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原卷+解析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原卷+解析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0:06: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培优讲义
第2节 内能
(
01
新课知识解析
)
(
知识点一:
内能
)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分子动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内能
(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注意: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所以,单纯讨论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没有意义的。
(2)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总量的具体数值。
3.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分子动能和势能总和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2)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其内能越大。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3)状态:同种物质,温度、质量不变时,状态改变,内能改变。晶体熔化内能增加,晶体凝固内能减小。
(4)体积:物体体积变化,分子间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
(5)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温度、质量相同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不同。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 机械能
区别 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 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和弹性形变的程度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存在条件 永远存在 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联系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知识点二:
物体内能的改变
)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即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所以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3) 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
2.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注意:
(1)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2)因为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3.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能量的转移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方法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以及体积膨胀。
举例 烧饭做菜 钻木取火、弯折铁丝
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
注意: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无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不是任何情况下对物体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用手托起物理课本,虽然人对课本做了功,但课本的内能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课本的机械能。
5.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 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状态量)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过程量) 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状态量)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
归 纳 总 结 一个一定 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四个不一定 (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不- -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3)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增加(或减少) ,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典型例题】
(2022九上·枣阳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没有内能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们做功,故B错误;
C.0℃的冰有内能,只是内能较小,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
0
2
题型专场
)
题型一:内能及其大小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水中每个水分子都具有较大的内能
B.南极的冰没有内能
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温度高的水的内能比温度低的水的内能大
【答案】 C
【解析】:A( x),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量;B( x),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D( x),温度高的水如果质量比温度低的水少得多,则温度高的水内能可能会较小,故选项D错误。
题型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2023九上·石门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机械能为零,内能也为零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
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A.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两者本质上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而机械能是相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可以为零,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温度等因素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C。
题型三:内能的改变
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A
【解析】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对外做功,也可能放出了热量,故4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
C、对物体做功时,若同时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C错误;
D、物体放热时,若外界同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题型四:对热的理解
(2023九上·莱阳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
【答案】(1)热量
(2)温度
(3)内能
【解析】(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3)“摩擦生热”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
0
3
课堂小结
)
(
0
4
巩固提升
)
1.(2023九下·荔湾开学考)“荔枝湾”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誉,荔湾因“荔枝湾”得名。荔湾的美食也是名声在外,以下关于荔湾美食分析正确的是(  )
A.咸煎饼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正在沸腾的及第粥温度保持不变,开大火能使其沸点升高
C.把西关三星大包蒸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包的内能
D.泮塘马蹄糕清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A.由于食用油的沸点比较高,所以咸煎饼在食用油里面炸的金黄,A不符合题意;
B.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正在沸腾的及第粥温度保持不变,开大火也不能改变它的沸点,B不符合题意;
C.把西关三星大包蒸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包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泮塘马蹄糕清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3九上·莱阳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A不符合题意;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其内能不一定相等,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有物体对它做了功,使其内能增加,C不符合题意;
D.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的物体可能温度高,而内能大的物体可能温度低,所以热量也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3九上·鞍山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也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答案】D
【解析】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不符合题意;
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只根据温度无法判定内能的大小,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变大,它的内能就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九上·邳州期末)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B.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在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B
【解析】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A不符合题意;
B.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时,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所以其内能也一定增加,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可能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也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还可能是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间进行传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3九上·临湘期末)实习了热学知识以后,小娜发表了下面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B.液面上方的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降低
C.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一定是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A、晶体熔化时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当气压降低时,沸点也降低,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主要是由于压缩气体时,外界对封闭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18九上·云浮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A
【解析】
A.因为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冰块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冰块熔化为水时内能增加,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内能和机械能是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因此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不一定越多,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来形容,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A不合题意;
B、对铅笔做功(摩擦)也可以使其温度升高,B不合题意;
C、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8.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  )
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 B.物体势能的大小
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
【答案】C
【解析】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因此物体的冷热程度能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此题选C。
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A
【解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物体温度不变,不一定没有吸热,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其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九上·长寿期末)咸鸭蛋是我们早餐食品之一、咸蛋的制作方法是在洗净的鸭蛋表面粘上盐后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咸了,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鸭蛋变咸属于   现象;煮咸鸭蛋时,温度升高,咸鸭蛋的内能变   。
【答案】扩散;大
【解析】【解答】鸭蛋变咸,是由于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进入了鸭蛋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煮鸭蛋时,鸭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变大。
11.(2022九上·侯马期末)如图所示,“油疙瘩”是山西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我们远远就能闻到“油疙瘩”浓郁的香味,此现象说明   。
【答案】热传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1)如图所示,“油疙瘩”是山西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2)我们远远就能闻到“油疙瘩”浓郁的香味,此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23九上·中宁期末)冰糖葫芦(如图)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   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答案】热传递;放出
【解析】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内能。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培优讲义
第2节 内能
(
01
新课知识解析
)
(
知识点一:
内能
)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分子动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的 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 。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内能
(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
(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注意:
(1) 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所以,单纯讨论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没有 的。
(2)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具有 ,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总量的具体数值。
3.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分子动能和势能总和越大,物体的 越大。
(2)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其内能越大。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减小。
(3)状态:同种物质,温度、质量不变时,状态改变,内能改变。晶体熔化 增加,晶体凝固内能减小。
(4)体积:物体体积变化,分子间距离变化, 变化。
(5)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温度、质量相同时,它们的分子 不同。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 机械能
区别 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 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和弹性形变的程度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存在条件 永远存在 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联系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知识点二:
物体内能的改变
)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即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所以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 。
(2)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
(3) 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 。
2.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 ,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注意:
(1)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2)因为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 ”来表述,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3.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 。
4.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能量的转移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方法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以及体积膨胀。
举例 烧饭做菜 钻木取火、弯折铁丝
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
注意: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无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不是任何情况下对物体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用手托起物理课本,虽然人对课本做了功,但课本的内能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课本的机械能。
5.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 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表述 用“ ”“ ”“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状态量)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过程量) 用“ ”“ ”“ ”“ ”“ ”等表述 (状态量)
单位 . . .
联系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
归 纳 总 结 一个一定 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四个不一定 (1)一个物体的内能 (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 (或减少)时,不- -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3)一个物体 (或放出)热量时,内能增加(或减少) ,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温度 (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典型例题】
(2022九上·枣阳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没有内能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
0
2
题型专场
)
题型一:内能及其大小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水中每个水分子都具有较大的内能
B.南极的冰没有内能
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温度高的水的内能比温度低的水的内能大
题型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2023九上·石门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机械能为零,内能也为零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
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题型三:内能的改变
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
题型四:对热的理解
(2023九上·莱阳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
(
0
3
课堂小结
)
(
0
4
巩固提升
)
1.(2023九下·荔湾开学考)“荔枝湾”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誉,荔湾因“荔枝湾”得名。荔湾的美食也是名声在外,以下关于荔湾美食分析正确的是(  )
A.咸煎饼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正在沸腾的及第粥温度保持不变,开大火能使其沸点升高
C.把西关三星大包蒸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包的内能
D.泮塘马蹄糕清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2023九上·莱阳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3.(2023九上·鞍山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也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4.(2023九上·邳州期末)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B.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在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5.(2023九上·临湘期末)实习了热学知识以后,小娜发表了下面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B.液面上方的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降低
C.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一定是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引起的
6.(2018九上·云浮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8.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  )
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 B.物体势能的大小
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
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10.(2023九上·长寿期末)咸鸭蛋是我们早餐食品之一、咸蛋的制作方法是在洗净的鸭蛋表面粘上盐后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咸了,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鸭蛋变咸属于   现象;煮咸鸭蛋时,温度升高,咸鸭蛋的内能变   。
11.(2022九上·侯马期末)如图所示,“油疙瘩”是山西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我们远远就能闻到“油疙瘩”浓郁的香味,此现象说明   。
12.(2023九上·中宁期末)冰糖葫芦(如图)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   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