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新时期——十四大
“南方谈话”1992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工农业生产总值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原因?一、过渡时期(社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一)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底1、土地改革
2、恢复国民经济
3、国营经济发展——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义改造奠基(二)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底1)方针政策的指导(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①特点: 建设 与 改造并举②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即一化三改)③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基本任务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方针(1953)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
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 沈飞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①内容:三大改造②实质:④评价意义:
存在问题: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改造前:改造后: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P47【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①内容:三大改造②实质:变私为公③评价意义:社义制度建立;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存在问题:后期…
(一)成功的探索(1)背景:(2)内容(3)意义二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2、中共八大 1956年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阅读以上材料, 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背景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先进的社会制度VS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一)成功的探索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1)背景:改造完成,社义制度基本确立(2)内容(3)意义二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2、中共八大 1956年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20世纪50-70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58年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又下降趋势?“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2、特点:(二)探索中的失误1、指导思想: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实质:左倾错误)3、后果(思想、生产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感悟历史】1959年各地报道水稻
亩产情况----你信吗?“大跃进”中各地报道的农产量纪录:
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
水稻亩产13万斤,土豆亩产120万斤【感悟历史】“大跃进”时期农业
“高产卫星”宣传画千斤重的大南瓜【感悟历史】【感悟历史】人民公社时期的“共产风” (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人民公社好【感悟历史】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2、主要特点:(二)探索中的失误1、指导思想: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左倾错误)3、后果(思想、生产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三)纠正局部错误(调整)——八字方针:1960年(四)十年建设成就(课外阅读)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论十大关系》1956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大庆油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兰新铁路包兰铁路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地球人都知道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2、“文革”时期经济形较好的两个时间段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75年1956-1976年的中国经济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周恩来(71-73)邓小平(75)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概况:
(1)1966:政治动乱——经济混乱
(2)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后果:
1、、、、严重的破坏。
2、中国拉大、、、差距,失去、、、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