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0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2.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2021版
2019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江城河遗貌
杨府庙
椒江
黄岩
路桥
椒江
路桥
黄岩
椒江
路桥
黄岩
2014年
2022年
城镇 化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演变过程
演变为城镇的过程
台州的城镇化
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2013
1987
台州有什么变化?
台州的城镇化
台州的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台州的城镇化
台州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城镇化的标志
城镇人口 劳动力分布 建设用地 景观 社会方式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 第一产业 向第二、第三产业 逐渐转移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景观 逐渐转化为 城市景观 人们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文化
价值观念
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注:城镇人口数量大不代表城镇化水平高
(如: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数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仍然较发达国家低)
目
录
CONTENTS
01
城镇化 之义
02
城镇化 之因
03
城镇化 之异
04
城镇化 之问题
05
城镇化 之管理
目
录
CONTENTS
02
城镇化 之因
# 探究-世界夜间灯光影像
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
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
世界夜间灯光影像图
World night light image
# 探究-世界夜间灯光影像
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
化之因
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拉力因素
推力因素
本质:城乡之间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水平差距
化之因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化之因
经济发展
城市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加工制造、建筑、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力过剩
相适应
城市劳动力缺乏
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
化之因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经济越落后,城市化水平越低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目
录
CONTENTS
03
城镇化 之异
差异,包括空间差异、时间差异
18世纪中叶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城镇化的历程
城镇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迅速上升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54.3%
2016年
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
13.3%
世界城镇化的历程
# 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
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到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3
世界城镇化水平示意图
Schematic diagram of world urbanization level
经济 水平 城市化 水平 起步 时间 城市化 目前速度 所处
阶段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高
低
高
低
视频:中国印度等10国城镇人口比例 1960-2018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时、空差异?
经济 水平 城市化 水平 起步 时间 城市化 目前速度 所处
阶段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早
晚
慢
快
高
低
高
低
20
40
0
60
80
100
时间
城镇人口比例
(%)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25--30%
70%
“S”型曲线
城市化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水平
发展 速度
低
缓慢
较高
缓慢
甚至停滞
迅速
高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经济 水平 城市化 水平 起步 时间 城市化 目前速度 所处
阶段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加速阶段
早
晚
慢
快
高
低
高
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较
# 发展中国家“虚假城镇化”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巴西|贫民窟
# 发展中国家“滞后城镇化”
即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印度|新德里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南美洲最为突出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
孟买
里约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
20
40
0
60
80
100
时间
城镇人口比例
(%)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25--30%
70%
“S”型曲线
城市化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水平
发展 速度
常见 问题
低
缓慢
较高
缓慢
甚至停滞
迅速
高
课堂探究: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各功能区布局混乱,分异不明显
难点突破:城镇化的过程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图解
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
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
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
概念辨析
城镇vs郊区vs乡村
建成区: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在景观特色上,表现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筑集中成片分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成区的范围逐渐扩大
郊区:是指在城市行政界线之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通常为环状。在行政上归行政管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距离市中心区的远近,可把郊区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
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郊区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郊区可能会转变成建成区;同时,郊区还为建成区提供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城市=建成区(中心区)+郊区
难点突破:城镇化的过程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郊区化) 再城市化
图解
迁移方向
成因
联系
乡村迁往城镇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
中心区迁往郊区
(郊区转变为建成区)
城镇迁往乡村、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
城镇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中心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的普及
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逆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
难点突破:郊区城市化vs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
原因: ①城市病的出现(人口密集、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困难、社会不安定等); 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③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④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
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等
结果:大城市中心区衰落;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
否。逆城市化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镇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发达国家城镇化及特征
目前,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
特征:
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
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发达国家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也得到普遍的重视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19世纪
进入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
之后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案例
工业革命推动
城镇化进程迅速
郊区城镇化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带
城市人口减少
逆城镇化出现
开发中心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改善环境,再城镇化
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上海、香港等世界级大都市,并带动了城市群的整体提升
城市群进步发展壮大,就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大都市带
美国|纽约
城市群是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紧密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镇的发展
我国城市群地区分布图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世界大都市城市带分布图
Distribution map of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world
美国东北部
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
沿岸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
大都市带
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大伦敦示意
英格兰城市带
案例
比较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一般要从城市化起步时间、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标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当代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快速_______,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_______
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_______,创造了大量的___________,提高了区域____________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大力推进农业_________和_________,农村______________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____________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增长
提高
消费
对外开放
就业机会
产业化
城镇化
剩余劳动力
根本出路
我国的城镇化历程
上升时期(1949-1958年)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原来受战争影响迁往农村的人口陆续返城。1955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需要大批劳动力,从而促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城镇的产生,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下降时期(1958-1965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镇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城市的容量和负荷能力,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从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动员大批城镇过剩人口返回农村,造成了“逆城市化”现象
我国的城镇化历程
停滞时期(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使城市化处于停滞状态。加之“上山下乡”运动,工厂内迁,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迫害被迁往农村,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回升时期(1977-) “文革”结束后,由于经济建设转入正轨,落实各项政策,我国的城市化也恢复到正常发展状况,加上各类下放农村人员大规模返城,1987年城市化水平猛增到20.1%。当然,与1984年放宽建制镇标准,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有一定关系
# 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我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注重以下方面
内 容 一是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三是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四是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五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六是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 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优化提升东部地区的城市群
培育壮大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
抓紧建设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哈长、北部湾等重点城市群
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
# 阅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 阅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
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
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 阅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特点
对城市而言 慧城市通过智能化管理能够破解“城市病”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克服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
对居民来说 智慧城市意味着上下班便捷、供水供电可靠
日常出行安全,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的情况
病人通过手机在家里看医生
对旅行者而论 智慧城市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城市
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轻轻一点,就可获取吃住行游购娱各类信息
# 活动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快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不容乐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是首要问题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镇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
目
录
CONTENTS
04
城镇化 之问题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
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伏更大(如摩天大楼)。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 候 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使城市产生热岛、雨岛、雾岛效应,高大密集的建筑物也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将郊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扩大了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水 文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也使降水、蒸发、下渗、径流环节出现再分配。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 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城市工业废渣占用土地和空间,造成土壤污染。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造最大的地方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
原因:
①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
居民生活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②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利于散热
影响: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将郊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扩大了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
城市增加绿地面积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
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在城郊之间建立绿化带,防止郊区污染物流入城市
视频: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树木
湖泊
湿地公园
草坪
污水处理厂
城市小区
拦水坝
河流
下雨时吸水、储水、净水、渗水
储水
解决城市内涝的工程措施
整治河道 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改造地下管网 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水、污水分流问题
增加排涝设施 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增强调蓄能力 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河湖等
增强渗透能力 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城市地面沉降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比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它既是一个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综合作用过程
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城市化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
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
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环境污染问题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 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碳氢化合物造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产生酸雨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 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建筑工地 大于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筑玻璃墙幕、城市灯光 建筑物玻璃墙幕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 污染 各种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 影响人体健康
目
录
CONTENTS
05
城镇化 之管理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
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管理,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等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城镇化未来发展道路
如何降低城镇化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
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
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
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兰斯塔德城市群
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
阿姆斯特丹是首都、经济中心和国际航空港
海牙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总部基地
鹿特丹是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乌得勒支是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逆城市化会出现的时段为
A.M B.N
C.P D.P、N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C
B
1. 导致图甲中由E到F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城市过度扩张
②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衰落
③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恶化
④一些大城市出现较多的卫星城
A.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② ④
2. 根据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变化状况,图乙中N点应处于图甲中的
A.C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B
逆城市化的结果
逆城市化的措施
A
1.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 a-d-b-c B. a-c-d-b C. d-b-c-a D. c-d-b-a
2.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C. 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D.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课时作业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数据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47%左右,城市人口从2002年的5.02亿增加到2010年的6亿左右。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加速发展,根本原因是
A.农民工大量进城 B.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C.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D.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我国城市化总体属于
A.过度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 C.滞后城市化 D.高水平城市化
3.为充分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应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大力发展工业 D.限制服务业的发展
B
C
B
D
D
B
逆城市化的原因
逆城市化的结果
逆城市化的原因
C
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1.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 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课时作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A.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B.从乡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乡村 D.从大城市到小城市
2.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课时作业
2018年夏天,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变成了“积水潭”。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局。“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表明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和逢雨必涝的局面。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许多城市遇到强降水就成为“积水潭”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强度大 B.城市地势低洼
C.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D.降水持续时间长
6.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应优先考虑下面哪一种利用形式( )
A.城市消防用水 B.城市居民饮用水
C.回灌地下水 D.城市绿地用水
课时作业
“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 )
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8.高城镇化率会使 ( )
A.城市病更为严重 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
课时作业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含预测)中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9~10题。
9.2010~2025年,该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应属于( )
A.初期阶段 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过渡阶段
10.该城市郊区人口持续增加的原因有( )
①居住环境较好 ②交通条件改善
③乡村用地减少 ④市中心住房紧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时作业
下面左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各组国家中,经历的人口发展过程与图示发展过程类型一致的是( )
A.英国、法国 B.德国、巴西
C.中国、加拿大 D.日本、印度
12.现在该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阶段(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课时作业
“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据此完成13~14题。
13.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减小
C.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14.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压缩耕地面积 B.加强教育培训
C.严格户籍制度 D.住房城镇化
课时作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接合部。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材料二 下图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略图。
课时作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北部比较密集,南部比较稀疏;多沿河分布。
(2)简述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接合部的主要原因。
城市资金充足,城郊交通便利;靠近城市,人才众多,科技力量强;距离主要市场近;土地价格较低。
课时作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
分散主城区的职能;
分散主城区人口;
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等。
课时作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4)请说出促进钱塘智造小镇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吸引高技术人才;
加强协作与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