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1: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一、知识讲解
一、粮食安全
(1)定义: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危及粮食安全的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3)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4)我国的一贯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二、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三、粮食生产条件
1.自然区位因素
(1)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密切相关。
光照: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特别甜。
热量: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降水量: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作物品质好。
如我国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部门。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起伏小,则可修筑梯田。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类型。如棉花适宜生长在透气性好的沙面的质土壤;东南丘陵酸性土壤适宜种茶叶。
(4)水源:决定农业的类型。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因素。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台风、旱涝、寒潮)破坏庄稼,毁坏农田,影响粮食的产量。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政策:一般影响种类和种植面积产生。通过收购价的高低影响农业的种类和种植面积。
(4)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5)技术: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
二、同步训练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2.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 )
A.旧村归并 B.退宅还耕 C.植树造林 D.塌陷区土地复垦
粮食主要包括食用的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日本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但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据此完成3-5题。
3.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主要是由于( )
①地狭人稠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生活水平高 ④水利工程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0年日本的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地形 C.水源 D.政策
5.日本政府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其底气主要来自( )
A.经济发达 B.科技发达 C.国际威信高 D.国际关系好
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一样,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根据材料,完成6-8题。
6.关于我国耕地现状描述错误的是( )
A.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下降 B.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C.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 B.控制城市规模,抑制城市化水平过高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扩大耕地数量,提高产量
8.下列关于保护我国耕地做法错误的是( )
A.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B.禁止施用化肥农药
C.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 D.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状况,以满足需求、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争夺与冲突日趋激烈。图为2000年—2010年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B.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水域
C.增加的林地主要由水域转化 D.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
10.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①建设用地扩张②退耕还林工程③石漠化综合治理④耕地撂荒闲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和“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区”之一,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中土壤侵蚀面积达27.59万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27%。该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降雨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7~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目前东北黑土区大面积坡耕地黑土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常年缺乏地表植被,土壤裸露易被侵蚀
②地形坡度较大,人类长期掠夺式开发,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③冬季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烈
④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淋冲地表,加剧土壤侵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东北黑土区适宜建设大型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基地,主要是由于( )
①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污染少②黑土肥沃,化肥使用少③冬季严寒漫长,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④机械化程度高,当地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15~17题。
15.关于我国耕地不足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③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低于低产田面积 ④东部各省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17.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稻区,依靠渠系自南向北自流引水灌溉。“宁夏大米”因品质优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1年宁夏成为袁隆平青岛海水稻项目试点地区之一。下图是宁夏引黄灌区2020年平均降水量与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统计数据。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据此完成18-20题。
引黄灌区 年平均降水量(mm) 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m)
中卫市 278 3.23
吴忠市 260 2.93
银川市 208 3.25
石嘴山市 194 1.79
数据来源:2020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18.海水稻的试点地区最有可能在宁夏的( )
A.中卫市 B.吴忠市 C.银川市 D.石嘴山市
19.影响石嘴山市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②地势高低③凌汛④降水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海水稻在我国具有巨大推广价值是因为( )
①中国盐碱地面积大
②有助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③干旱地区推广价值更大
④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甲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
(2)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乙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最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7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89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劳动力、科技和物质投入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
(1)指出1980~2000年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该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保持上升趋势,简述我国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
(3)说明我国不能过度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因。
1.B 2.C3.B4.D5.B6.A 7.C 8.B9.D 10.D11.B 12.A13.D 14.C15.B 16.D 17.C18.D 19.A 20.B
21.(1)甲地粮食总产量大,稳定全国粮食产量;通过“北粮南运” 调节全国粮食的供需平衡和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库,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甲地区是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单产高。
(2)夏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土地荒漠化。 降低草场载畜量,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
22.(1)呈减少趋势。原因: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受经济收益影响,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花卉、蔬菜和其他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部分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还牧、还湿,使耕地减少。
(2)增加科技、人力和物质投入,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作物高产品种,提高栽培技术;增加了人力投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增加了物质投入,大力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应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加强政策扶持,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国际形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产量、贸易、市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