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分层课时作业: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提升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作业】分层课时作业: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提升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7: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层课时作业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提升练)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1、2题。
1.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各种形式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D.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
2.“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城市,“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贵州省某河谷两岸,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这就是著名旅游胜地西江千户苗寨。下图为西江千户苗寨和吊脚楼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造成河流两岸不同河段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交通
4.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推测正确的是 ( )
A.用不同长度的木料支撑房子(吊脚)主要是为了造型美观
B.吊脚楼对木料的需求较少,对钢铁、水泥的需求量大
C.窗户多、对外散开有利于通风散热
D.吊脚楼呈梯状逐级抬升,方便邻里交流
(2022·湘西学业考)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后来,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俗称赵佗城或越城。根据材料,完成5、6题。
5.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 ( )
①面湖 ②临溪 ③背山 ④望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赵佗城筑城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B.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C.气候湿润,牧业发达
D.黑土肥沃,地势低平
7.(2022·江西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探究主题:港口村的变迁。
港口村位于江西省某山区,建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历史悠久。随着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扩大,良田被逐渐侵占。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港口村整体搬迁,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迁后,港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图示意港口村的变迁。
(1)探究一: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探究二:整体搬迁前港口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探究三:港口新村选址的合理性。
(提示:可从防洪、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考虑)
(4)探究四:有人提出目前港口新村的生活用水输水线路(线路①)不合理,并提出新的输水线路(线路②)。你认为哪条线路合理 说明理由。
(提示:可从线路长短、输水成本等方面考虑)
8.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定为特大城市。
(1)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 (高纬、中低纬、低纬度)地区。就位置和地形而言,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 (沿海、内陆)的 (地形类型)地区。
(2)简要说出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3)特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1.B 2.D 本题组考查聚落影响因素及类型。第1题,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第2题,由“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等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属于乡村。
3.A 4.C 本题组考查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题,由材料可知,苗族吊脚楼依山而建,由于地形不同,吊脚楼的数量不同,地形更平坦的地区吊脚楼数量更多,地形崎岖的地区数量更少。第4题,用不同长度的木料支撑房子(吊脚)主要是因为地势不平;吊脚楼对木料的需求较大,对钢材、水泥需求小;吊脚楼呈梯状逐级抬升是因为地势的原因,与邻里交流无关。
5.B 6.A 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和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第5题,读图可知,文溪穿过赵佗城,西北部是越秀山,南部是珠江,因此,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临溪、背山、望江。第6题,赵佗城城址地处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这里气候湿润,种植业发达;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图中没有体现矿产信息。
7.【解析】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题,据材料中的描述可得,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第(2)题,距离河流较近,地势较低,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第(3)题,港口新村位于附近荒山,不占用农田,且海拔较高,离河流较远,洪涝灾害少。第(4)题,从线路长短看,线路①较短,线路②较长,因此线路①比线路②工程量小,投资较小,因此线路①较为合理。从运输成本看,线路②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以实现自流,输水成本低;线路①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引水,耗能多,因此线路②较为合理。
答案:(1)位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2)①距离河流较近,地势较低;②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加剧。
(3)新村位于附近荒山,不占用农田,且海拔较高,洪涝灾害少。
(4)线路①较为合理。线路①较短,线路②较长,因此线路①比线路②工程量小,投资较小。
线路②较为合理。线路②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以实现自流,输水成本低;线路①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引水,耗能多,用水成本较高。(任选一种方案即可。)
8.【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特大城市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势平坦处,与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第(2)题,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形成与分布的自然因素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社会经济因素为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科技文化发达等。第(3)题,特大城市遇到的城市病基本上都类似,主要为交通、住房、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即可。
答案:(1)中低纬 沿海 平原
(2)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科技、政策、文化等。
(3)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污染加剧等。
建议:拓宽道路、建设新城区、建设经济适用房、加强绿化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