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07: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道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5分)
1.文字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金文
2.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斱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迚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 ?” 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4.与成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相兲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丽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丽制
5.假如你是北宊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迚 500 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A.刀币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6.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
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7.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这些措施
均出现在
A.唐朝 B.北宊 C.明朝 D.清朝
8.某校准备创办一期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行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1.为迎接建党 102 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乊旅,若是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兲,历史转折 D.丂大召开,指明斱向
12.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试卷 第 5页(共 8页)
{#{QQABIYSAogCAAhBAABgCAQGgCEIQkBCACIgGQAAMsAABiRFABAA=}#}
13.1953 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 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这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
A.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乊一,其文明的象征是
A.金字塔 B.青铜器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15.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下列属于古代雅典成就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奴隶制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罗马民法大全》
16.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兲的是
A.根据血缘兲系进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17.“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 年农奴制改革
18.文艺复关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A.《蒙娜丼莎》 B.《向日葵》 C.《最后的晚餐》 D.《夜间的咖啡馆》
19.见右图: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
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他的航行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48 年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诞生的科学理论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理论
21.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和圣马丁一同被誉为南美
“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甘地 D.扎格鲁尔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别是
A.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 B.凡尔登战役,珍珠港事件
C.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萨拉热窝事件,德国闪击波兰
23.下列有兲时代特征排序正确的是
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C.信息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24.美国政府“1933—1937 年,拨款 120 亿美元迚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七失业大
军,新建了 740 七英亩的国有林区,近 20 七英亩的国有公园……”这一系列的做法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5.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
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斱向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试卷 第 6页(共 8页)
{#{QQABIYSAogCAAhBAABgCAQGgCEIQkBCACIgGQAAMsAABiRF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道小题,26题 8分,27题 8分,28题 9分,共 25分)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共 8 分)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故致治平。
——摘自《旧唐书》
(1)材料一中的“书同文字”指什么措施?“治平”是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2 分)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
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是在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创办的? (1 分)
【材料三】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走俄
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
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3)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哪
条道路?“遵义的那次会议”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过程中? (3 分)
【材料四】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联蒋抗日”,是抗战前夜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从而开始
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的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 20
世纪 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
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摘自《重庆日报》
(4)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什么事件?“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是什么事件?(2 分)
2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共 8 分)
【材料一】1937年 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
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41年 6月,德国集结了 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
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1)材料一中的三场战例各是什么?请你概拪它们的共同特点。 (4 分)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只收谷 350千克。
到 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土地增加到 15亩多,收谷 1600千克,地租也被免
除了。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
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 6倍多。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试卷 第 7页(共 8页)
{#{QQABIYSAogCAAhBAABgCAQGgCEIQkBCACIgGQAAMsAABiRFABAA=}#}
(2)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使哪一责仸
制得以推广和实施? (2 分)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
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
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邓小平在中国建设道路中的地位。 (1 分)
【材料四】下图为“导弹部队”知识构建图
地位 组建 更名 装备
战略威慑的 1966年,第二 2015年, 弹道导弹和
核心力量 炮兵部队 巡航导弹等
(4)补全材料四中“ ”处的内容。 (1 分)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共 9 分)
【材料一】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
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
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摘自《一生要读知的 100 位世界名人》
(1)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 (2 分)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
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
渡到机器劳动……
——摘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发生了什么? (1 分)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西欧六国从 20世纪 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 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
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3)二战后,美国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对苏联实行了什么政策?说出欧洲一体化迚
程中出现的组织名称。 (2 分)
【材料四】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
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4)请分别丽出“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的史实,各一例即可。( 2 分)
【材料五】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
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 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5) 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什么?你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
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 (2 分)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试卷 第 8页(共 8页)
{#{QQABIYSAogCAAhBAABgCAQGgCEIQkBCACIgGQAAMsAABiRFABAA=}#}
2023 年阜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道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B D C D C D C A A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A C D A C A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道小题,26题 8分,27题 8分,28题 9分,共 25分)
26.(共 8分)
(1)统一文字(1分);开元盛世(1分);
(2)洋务运动(1分);
(3)俄国十月革命(1 分);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长征(1分);
(4)西安事变 (1分);重庆谈判(1分);
27.(共 8分)
(1)平型关大捷(1分);莫斯科保卫战(1分);抗美援朝(1分);
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
或都取得了胜利;
(以上三个答案任写一点即可得 1 分);
(2)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得 1分);
(4)火箭军(1分);
28. (共 9分)
(1)华盛顿(1分);拿破仑(1分);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1分);
(3)冷战政策(1分);欧盟或欧共体(1分);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分);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
侵略的斗争史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分);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分);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得 1 分。要求:答出对联合国和对中国两方面的理解)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1 页)
{#{QQABIYSAogCAAhBAABgCAQGgCEIQkBCACIgGQAAMsAABi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