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13: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内容,认识宋初“家法”对宋代及后世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了解两宋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和平交往为主,同时通过各民族政权的分布,培养空间观念。
3.了解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理解两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加深对改革问题的认识。
4.了解岳飞抗金斗争的相关史实,认识岳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内容、王安石变法。
难点:理解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历史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赵匡胤其人——五代时,朝代更迭频繁,“兵强马壮”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似乎又一个五代故事在上演。然而,赵匡胤不仅仅掌握军权,还是一个喜爱读书,处事严谨,工于心计的人。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随周世宗出征,有人向世宗告密说,赵匡胤私自携带财物数车。世宗遣人查验,发现赵匡胤所带全部是书籍,别无他物。赵匡胤知道周世宗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君主,便解释说,我才疏学浅,怕有违您的信任,所以多读书,以增长知识报效朝廷。经过他的这样一番解释,不但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野心,还博得了世宗的连声费扬。从中不难看出,赵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养武夫。
虽然赵宋王朝最终未能完成大一统,还担着“积贫积弱”的罪名,但宋太祖在既不杀一名功臣,也没有“乱世用重典”的前提下,使政权奇迹般地获得稳定,而且两宋也没有出现汉、唐时候经常出现的宰执篡权、宦官专政、外戚用事、地方割据、“女色之祸”,甚至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显然与北宋前期政治、军事制度革新有着莫大的干系。
【教师活动】通过一则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赵匡的了解和认识,引入新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新课讲授】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师活动】
1.宋初实行集权措施的原因:
材料一 因为在夺取政权之初,对内部的篡夺成风的局势必须刹住,对外部的分崩离析局面也必须加以结束,而且还要防范其重演。所以,赵匡肌在即位之后,在政治、军事和财政经济诸方面的立法都贯穿着一个总的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邓广铭:《宋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初专制集权加强的背景和原则。
参考答案:背景:吸取五代以来的教训。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2.措施
【教师活动】如果你是赵匡胤,吸取教训后的你会通过何种方式来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呢?
【教师活动】通过PPT讲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守内虚外
材料二 所以他即位后,第一步就是整顿禁军,剥夺为他打天下的将领们的兵权,又不想效法刘邦大杀功臣的做法,用高官厚禄作为交换条件,一手策划了“杯酒释兵权”的喜剧让石守信等将领自动交出兵权。随后又从制度上对禁军加以整顿;降低禁军统帅的地位,疏离禁军将领与士兵的关系,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禁军数量多力量强,待遇最好;厢军(地方军)待遇差,从不训练;乡军(民兵)、蕃军(边境民族军)不是正规军,更不如厢军。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二,概括赵集中军权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措施:削夺统兵大将的兵权;整顿禁军,疏离兵将关系;强化中央军
事力量。原因: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夺权的教训
【教师活动】仅仅强化中央军事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赵匡还以“分化事权”为原则对各级行政机构进行改造使其互相牵制,达到集权于中央的目的。
(2)分化事权
材料三 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本来谏官之设,用意在纠绳天子,并不是用来纠绳宰相,对皇帝才称谏,而且谏官也明明是宰相的属官。现在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就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隶属于宰相了。而又是由皇帝所亲摧,不得用宰相所荐举,于是谏官遂转成并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教材第50页《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思考:宋代谏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变化:由宰相属官变为皇帝亲擢;由纠绳天子变为纠绳宰相。
说明:皇权得到强化
【教师活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同时,宋代也强化了中央集权建设,地方行政制度有了新发展。
材料四 当时有一些知州,对通判避之唯恐不及。欧阳修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叫作钱昆的少卿,是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欧阳修《归田录》)成为一时之笑谈。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刻》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教材第50页《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思考:通判具有怎样的职能 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职能:监督知州。作用:与知州形成相互制约,加强中央集权
(3)重文抑武
材料五 入宋,最高统治者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确实有了很大改多,一是对他们不杀少辱,待之以礼:二是通过科举,广泛吸收知识分子进入任途,寄之以重任,委之以大命,在经济上也照顾有加;三是允许文臣广泛发表意见和上书言事,即使言辞激节,一般都能容忍;四是在君臣关系上,相对显得“平等”,他们可以同坐共来,脱去外衣,一就饮酒,一起欣赏官女歌舞。
——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革新》
材料六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各将官的兵权削了,武臣不再带兵,自然也不准再管地方民政。这些勤臣武官,也在长期混乱中厌倦了,觉悟了,不再争持。他们仅拥一官号,中央替他们在首都供给了大的宅第,丰厚的俸禄,叫他们安住下来。比知你是江苏督军,中央还是保留你江苏督军的名街,但请你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了。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这些知州知府,本来另有官街,都是中央官,带着一个知某州某府事的临时差遣。他的本职还是一中央官,而暂去管某州某府的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教师设问:阅读材料五、六,概括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表现:不杀少辱士大夫,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文人言论相对自由,提高文臣地位;削夺武将兵权,文臣做地方官,实行官、职与差遣分离制度。
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升士大夫地位,利于文化发展;降低行政效率,造成官员冗滥。
3.影响
【教师活动】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教师活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致使宋代后期的统治遭受巨大压力,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找出问题。
1.边防压力
(1)契丹: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北宋曾两次发起战争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币”。
(2)西夏:北宋与西夏的斗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教师活动】对于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大家认同吗 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同,避免了战争,促使国家稳定,缓和民族关系,促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不认同,财政负担大,百姓生活困苦,加重积贫积弱的状况;在外族面前太过懦弱容易失掉威严;用钱财买不来人心,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2.财政危机
材料七 然而,兵权收上来之后,旁生出另外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中央从此要养兵,宋朝养兵140万,是历代养兵最多的……这140万个精壮汉子,加上马匹粮草,基本上就把中央财政给吃了个大半。所以,朱嘉就说:“自本朝罢了藩镇,州郡之财已多归于上。……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即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用在了军费开支上。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八 许多人都知道,历史上宋朝官员的俸禄最为丰厚,以致清代的赵翼在《二史札记》中惊呼“宋制禄之厚!”北宋元丰改制之后,官员领双俸:“本俸”与“职钱”,其中宰相的月薪为本俸400贯、职钱50贯,此外,还有各种补贴,如“餐钱”(餐饮补贴)、“薪炭钱”(燃料补贴)、“乌粟”(养马补贴)、“像人衣粮”(保姆补贴),以及“养廉钱”(职田租金)等,加起来不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会少于600贯。宋朝一名知府(知州)的月薪租金及各种补贴,大概也有500贯上下,相当于年薪40万美元,跟美国总统的年薪差不多。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刻》
【教师活动】概括指出材料反映了宋代的哪些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影响。
参考答案:现象:冗兵、冗官、冗费;影响: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教师活动】由于宋初加强专制集权建设的需要,北宋政府通过科举制度、恩荫
制度及其他途径,广纳士人,因此,官僚人数激增,官僚机构臃肿,政府因此需要支付巨额官俸开支。集中兵权和养兵制的推行,使得北宋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巨额的军饷开支也成为北宋又一项财政负担。官俸、军饷再加上每年付给辽、夏的岁币,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不断加深。
(1)养兵:北宋军队通过招募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乱,军费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
(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契丹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紫,率敛日重。官走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
学生活动:北宋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有西夏、辽威胁北宋安全;战争连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王安石变法
【教师活动】北宋中期,随着社会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加深,朝廷中一些进步官员意识到,不能再因循守旧,应采取措施革除弊政。范仲淹逐渐成为改革的核心人物。
1.“庆历新政”
材料十 范仲淹从整顿官僚机构,完备官僚制度入手,进行广泛的政治改革。他与富驾联名向皇帝提出《答手诏条陈十事》,涉及官僚政治的许多方面,例如:改革官僚单纯论资排辈升迁的“磨勘法”;限制官僚子弟不通过科举即可为官的“恩荫”“任子”特权;改革科举考试专以辞赋、墨义取士的旧制,改为注重策论(政治实务)与经义(政治理论)等等。继经)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教师活动】概括指出“庆历新政”的背景和改革内容。并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
(1)新政背景:内忧外患
①内忧: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
②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2)中心措施:整顿吏治。
范仲淹像
(3)主要内容
①改革文官:改革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②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③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④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
⑤“减徭役”,重农桑。
(4)结果:失败。
(5)失败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教师活动】“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继续恶化,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宋仁宗统治的最后十多年中,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王安石逐渐从诸多改革派官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改革的核心人物。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三冗”问题突出,影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2)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内容
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作用及后果
①作用: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后果: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投(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提示:(1)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2)富国之术: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之术: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育才之术: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制度。
四、南宋的偏安
【教师活动】变法没能止住北宋持续的统治危机,北宋离灭亡越来越近,直至被南宋迭代。那南宋接手后的统治如何?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一探究竟。
1.靖康之变及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所灭,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教师活动】赵构是徽宗的第九子,由于侥幸逃过靖康之祸,在宋廷旧臣的拥戴下,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改元建炎,赵构便是宋高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
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
这首词反映了岳飞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教师活动】这首《满江红》写于1139 年,岳飞上表反对议和之后,凭栏远眺
不禁心生感慨,遂作此词。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起用主战派李纲为相。这时河北、河东地区都有忠义民兵抗击人侵的金军。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追随宗泽投身于抗金斗争。由于他作战勇敢,富于谋略,屡立战功。绍兴十年(1140),完颜几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鄙城、颖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岳飞旋即遭秦桧等人的诬陷人狱。1141 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2.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岳飞被南宋朝廷杀害。
3.偏安一隅:南宋统治稳定后,将都城定在临安。宋金之间仍然时有战争发生,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格局。
五、课后总结
宋初的政治、军事制度建设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对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对此后元明清三代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和巩固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贯穿整个两宋的发展过程,包括此后变法的失败和边疆危机的加深都与之有着深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2.措施
3.影响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2.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2)内容(3)作用及后果
四、南宋的偏安
1.靖康之变及南宋的建立
2.绍兴和议
3.偏安一隅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