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新乡期末)当我们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工程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地下水库 D.南水北调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题目中“当我们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工程是新疆最著名的坎儿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农业灌溉的相关知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2.(2017八下·普宁期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和铁路运输 B.水路和管道运输
C.铁路和水路运输 D.公路和航空运输
(2)中国某商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途沿西北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答案】(1)C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世界贸易新的路线,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⑴由题目可知,我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铁路和水路运输,两种运输方式运输量大,运价低,适合大宗商品运输,故C正确。
⑵由题可知,我国某商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途沿西北地区,可能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从西北地区的气候方面进行分析。
3.(2017八上·莘县月考)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 )
①纬度位置太靠北 ②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 ③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4.(2017八下·普宁期末)晓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自然景观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是由东往西的路程,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由东往西逐渐减少,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植被景观依次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自然景观变化特点。
5.(2017八下·路南期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②山脉北侧和南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2)图中位于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①山脉 B.②山脉 C.③山脉 D.④山脉
【答案】(1)C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由图中山脉的走向可知,图中①是阿尔泰山,②是天山,③是昆仑山,天山南北两侧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C对,ABD错。故选C。(2)由图中山脉的走向可知,图中①是阿尔泰山,②是天山,③是昆仑山,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所以昆仑山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上,C对,ABD错。故选C。
6.(2017八下·抚宁期末)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故本题选C。
7.(2017八下·山西期末)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越旱,越盼望出太阳的原因是( )
A.这里的人们生活要在有太阳的环境里
B.出太阳,天气炎热,有利于葡萄干的晾晒
C.出太阳,天气越热,山上的冰雪融水就越多,河水越丰富
D.出太阳,天气晴朗,有利于采摘长绒棉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出太阳后气温就会升高,冰雪融水就会增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水源依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在7到9月气温最高的时期,冰雪融水量很大,形成塔里木河的汛期。
8.(2017八下·阜阳期末)古诗“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描述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崎岖的南方地区 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C.寒冷的青藏地区 D.春季干旱的华北地区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可知:该地风沙多,聚落少,是在干旱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与ACD无关,故选B。
9.(2017八下·寮步期中)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纬度
(2)关于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灌溉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地处地势第三阶梯
C.水源来自降水 D.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1)A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也从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由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答案选A。(2)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其水源来自黄河水的灌溉。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以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为切入点,考查西北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原。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10.(2017八下·灌阳期中)唐朝诗人王之涣曾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描绘我国西北苍凉的景色,诗中的“春风”应该是指( )
A.冬季风 B.偏北风 C.夏季风 D.偏东风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凉州”系今甘肃武威市,“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11.(2016八上·东莞期末)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是( )
A.纬度位置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故选:A。
【点评】依据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来分析解答此题。
12.(2017八下·南召期中)内蒙古高原属于(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都位于北方地区。
故选:D。
【点评】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13.(2013·成都)我国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分布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有四大牧区,它们是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三河马和三河牛主要生产在内蒙古牧区。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是西北地区的著名畜种。
14.(2012·沈阳)下列叙述与西北地区无关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西北地区大草原的景观特色。故A不符合题意;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故B不符合题意;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淮地区梅雨的景色。故C符合题意;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了西北地区冬季寒冷的景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用诗词反映出的区域之间地理差异性进行考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二、综合题
15.(2017八下·许昌期末)读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上图)和某古老引水工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灌溉农业区名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D 。
(2)上图中主要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 ,主要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 。(填图中字母)
(3)下图 是西北地区人类利用自然挖凿的一种引水工程,这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叫 。修建暗渠将地下水输送到绿洲是因为 。
【答案】(1)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2)AB;CD
(3)坎儿井;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⑴由图可知,图中四种灌溉农业中,A是位于新疆盆地边缘的绿洲农业,B是位于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C是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D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的河套平原。
⑵上图中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新疆绿洲和河西走廊,主要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⑶下图是西北地区人类利用自然挖凿的一种引水工程,这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修建暗渠将地下水输送到绿洲是因为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1)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2)AB、CD;(3)坎儿井、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西北灌溉农业的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记我国一些主要的地理单元。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西北灌溉农业的知识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坎儿井引水工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16.(2017八下·容县期末)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自然植被呈现由 的变化规律。
(2)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 农业。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很少见,代之以“浅草不能没马蹄”的景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的迸一步发展,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4)有人这样描述位于本区最西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景观:
①大漠黄沙驼铃响;②平顶凉房葡萄甜;③地形独特,三盆夹两山;
④冰雪融水补给着大河,源源流长;
⑤城市、道路和农田,多分布于荒漠边缘
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市,于2010年5月正式成立经济特区,它与我国沿海的经济特区相比,喀什市具有的优势是( )
A.海陆交通便利 B.利于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
C.工农业发达 D.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1)沙漠——荒漠草原——草原
(2)绿洲和灌溉
(3)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等
(4)D
(5)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自然植被呈现由沙漠——荒漠草原——草原的变化规律。(2)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绿洲和灌溉农业。(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昔日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很少见,代之以“浅草不能没马蹄”的景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的迸一步发展,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等。(4)对本区最西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景观描述③地形独特,三盆夹两山;应为三山夹两盆,所以③错误;④冰雪融水补给着大河,源源流长;描述的是我国青藏高原,所以④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5)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1 / 1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新乡期末)当我们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工程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地下水库 D.南水北调
2.(2017八下·普宁期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和铁路运输 B.水路和管道运输
C.铁路和水路运输 D.公路和航空运输
(2)中国某商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途沿西北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3.(2017八上·莘县月考)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 )
①纬度位置太靠北 ②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 ③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2017八下·普宁期末)晓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5.(2017八下·路南期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②山脉北侧和南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2)图中位于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①山脉 B.②山脉 C.③山脉 D.④山脉
6.(2017八下·抚宁期末)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7.(2017八下·山西期末)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越旱,越盼望出太阳的原因是( )
A.这里的人们生活要在有太阳的环境里
B.出太阳,天气炎热,有利于葡萄干的晾晒
C.出太阳,天气越热,山上的冰雪融水就越多,河水越丰富
D.出太阳,天气晴朗,有利于采摘长绒棉
8.(2017八下·阜阳期末)古诗“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描述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崎岖的南方地区 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C.寒冷的青藏地区 D.春季干旱的华北地区
9.(2017八下·寮步期中)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纬度
(2)关于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灌溉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地处地势第三阶梯
C.水源来自降水 D.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0.(2017八下·灌阳期中)唐朝诗人王之涣曾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描绘我国西北苍凉的景色,诗中的“春风”应该是指( )
A.冬季风 B.偏北风 C.夏季风 D.偏东风
11.(2016八上·东莞期末)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是( )
A.纬度位置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12.(2017八下·南召期中)内蒙古高原属于(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2013·成都)我国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分布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4.(2012·沈阳)下列叙述与西北地区无关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综合题
15.(2017八下·许昌期末)读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上图)和某古老引水工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灌溉农业区名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D 。
(2)上图中主要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 ,主要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 。(填图中字母)
(3)下图 是西北地区人类利用自然挖凿的一种引水工程,这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叫 。修建暗渠将地下水输送到绿洲是因为 。
16.(2017八下·容县期末)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自然植被呈现由 的变化规律。
(2)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 农业。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很少见,代之以“浅草不能没马蹄”的景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的迸一步发展,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4)有人这样描述位于本区最西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景观:
①大漠黄沙驼铃响;②平顶凉房葡萄甜;③地形独特,三盆夹两山;
④冰雪融水补给着大河,源源流长;
⑤城市、道路和农田,多分布于荒漠边缘
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市,于2010年5月正式成立经济特区,它与我国沿海的经济特区相比,喀什市具有的优势是( )
A.海陆交通便利 B.利于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
C.工农业发达 D.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题目中“当我们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工程是新疆最著名的坎儿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农业灌溉的相关知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2.【答案】(1)C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世界贸易新的路线,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⑴由题目可知,我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铁路和水路运输,两种运输方式运输量大,运价低,适合大宗商品运输,故C正确。
⑵由题可知,我国某商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途沿西北地区,可能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从西北地区的气候方面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4.【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自然景观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是由东往西的路程,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由东往西逐渐减少,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植被景观依次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自然景观变化特点。
5.【答案】(1)C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由图中山脉的走向可知,图中①是阿尔泰山,②是天山,③是昆仑山,天山南北两侧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C对,ABD错。故选C。(2)由图中山脉的走向可知,图中①是阿尔泰山,②是天山,③是昆仑山,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所以昆仑山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上,C对,ABD错。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故本题选C。
7.【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出太阳后气温就会升高,冰雪融水就会增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水源依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在7到9月气温最高的时期,冰雪融水量很大,形成塔里木河的汛期。
8.【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可知:该地风沙多,聚落少,是在干旱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与ACD无关,故选B。
9.【答案】(1)A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也从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由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答案选A。(2)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其水源来自黄河水的灌溉。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以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为切入点,考查西北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原。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10.【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凉州”系今甘肃武威市,“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11.【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故选:A。
【点评】依据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来分析解答此题。
12.【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都位于北方地区。
故选:D。
【点评】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13.【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有四大牧区,它们是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三河马和三河牛主要生产在内蒙古牧区。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是西北地区的著名畜种。
14.【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西北地区大草原的景观特色。故A不符合题意;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故B不符合题意;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淮地区梅雨的景色。故C符合题意;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了西北地区冬季寒冷的景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用诗词反映出的区域之间地理差异性进行考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15.【答案】(1)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2)AB;CD
(3)坎儿井;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⑴由图可知,图中四种灌溉农业中,A是位于新疆盆地边缘的绿洲农业,B是位于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C是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D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的河套平原。
⑵上图中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新疆绿洲和河西走廊,主要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⑶下图是西北地区人类利用自然挖凿的一种引水工程,这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修建暗渠将地下水输送到绿洲是因为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1)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2)AB、CD;(3)坎儿井、暗渠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西北灌溉农业的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记我国一些主要的地理单元。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西北灌溉农业的知识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坎儿井引水工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16.【答案】(1)沙漠——荒漠草原——草原
(2)绿洲和灌溉
(3)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等
(4)D
(5)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自然植被呈现由沙漠——荒漠草原——草原的变化规律。(2)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绿洲和灌溉农业。(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昔日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很少见,代之以“浅草不能没马蹄”的景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的迸一步发展,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等。(4)对本区最西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景观描述③地形独特,三盆夹两山;应为三山夹两盆,所以③错误;④冰雪融水补给着大河,源源流长;描述的是我国青藏高原,所以④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5)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西北地区降水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本区人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