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6张PPT)
2019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第一节
——湘教版必修二 2·2·1——
城乡空间结构
新疆特克斯县
八卦城
Bagua City, Tekes County, Xinjiang
巴西
利亚
Brasilia
1987年巴西利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新兴城市
巴西利亚的城市空间结构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of Brasilia
巴西于1958年开始建造新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规划布局的基础是两条正交的轴线,由此形成的“十”字标志是它的象征。
城市中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布置行政、公共建筑;另一条是贯通居住区的弓形纵轴线。两轴线相交处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
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经过,机场布置在城南,都有方便的城市干道相连接。居住区由一系列统一而稍有变化的街坊组成,并列布置在南北道的两侧。
CONTENTS
0 1
城乡土地利用
0 2
城乡空间结构
0 3
城乡区位分析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
城乡土地利用
01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
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
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
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
# 探究-我国城乡体系
到2016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
我国共有城市657个
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
县级市360个,另有建制镇20883个
# 探究-我国城乡体系
城乡体系
读图,说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 探究-我国城乡体系
房屋:城市高大而密集,农村低矮而稀疏;道路:城市宽敞而平整,农村狭窄而不平;
灯光:城市的亮度大,农村的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城市数量、类型多,农村数量、类型少;
土地利用:城市以建设用地为主,农村以农用地为主;镇介于二者之间。
01-城镇与乡村的概念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①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③各类建筑聚集、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城镇特点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农业用地
02-我国土地利用方式
通常,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服务用地、城乡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
广义的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东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构筑物。
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
有别与建筑物,构筑物是没有可供人们使用的内部空间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烟囱、水塔、桥梁、水坝、雕塑等。
02-我国土地利用方式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包括沼泽地、盐碱地、沙地等
未利用地
02-我国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农用地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 商业服务用地、城乡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 沼泽地、盐碱地、沙地等
读图,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 探究-城镇乡村土地利用方式
乡村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农用地(如耕地、林地等),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因为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
03-城乡用地差异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城镇与乡村明显不同,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城镇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相同。工业城镇的工矿用地比重较大,风景旅游城镇则绿化用地比重较高。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location.
……
城乡区位分析
03
# 活动探究1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建设,节省建设投资
城镇空间布局指向
… …
… …
Efficiency direction
效率指向
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人流、物流汇聚之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OA
… …
… …
社会公平指向
城镇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的相对均衡布局,提供大量的就业、发展和交流机会,有利于不同收入人群共享社会福祉
OB
… …
… …
Waterfront direction
滨水指向
沿河、 沿湖、沿海地区城镇数量较多
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OC
纽约
哈得孙河河口
… …
… …
Terrain direction
地形指向
平原地区城镇建设最为有利
山地丘陵区城镇建设投入较大
位于地势低洼地区的城镇应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OD
… …
… …
Avoid disaster
避灾指向
城镇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频繁并且危害严重的地区,同时还要避开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地方以及地质活动断裂带
OE
… …
… …
Avoid disaster
交通指向
在交通运输枢纽处, 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OF
… …
… …
Avoid disaster
文化指向
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教育科研机构较多处,往往形成文化中心和旅游城市
OG
… …
… …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环境指向
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居住区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或城区河流的上游
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最好有大面积的水域
OH
区 位
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
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01-城镇区位选择
城镇作为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区位的选择需要考虑城镇与外部的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 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包含 影响 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地理位置 影响社会经济的 发展变化 两者
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互相影响的
社会经济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 矿产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科技、旅游 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转变 政治文化区位 政治、政策、 军事、宗教、文化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 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建设,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 高原 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 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太原(汾河谷地)
西安(渭河谷地)
云贵高原聚落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上
# 城镇地理区位——地形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气候 气候 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候适宜、 降水适中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城市数量多
气候 恶劣 荒漠区、高寒区、 湿热区的城市数量少 降水或气温 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数量少;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 城镇地理区位——气候
# 城镇地理区位——河流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
运输 干支流汇合处 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和物流 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 易形成城市 赣州
河口(入海口)处 易形成大城市 上海、广州、纽约
河流过河点 易形成城市 南京、兰州、伦敦
军事 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 进行防卫 伯尔尼(瑞士)、巴黎、波士顿(美)
宜宾
重庆
武汉
汉 江
嘉 陵 江
岷 江
赣州
上海
# 城镇地理区位——河流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
运输 干支流汇合处 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和物流 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 易形成城市 赣州
河口(入海口)处 易形成大城市 上海、广州、纽约
河流过河点 易形成城市 南京、兰州、伦敦
军事 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 进行防卫 伯尔尼(瑞士)、巴黎、波士顿(美)
# 城镇地理区位——河流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
运输 干支流汇合处 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和物流 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 易形成城市 赣州
河口(入海口)处 易形成大城市 上海、广州、纽约
河流过河点 易形成城市 南京、兰州、伦敦
军事 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 进行防卫 伯尔尼(瑞士)、巴黎、波士顿(美)
煤矿: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晋)、鹤岗(黑)、抚顺(辽)、开滦(冀)等
石油: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黑)、玉门(甘)、东营(鲁)、克拉玛依(新)等
铁矿:鞍山(辽)、包头(蒙)、攀枝花(川)等
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等
# 城镇地理区位——矿产资源
古代:南方城市——河流汇合处——宜宾、重庆、武汉
北方城市——大道汇合处——邯郸
现代: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株洲、广州
京沪线:北京、济南、徐州、蚌埠、上海
陇海线:兰州、宝鸡、郑州、徐州、连云港
浙赣-湘黔-贵昆线:株洲、怀化
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造成影响:扬州、济宁、阜阳
# 城镇地理区位——交通
# 城镇地理区位——科技、旅游
以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硅谷、筑波、班加罗尔
以旅游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黄山、张家界、桂林
# 城镇地理区位——政治、政策、军事、宗教
古都: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
新建的政治中心城市: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原:里约热内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原:悉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原:卡拉奇)
历史上的军事要地和军港:嘉峪关市
宗教:梵帝冈、耶路撒冷、拉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
思考: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靠近大冶铁矿,发展了钢铁工业,成为近代和现代中国重要工业基地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水陆交通便利
靠近商品粮基地,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
拥有黄鹤楼等众多旅游景点,旅游业日趋发达
近年来重视发展高科技,拟建为我国的“硅谷”之一
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政治文化=社会经济)
思考: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地平,城市扩展空间大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适中,有利农业发展,能为众多的人口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自然地理=城镇地理区位)
# 活动探究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纽约地理位置
02-城镇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城镇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而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 阅读-乡村聚落分布特点
自然条件概况 地势地貌条件 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好的地方 乡村聚落多或者规模大 平原盆地乡村 聚落多、规模大 湿润温暖的地方
乡村聚落多、规模大
自然条件差的地方 乡村聚落少或者规模小 山地高原乡村 聚落少、规模小 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
乡村聚落少、规模小
# 乡村聚落亲水型指向
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亲水型指向,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
A
# 乡村聚落交通型指向
乡村聚落趋向于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较大的村落往往靠近交通要道,聚落发展与商贸活动互为促进
B
西欧村庄多为不设围墙、相对开放的集村;村落坐落在平原盆地,或河流湖泊之畔,或道路通衢之处,建有教堂和广场
西欧村庄
A
在干旱地区的村庄,如阿拉伯的传统村落,多位于河流或泉水附近,以清真寺为核心,形成较大广场
西亚村庄
B
庙宇、道观、教堂附近,家族祠堂所在地,旅游地,拥有地方特色显著的历史文化,都有助于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特色文化
C
#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珠海,全长约50千米
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约35.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跨海
该大桥显著加强珠江西岸与东岸的联系
推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促进大湾经济区全面崛起
产业升级
# 活动探究3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
读图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支持
@深圳地理位置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
城乡空间结构
0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功能区的形成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
经济活动多样
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空间
集聚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其他 如行政区、
文化区、生态区、旅游休闲区
不同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限
一种功能区以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与
公共用地
交通用地
休憩及
绿化用地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市政与公
共服务区
交通和仓储区
风景游览与
城市绿地区
城
市
功
能
分
区
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其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居住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但也分布有商业用地,只是商业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已
功能区的界线
Boundaries of the ribbon
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工业区Industrial area商业区Business zone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城市功能分区02-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主导因素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金融流通的中枢
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rea
Ecological area
Tourism and leisure area
新加坡花园城市生态旅游区
Singapore garden city ecotourism zone
读图,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 探究-城镇乡村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面积小
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带状分布
形成原因:人口密集(市场最优)、交通便利(交通最优)
居住区
R-district
工业区
Industrial area
商业区
Business quarter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大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 )
中心商务区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纽约曼哈顿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东京银座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上海陆家嘴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台州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中心商务
纽约|曼哈顿
# 中心商务区特征
特征:
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城市经济枢纽,商贸服务业发达
观光购物区域,内部分区明显
人流汇集(昼夜差异大),交通繁忙
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行政区
Washington, D.C., U.S.A
有的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不够明显,如美国首都华盛顿
居住区是城镇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功能区
面积约占据60%,位于商业区周围,呈片状、团状分布
居住区
R-district
工业区
Industrial area
商业区
Business quarter
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
商业区
工业区
普通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
香港三大功能区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市中心,维多利亚港两岸
在商业区两侧,普通居住区与高级居住区背向发展
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香港的城市空间结构
?思考:香港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
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
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房屋面积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环境优美
多建在城市外缘
与高坡、文化风景区相邻
房屋面积狭小,拥挤密集,环境相对较差
大多位于内城
与低地、工业区相邻
低级住宅区
Low-grade residential areas
高级住宅区
High-class residential area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
收入差异是形成的主要原因
居住区
R-district
工业区
Industrial area
商业区
Business quarter
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呈片状分布
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特点:建筑低矮、运输量较大、可能有污染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看面积 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城镇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看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 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城镇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城镇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功能区 形态特征 位置 形成原因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带状
人口密集(市场最优)
交通便利(交通最优)
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等
城市主要功能区
面积较大
呈片、团状分布
高级:环境好,文化氛围浓
低级:方便上下班
高级:位于城市外缘
低级:位于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成片分布
集聚性强
市中心地价高
减轻对市区污染
降低运输成本
向城市外缘移动
趋向于交通干线分布
# 活动探究1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 活动探究1
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距离城镇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地租越高;由城镇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一般来说, 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
交通干线
环城公路
2w元/M2
1w元/M2
0.8w元/M2
0.5w元/M2
城镇中心处地租最高
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
不同形式的地租表达图
# 活动探究1
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 活动探究1
同:都随距市中心的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异:地租水平的下降速度商业区大于住宅区大于工业区
# 活动探究1
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 活动探究1
课时作业 Class Assignment
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 …
… …
[综合思维]
1.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镇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
形成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镇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 位置 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中高级居住区 低级居住区
城镇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续表
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功能区与城市空间结构
功能分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其他如行政区、文化区
组合
分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扇形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但是却有类似的深层规律
项目 城镇 乡村
土地利用类型 以建设用地为主,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以农业用地为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
经济 活动 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 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
空间 结构 结构复杂,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多种结构模式 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周围是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周边是农业用地
成都市城市鸟瞰图
同心圆模式
Concentric zone model
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成因:在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成都市夜间灯光航拍图景观
Aerial photos of night lights in Chengdu
# 活动探究2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
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居住区
工业区
商业区
扇形模式
Sector model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Shenyang City Planning
沈阳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
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
… …
… …
Shenyang City Planning
沈阳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
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
… …
… …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商业
居住
工业区
工业区
城市发展核心与卫星城
大城市并非都是依托单一核心发展,有的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市政区、住宅区、工业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
城市存在着不同层次、功能各异的发展核心,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
多核心模式
Multiple nuclei model
特点: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
成因:受山川地形及河流自然因素,地价、交通和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卫星城
卫星城:指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呈卫星分布状的城市或县镇
设卫星城的目的:缓解中心城区人口、环境、交通、公共资源不足等压力,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
各发展核心不同层次、功能各异,有各自的吸引范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非首都功能疏解
城市空间结构
特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成因: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城市:洛阳、西宁、延安、兰州
条带状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的因素
经济因素
Economical factors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包括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付租能力: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避免影响它的历史价值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历史因素
Cultural factor
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
Urban history and urban culture
北京紫禁城 西安古城墙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
上海市在决定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时,同时也对上海传统的商务中心—浦西外滩进行改造,将浦西外滩和浦东陆家嘴联结起来,使它们共同成为上海现代化的商务中心
图册P34
历史和交通因素
对上海世博园区建设的影响
图册P34
社会因素——影响城市中住宅区的分化
职业、收入水平、知名度、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会影响城市中住宅区的分布
形成不同种族集中聚居的街区
唐人街
社会因素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里一直延续着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各种各样方方正正的汉字招牌,有风格独特的中式餐厅,能够从舞狮、舞龙等各种文体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民风民俗。
政策(行政)因素
Policy factors
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交通运输状况、政策(行政)、社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地租水平(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付租能力
历史因素——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社会因素——影响城市中住宅区的分化
职业、收入水平、知名度、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会影响城市中住宅区的分布。
行政因素: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市区建筑物和街道设计维持久远
市区早期设立的活动吸引相同活动
影响功能分区格局
同类活动空间集聚
影响功能分区现状
北京
上海
椒江区
黄岩区
路桥区
椒 江
自然地理条件
首钢搬迁
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与北京共生了86年,见证了北京近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幻,而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碧水蓝天,为了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从北京石景山区搬迁到河北的曹妃甸
城市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合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
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合理布局
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
城市规划
工业区布局原则
与居住区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
②要设置绿化隔离带
与城市整体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与风
与河流
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案 例: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
居住区由一系列街坊组成,并列布置在南北道的两侧,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其余沿湖分布,环境优良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功能区外迁,因集聚在交通便捷处,形成卫星城,廉价居住区邻近卫星城
案 例: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
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绿化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
但功能分区严格,居住区与工作地距离过远,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居民生活不便
乡村空间结构
乡村的土地利用
农用地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农业类型
# 浙江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
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
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做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
钟池的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
诸葛村以钟池为中心,钟池周围分布有八条巷道向外辐射,直通村外八座小山,形成内八卦
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
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样,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诸葛八卦村地图示意
观看诸葛八卦村视频
思考: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村落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是怎样的?
多数民居沿着八条巷道分布,通达好,且以大公堂为中心,围绕崇信堂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易于集中办事
农业生产在外围,与居住分开
商业则分布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春晖堂
崇信堂
尚礼堂
大公堂
古商业街
钟 池
房屋
房屋
房屋
房屋
林地
耕地
耕地
林地
林地
道路
诸葛八卦村的土地利用状况
公共设施用地
居住用地
农业用地
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
浙江兰溪诸葛村
Zhuge village, Lanxi, Zhejiang
乡村空间结构
位置 作用 组成
公共设施 用地 中心 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由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场所组成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周围 村民居住的地方 由房屋和院落等组成
农业用地 最外围 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由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水利设施等组成
公共
设施
用地
居住用地
农业
用地
乡村空间结构
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会出现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1# 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外围以农用地为主,且面积较大
内部以居住用地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土地利用出现简单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居住用地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2# 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 密集型乡村聚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
A
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 密集型乡村聚落
# 分散型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
B
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
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
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分散聚落
#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
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
C
#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C
3# 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
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公共建筑(祠堂)、街巷、水井、池塘和广场等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市政与公共
服务区
交通仓储区
生态功能区
文化区
公共设施用地
居住用地
农业用地
房屋、院落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水利设施等
城
乡
空
间
结
构
乡村
城镇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文化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状况
自然地理条件
国家政策
社会历史文化
影响
因素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城乡合理发展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
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 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内 容 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五是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2.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课时作业
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市拟在规划区建设一个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最合理的布局方案是(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4.近年来,M住宅区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理由是( )
①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③靠近工业区,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课时作业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B、C、D、E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
A.E处 B.B处 C.C处 D.D处
6.C处地租较B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C处交通通达度高
B.C处位于工业区
C.C处人口密度小
D.C处距离市中心近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7~8 题。
7.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工业区—行政因素 B.商业区—经济因素
C.居住区—环境因素 D.科教区—历史因素
8.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第2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居住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特点,可判断出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合建自来水厂。
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6-7题。
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C
B
练习
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开发区
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3.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城市都有多个功能区,且它们之间有严格的分界线
B.每个城市的中心区必定是高大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商务区
C.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往往背向发展
D.工业区要求有很强的协作性,往往布局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捷的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完成4-5题。
4.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C
A
练习
C
B
A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思路点拨]
[答案] (1)A (2)B
课时作业 Class Assignment
1.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最宽处约500米,最窄处不足100米。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判断该县城城区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因为( )
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 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 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
… …
… …
课时作业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宣布一项投资5 000亿美元的建城计划,这座命名为“NEOM”的工商业新城未来完全依靠新能源供电。读下图,完成7~8题。
7.“NEOM”新城选址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温暖湿润
C.资金力量雄厚 D.地理位置优越
8.为“NEOM”供电的新能源主要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生物能 D.水能
课时作业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10.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温和湿润
C.地理位置优越
D.商业贸易发达
课时作业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11.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
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
A.城市高级住宅区 B.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城市核心功能区 D.城市生态功能区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官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活动
1.读图,找出唐代长安城的行政区(宫殿区)、商业区(市)和居住区(坊)的分布。
行政区(宫城)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部;
商业区(市)位于东市和西市,对称分布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居住区(坊)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官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活动
2.说明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
西市位于平民百姓集聚之地,消费量大,又靠近西侧城门,有大量来自西域和其他地域的客商,能就近接受来自“丝绸之路”的商货,成为国际化的贸易市场,所以西市比东市繁荣;
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人口密度小,且多服务于达官贵族,属于高端消费,消费人群少。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官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活动
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规划的思想。
长安城是十字形街道,而西市、东市是井字形街道,使更多的区域临街,更便于交易,所以唐长安城以东、西两市作为全城的经济活动中心;
西市距离西侧城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反映了唐代商业发展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也体现了唐代鼓励对外贸易、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