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2.5.1——
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2019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第一节
1962年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 L. Carson, 1907- 1964) 撰写的
《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
《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 R. L. Carson
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 R. L. Carson
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春暖花开
1.《寂静的春天》向社会公众深刻地揭露人类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灾难的具体事件,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2.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
01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各箭头表示环境对人类反馈作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箭头甲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①滑坡、泥石流 ②酸雨危害
③臭氧层空洞 ④荒漠化、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D
环境问题的类型
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等)
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 活动探究1
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机器、汽车、合成材料、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所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自然资源衰竭的严峻挑战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①排放>自净
——②索取>再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1)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二、主要环境问题
01-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
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01-资源短缺
在一些地方,人们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OA-从土地资源来看
1975年至2015年,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在40年内下降了1/3
如果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所损失的耕地,人均耕地就更少了
A
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P119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肆意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灌溉、建筑用地、滥垦草地、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公共建设等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OB-从淡水资源来看
地球淡水储量仅为0.35亿立方千米,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0.27%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趋凸显
B
OC-从能源资源来看
从能源资源来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能源消费量翻了两番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000多亿吨
C
尽管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供开采年限较长
但燃烧煤炭要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资源
# 活动探究
阅读下列资料,讨论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承载量。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环境问题。
02-生态破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
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灭绝了
课时作业
读某区城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工业污染加剧 D. 人口大量迁入
02-生态破坏
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
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产生过也灭绝过许多物种,但这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通常是相当级慢的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生物多样
# 阅读-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 阅读-渡渡鸟的灭绝
渡渡鸟像火鸡一样,体形较大,性迟钝,不会飞,原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
1507年,葡萄牙人发现了毛里求斯岛,1598 年该岛又被荷兰人所统治
# 毛里求斯岛国概况
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
火山岛国,四周被珊瑚礁环绕
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鸟的地方,但该鸟已于17世纪末绝种
当时,殖民者把捕猎渡渡鸟当作一种游戏,并采集它们的蛋
同时,殖民者为了开垦农场,先用火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疯狂猎捕渡渡鸟,结果造成渡渡鸟数量迅速减少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残忍地杀害了
渡渡灭绝
# 活动探究
读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完成相关任务。
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
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生产资源;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质遭到破坏;影响药物来源等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特有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
大颅榄树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特有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
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经测定其树龄正好是300年,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坦普尔发现,在渡渡鸟的遗骸中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原来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木的果实
据此推断,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之后
将种子外边的硬壳消化掉,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
后来,科学家让吐绶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这种树木才得以“绝处逢生”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环境污染
03-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SO2、 NO2 、 NO、CO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来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OA
# 活动探究- PM2.5
PM2.5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5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
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大
在图中找出PM2.5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针对PM2.5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PM2.5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 阅读-英国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进入蒸汽时代后,煤炭成为英国的主要燃料
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量还只有1000万吨,1900 年则上升到18900万吨
19世纪下半叶,一些重要工业城市上空尘埃越来越多,云雾天气明显增加,使得日照时数大大缩短
据统计,1881-1885年,伦敦12月和1月的日照时数,仅相当于牛津、剑桥等小镇的1/6,即便在炎炎夏日,伦敦也会出现日照不足的状况
在整个18世纪,伦敦共发生25次毒雾事件
19世纪前40年毒雾事件更不下14次,每次毒雾事件都造成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显著提高
工业化之前,泰晤士河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
不仅盛产各类水果,而且是众多禽鸟的天然栖息场所;河中众多肥美的水产,是豪门盛宴的必备佳肴
工业化彻底改变了泰晤士河的命运
随着河流两岸众多工厂及居民区的建立,工业、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中,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并发出阵阵臭气,泰晤士河也被称为“臭河”
泰晤士河
水体污染
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OB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1)①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②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③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从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土壤污染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OC
# 阅读-日本镉污染引发的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一般含量很低;在正常环境状态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但自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就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原来,日本富山县农民长期使用神通川上游铅锌冶炼厂的含镉废水灌溉农田
当地人长期食用这种稻米,镉就在人体内逐渐蓄积,引起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肾损害和骨折,甚至导致死亡
日本富山
# 活动-土壤污染及其危害示意
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2)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3)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危害: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OD
石油泄漏
# 活动-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因
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许多大海兽被捕尽杀绝,如大海牛,1741 年刚刚被发现时估计有1500头,27年后就灭绝了
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鲸,全世界原有440万头,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头
许多重要的鲸种,如北极露脊鲸、灰鲸、座头鲸等已濒临灭绝
由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类将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物质等排放到大海中,致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约有100万吨,多氯联苯25万吨,钢25万吨,锌39万吨,铅30万吨,汞5000吨,这些污染物给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海洋污染
# 活动1-海洋污染
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①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②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③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④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⑤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⑥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环境污染
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大气 污染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 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土壤 污染 工业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农药中的有害成分,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
海洋 污染 石油污染,来自陆地的生活、生产废弃物等 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
# 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 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问题 措施
环境 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 破坏 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 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 活动探究2
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1)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2)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
课时作业
今日作业:
《绿本》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P46-47
课时作业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据此完成2~3题。
2.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酸雨
3.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C.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D.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课时作业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最适宜发生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时作业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最适宜发生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5.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6.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针对训练]
与“全球变暖”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导致云层变厚,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变得越来越“暗”的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C.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
D.沙尘暴疯狂肆虐全球
2.全球变暖对全球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是 ( )
①总体上会改变降水的分布格局 ②基本没有影响 ③使沿海地区少雨,内陆多雨 ④使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
①东北地区增温增湿,利于农业生产 ②华北、华中地区增温减湿,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业生产 ③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利于农业生产 ④华南、西南地区增温不明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第1题,由于人们大量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以及无节制砍伐森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及悬浮颗粒物增加,最终导致全球变暖、变“暗”,B项正确。太阳辐射能力并未减弱,A项错误。火山喷发和沙尘暴肆虐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C、D项错误。第2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地区降水量减少,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增加,总体上会改变降水的分布格局。内陆地区气候会更加干旱。C项正确。第3题,全球变暖使东北地区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利于农业生产,①正确;使华北、华中地区增温,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业生产,②正确;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加,气候更加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③错误;华南、西南地区增温,降水量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④错误。D项正确。
答案:1.B 2.C 3.D
课时作业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B.土壤贫瘠,化肥大量使用
C.冰雪融水多,地下水水位升高
D.灌溉不合理,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课时作业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8.丙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地势低平,海水浸渍
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降水少,蒸发旺盛
课时作业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10.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11.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课时作业
读某区城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13.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工业污染加剧 D. 人口大量迁入
课时作业
2012年冬季以来,由于大气中的PM2.5颗粒物增多,导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据此完成第14题。
14.在环境污染分类中,雾霾属于( )
A.水体污染
B.生物污染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课时作业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使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冬春季节的一种常见天气。PM2.5是灰霾的主要成分之一。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来源广,主要成分有硫酸盐、有机碳化合物、硝酸盐、铵盐等。这种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可以输送的距离也越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解决PM2.5的问题是一个难题。
课时作业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据广东著名灰霾专家介绍,虽然近年来广州空气质量和其他内地大城市相比较好,但附着在细颗粒物上面的有毒物质却比北方多,其中含氮有机颗粒物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近十年来一直增长较快。
材料四 PM2.5主要来源漫画。
课时作业
(1)我国重工业城市的大气中,PM2.5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和__________;广州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_______。
硫酸盐类物质 汽车尾气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汽车增长量大,煤炭消耗多;
PM2.5的污染源多样,源头控制难以实现;
PM2.5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物,单项治理成效不大;
PM2.5粒径小,输送距离远,治理需要形成跨区、跨省甚至跨国协作等。
课时作业
(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地区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4)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减轻空气污染,请你提供合理的建议。
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天然气,尤其是水电、核电等能源的比重;
控制机动车数量,汽车尾气要达标排放;
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废气要达标排放;
加强绿化、美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