2)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制订长期计划,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疏通河道;加强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