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21: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主要表现;通过史料研习,历史这一时期新变化的特点和总体趋势,认识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提升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料研习与合作探究,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3.通过史料研习,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秦朝统一之间的历史联系,涵养国家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侯纷争;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百家争鸣。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特点和主要趋势。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食指大动”的故事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材料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日:“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日:“高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教师讲述】“食指大动”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郑灵公元年,楚国给郑灵公送来一只大甲鱼,正巧大夫子家、子公前来朝见,子公食指大动,灵公问其原因,子公告诉灵公以往食指大动便是有奇特之物可食,今日亦如此,但是灵公唯独不给他甲鱼羹,子公便用指头蘸羹,最终子家与子公动手杀了郑灵公。这个看似荒唐的故事说明这一时期的政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教学过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教师活动】观察地图,从不同时期地图可以看到政治如何变动?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教师活动】PPT展示出春秋列国形势图,学生通过图片,定位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形成时空观念。
【教师活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齐、晋、楚、吴、越、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统称为春秋五霸。特点:王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争霸。
【教师活动】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趣多小诸侯国消失了。通过教材学习“战国七雄”的概念。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特点: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局部统一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遥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食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教师活动】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思考战国初期的时代特征是?
【学生活动】礼崩乐坏、兼并战争频繁、政治变革。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谷梁传》
材料二 五年,(晋献公)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史记·晋世家》
材料三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左传》
【教师讲述】华夷分离、华夷异制→华夷相攻
【教师活动】相较于左图,右图有何不同?
左图: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
右图: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
【教师活动】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通过教材理解“华夏认同”的概念及现象。
3.华夏认同:
(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族,在频繁来往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找出经济发展的表现。
1.经济发展:
(1)农业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铁制工具牛尊
②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手工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2.变法运动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变法运动的背景。
(1)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纷纷改革变法。
(2)代表——商鞅变法
【教师活动】PPT展示商鞅图片,帮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形象概念。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商鞅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变法举措。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①内容:
A.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B.政治上: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十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C.军事上: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并思考,商鞅变法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思考。
②影响:
A.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B.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教师活动】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孔子
【教师活动】PPT展示孔子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PPT展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讲解,配以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
思想主张 内容 作用
思想核心 “仁”,即关爱他人,反动苛政和任意刑杀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治国理念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具有保守性),同时也承认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成就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有利于学术下移。
文化贡献 整理六经 有利于文化传承
2.老子
【教师活动】PPT展示老子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PPT逐条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并配以相关史料进行讲解。
(1)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抽象的“道”。
(2)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3)治国理念: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妄为),小国寡民。
四、百家争鸣
【教师活动】PPT展示百家争鸣的历史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组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材料 应该说,战国“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不仅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也不仅“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首次历史大展现,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堪称文化发展的光辉典范。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东周春秋时期,为之莫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教师活动】材料反映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背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3)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形成。
(4)文化上:私学兴盛,学术下移。
(5)阶层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6)直接原因: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2.代表人物及主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完成下面表格。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性善论、提倡“仁政”
荀子 性恶论、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3.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百家争鸣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型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五、课后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它上承西周,下启秦汉。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不渐,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礼崩乐坏,原有的制度和社会格局逐步瓦解。但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发展的年代,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思想上,因为原有体制的崩溃,思想有了大发展的机会,莫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战乱的社会背景下,各国积极实行变法,新的政治体制在酝酸发展,这种变革也为中国从分裂割据再次走向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六、板书设计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2.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老子的思想主张
四、百家争鸣
1.背景
2.代表学派: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
3.影响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