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明清经济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第15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壹
经济之发展
一、经济之发展
1 农业
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采录闽侯合志》
甘薯之父:陈振龙
1、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与广泛种植;
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3、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副业。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入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便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中外历史纲要(上)》
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
一、经济之发展
2 手工业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一、经济之发展
3 商业
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四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 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平遥古城晋商大宅
景德镇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一、经济之发展
部门 发展概况 意义
农业
手工业
商品经济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与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副业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增加市场活力,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地方商业群体(徽商、晋商);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促进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集聚商业资本;促进白银资本化
笔记时间
为何无法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一、经济之发展
局限之处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cù)。
——《论南洋事宜》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所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用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1、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3、小农经济仍占压倒性优势
贰
思想之变化
二、思想之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随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
阶级变化:市民阶层扩大
娱乐生活更加丰富
文学艺术呈通俗化趋势
经济变化:为科技提供物质基础
思想变化:工商皆本
明末清初三大家
李贽
陆王心学
小说、戏曲
理学的僵化、专制统治的腐朽
二、思想之变化
1、 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主张:
(2)陆王心学:
◎王守仁/王阳明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王阳明《别黄宗贤归天台序·壬申》
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①致良知(人生观,核心*)
②“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世界观)
③“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知行合一(方法论)
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人生来就有良知,但也会被私欲蒙蔽需要格除私欲。
理学的天理与心学的良知有何联系和区别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这是神秀大师的偈子,重行、重实践,跟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慧能大师的偈子,重悟、重明心,这是禅宗心外无物之精髓。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①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洞明无碍的,没有善恶之分;
②随着后天习气的侵染,本体受到蒙蔽,起心动念,善恶、好坏也就随之而来。
③良知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④在意念上切实地为善去恶,除尽心中的渣滓,本心也就明澈。
王阳明的四句心学实际就是佛法的精髓,跟慧能的四句异曲同工。
理学的天理与心学的良知有何联系和区别
1、王阳明和慧能是悟道之人,先阐述宇宙人生真理,再告诉你如何发愿修行;
神秀和程朱也是悟道之人,但清楚普通人实在太难明白真理,也很难大彻大悟;于是怜悯众生,告诉普通人的一条修身之路就是按理实践、循规蹈矩。
2、阳明心学和慧能顿悟之法适合天才,普通人只会东施效颦;
神秀和程朱理学适合普通人,效仿而为,不会有错。
二、思想之变化
陆王心学
对比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 认识“理” 理在心外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向外求理)
相同 世界本原 思想实质 理是世界的本原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理在心内
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
评价: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思想之变化
2 李贽
思想主张: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焚书》
二、思想之变化
3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1)黄宗羲: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顾炎武:
(3)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黄宗羲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
叁
文化之萌新
三、文化之萌新
小说
(1)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①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三、文化之萌新
小说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
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三、文化之萌新
戏曲
(1)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的汤显祖、清朝的孔尚任等。
(2)昆曲:
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3)京剧:
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戏曲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昆曲《牡丹亭》海报
◎昆曲《桃花扇》剧照
关羽《华容道》
齐天大圣《闹天宫》
肆
科技之沉淀
四、科技之沉淀
1 西学东渐
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康熙皇舆全览图》
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
四、科技之沉淀
2 典籍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四、科技之沉淀
3 科技之书籍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四、科技之沉淀
笔记时间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 (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①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
②
以实用科技为主
③
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既有发展,又有局限,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但与西方相比,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方面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了解一些外来文化 。
市民文化繁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本课小结
一、经济之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1.陆王心学
2.明末思想家——李贽
3.明末清初三大家
二、思想之变化
三、文化之萌新
四、科技之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