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14: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北洋时期(1912年-1928年)是中国历史上传统与现代、侵略与反抗、专制与民主、文明与愚昧相互交织相互较量的一个时代。在这不到20年时间的历史时期,既有专制复辟、思想禁锢、列强共同控制的黑暗,也有民主政治、思想解放、踏入国际社会的明艳。同时也闪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春天”的短暂的璀璨高光。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进步力量在动荡的政局中积极进行突破传统专制藩篱、摆脱外来侵略势力干扰、寻求中国社会新发展的抗争,它们汇聚为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缓慢发展。
北洋 究竟是一个怎样 的 时代?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
时间限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结束。共计十六年。
课程 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历史
时空
学习重点:
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3.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学习难点:
1.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2.新文化运动。
概念解析: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主要指伴随袁世凯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势力不断扩张,形成控制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一时期的政府也被称为“北洋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演化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年北伐完成,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扩展到全国。
划分北洋军阀统治的两个时期。
(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
(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
袁世凯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段祺瑞
张作霖
北洋军阀主要将领
直系统治时期
(1920.7-1924.10)
奉系统治时期
(1924.10--1928.10)
皖系统治时期
(1916.6--1920.7)
北洋军阀统治的两大时期
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3)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沉沦直至谷底——民国初年的政治格局
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问题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是如何一步步扩大自己权力的?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被迫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通过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谈判多次最终确定的修正案,由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关於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於山东之条约》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实际上是“二十一条”的最终版本,与“二十一条”的内容有所不同,因为在民国四年签订而得其名。
在通过出卖国家利益,取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后,袁世凯真正走向了称帝之路。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3.袁世凯称帝
(1)1915年8月,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2)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同“君主立宪”。
(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问题2:袁世凯是怎么一步步复辟帝制的呢?
材料: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知识链接】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宋教仁案”的发生,对于国民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孙中山也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然而,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妥协的声浪也占据主流。袁世凯此时也在加速内部部署,他相继与英、法等五国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以扩充军备;又免去了反对贷款的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在袁世凯步步紧逼下,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通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但这次革命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除在江西、南京等地进行了短时间的抵抗外,其他地方大多是因国民党内部自行瓦解而崩溃的。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云南起义能够得到很多省的响应,说明袁世凯称帝不得民心,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
问题3:护国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
①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1916年6月6日病死。
1.背景:
3.结果:
2.过程: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启示
(1)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终将遭到历史惩罚。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探究:
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在护国战争兴起地区的人民,或积极投军,走上护国战争前线;或筹饷担粮支援前线;或自发武装,配合作战。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人民则抗捐抗税,反对清丈地亩,形成一次次的民变。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2.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努力,梁启超等立宪派的斗争;
3.缺乏群众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乱的局面。
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原因:
⑴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使军阀可以在一个地区闭关自守。
⑵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袁世凯病死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
1、表现:军阀割据与混战
2.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美日矛盾的激化
黎元洪
段祺瑞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民主与专制的抗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割据
3.张勋复辟
1917年6月,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最终失败(12天)。
◎张勋 ◎“辫子军”与北京警察在街头 ◎溥仪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民主与专制的抗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割据
4.护法运动
(1)原因:
(2)开始:
(3)结果:
◎护法运动形势图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民主与专制的抗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割据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
府:黎元洪(美)
院:段祺瑞(日)
美日矛盾的激化
1917
张勋复辟
原因:以调停黎段矛盾为名,率军进京;
结果:上演了12天的复辟丑剧
1917
护法
运动
原因:段把持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国会;孙中山号召护法
经过:孙到达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就任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失败:其口号对人民没有号召力;军政府依靠南方军阀势力(缺乏革命实力)
1917-1918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
思考:如何形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特点?
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材料: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思考】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焦点:
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实质: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说明:
5.参加一战
(1)目的:
(2)概况: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一、民主与专制的抗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割据
1.梳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发展
状况
阶段
19C60、70S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国民党
统治前期
1927
1937
国民党
统治后期
1949
1956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消亡
短暂发展
新的春天
萧条
“缓”
“速”
(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也包括外国在中国的资本。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第一回)》(1924年)
二、新风与旧俗的抗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材料三: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 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 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出口。 ——《中国近代史教程》
2.原因: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中国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②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二、新风与旧俗的抗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问题1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到来有哪些表现呢?
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其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取得的成绩。
⑵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其他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周学熙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
2.表现:
3.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同时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准备了条件。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阶级基础。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①发展快、但短暂;
②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主要集中在沿海;
④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4.特点:
二、新风与旧俗的抗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设问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二、社会生活:出现了新气象
⑴建立立共和政体,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种种新气象。
⑵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
2、表现
⑴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
⑵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⑶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结果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1、原因:
1、背景
三、思想:新文化运动
问题13: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⑴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⑵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真正地民主制度。
⑶思想:资产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和旧文化的彻底批判。需要对大多数国民的头脑进行思想启蒙。
问题1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有哪些?
2、兴起
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⑵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⑶主要基地:《新青年》
⑷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⑸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德先生:Democracy
赛先生Science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问题1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新文学要注入新思想、新内容。
③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结合的典范。
3、内容:
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故事: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
——胡适
【历史趣闻】
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第6卷第1号
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主张1: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第6卷第1号
主张2:拥护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主张3:拥护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
共和之名亦未为能久存,以与复辟论相依为命之尊孔论,依旧盛行于国中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第4卷第5号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胡适
陈独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5期,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期,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白话文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此与其反孔教言论固然有关,文学革命更引起青年的新鲜的趣味。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新青年》的销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
白话文
促进普及
推动开展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5月、11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发表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1920年上半年陈独秀来到上海,并重组《新青年》编辑部,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三、转向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影响巨变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文秀◎
新文化运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三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四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
史料五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主题二
探究3:据上述史料,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提示3: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堂探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局限性呢?
⑴积极性
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②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②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4、评价: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3)三大特征
①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②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③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延伸与思考
小结:本节课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掀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乎是最黑暗的一页。整个中国到处是军阀割据和混战,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到了极点。中国近代历史沉沦到了谷底。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社会在“谷底”时期,也在孕育向上的转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有着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中国近代历史不断沉沦,到了此时已经到了“谷底”,下一步中国历史将不断发展,最终将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史实 史论 史识
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 中国命运从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即将到来
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资产阶级无力领导民主革命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生产方式和阶级力量壮大 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增长 文化 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 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