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22: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材料阅读,了解辽宋夏金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的表现,了解宋元典型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具体史实。
2.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探究,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届大多处于社会分裂,但经济仍然取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尝试运用时空观念架构知识体系,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3.通过辽宋夏金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感知各民族在完成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涵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分析经济和社会变化产生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 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汗国所见到的富庶景象令他瞪目。他说,那里人户“繁多”乡村“景色宜人”城市“广大庄严”,土地“精耕细作”,“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当他的驳船在大运河上航行时,只见“沿河城市、村庄甚众,到处皆有民居,要说人家尽枕河大概也不为过。沿途物资——米、面、肉、鱼、水果、时蔬、葡萄美酒之属,供给一应充足,且价格极廉”。城市居民“恃工商为活,商货繁盛,人民赖之收入甚丰,舟船往来不绝”。
——[加]卜正民主编,[加]卜正民著,潘玮琳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教师活动】马可·波罗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繁盛景象 繁盛体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朝代:元朝。体现:人口众多,城市繁荣,农业发达,物资丰盈,交通航运业繁荣
【教师活动】马可·波罗行走在元帝国的土地上,漂流在元帝国的河流上,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如此盛景奇迹,不似在人间,令他恍若置身于唐代诗歌中的官殿华厦,其繁荣程度已大大刷新了欧洲人的认知,极大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今天的人们无数次地质疑马可·波罗对元朝的描述过分夸大,当时的元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到底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新课讲述】
1.农业
【教师活动】宋朝的农业发展首先表现在传统粮食作物水稻的广泛种植上。
材料二 中国种植的稻米几乎都是水稻。水稻的种植必须要挖渠灌溉,种植水稻也需要有相当的经验、知识以及较多的劳力。农民要静心照看稻苗和苗床,在幼苗移栽前田地还要进行锄草、耕耙,收割之前还要对稻子进行不断的看护,不时地灌溉田地。稻作农业导致了许多农具的发明,如翻转犁和专门的耙、镰刀;稻作农业也需要有专门的耕种技术。
——[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李文峰译,邵君安校《儒家统治的时
代:宋的转型》
【教师活动】水稻的广泛种植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农业耕作技术、灌溉、农具都有很大的进步
【教师活动】宋朝农业耕作技术、灌溉、农具的进步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而传统农业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除此之外,农业发展还出现了些新的变化,促进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冲击和突破。
材料三 全国垦地面积从太宗至道二年(996 年)的 3125 251顷增加到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4116 556 顷,这中间还不包括数量甚多的隐漏和不纳税的土地。随着垦田面积扩大,户口数也大幅度增加,至道三年全国共有主客户 4132 576 户,到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增加到 20019 050户,若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当在一亿以上。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四 同时,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利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吴象婴校:《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和教材列举宋代农业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新变化:课税农地达到新高;农业人口增加;农业耕地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原因:政府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行政整治;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复种制在南方的普及;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的出现等。
【教师活动】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满足人民温饱需要种植粮食的土地后,甚至出现了剩余的土地,那么剩余的土地去种什么呢?
学生活动:种植经济作物
【教师活动】对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出示材料及图片:
材料五 (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附件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王祯《农书》
黄道婆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壁画
【教师活动】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宋代的棉纺织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元世祖在江南各地设置“木棉提举司”,专门督课棉植,征收帛布。元朝的黄道婆传播植棉技术,还对家乡落后的纺织工具进行了改革。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2.手工业
【教师活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一个代表,那么宋元时期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五大名窑,风格各异,色彩多变,大量出口海外。
【教师活动】宋朝的矿冶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煤的开采量很大,煤在当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学生活动:用作燃料。
出示材料:材料七
元丰元年(1078),在京东西路(徐州)西南的白土镇发现了高质量的煤炭蕴藏,开采后“治铁作兵,犀利胜常”。于是该地数十个治铁作坊纷纷改用新燃料,结果炉温提高,冶铸效率和质重提升,使徐州制造的兵器和上供铁品“为数浩瀚”。
——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
【教师活动】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宋朝时煤炭不仅成为居民使用的燃料,而且是冶炼金属的重要燃料。金属冶炼由于燃料的改善,提高了炉温,使得金属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教师活动】宋元时期的手工业除了制瓷业、矿冶业与以往朝代有大幅提升外,在印刷业方面也有很大改进。
宋刻本《医说》
【教师活动】印刷业在宋元时期的迅猛发展,有利的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出示材料:
材料八 宋朝商业,在唐朝后期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农业的进步,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等也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的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这都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
奢侈品在商品总重中虽占一定比例,但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仍然占据了市场流通总额的大部分。
商业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或墟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些较大的区域市场。商品流通已不限于州县的狭小范同,而相当多地在各大区域内互通有无。
——张国刚 张帆 李伯重《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下册)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以上材料总结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除此之外,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非常活跃。那么榷场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教师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了纸币应运而生。
出示图片:
两宋纸币钞版拓片 元朝纸币中统元宝钞票
【教师活动】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海外贸易方面。
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海外贸易,特别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老师给出的地图,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宋元海外贸易的情况。
学生活动:外贸税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广州、泉州等外贸港口城市发达。
【教师活动】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兴盛。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北宋都城东京有哪些特点?
出示图片及材料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九 一直南曲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教师活动】宋朝城市的兴盛非常引人注目,元朝时的元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在大都市场做生意的不但有中国境内南北的豪商巨贾,而且还有远自中亚、南亚的商人,“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成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教师活动】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经济重心也完成了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
出示地图:
材料十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辽、西夏、金不断南侵,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而宋王朝却实施妥协退让的政策,直到最后,北宋南渡,促使了历史上第五次北方人的大迁徙。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很大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南宋完成经济中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历代的开发,为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北方经济凋敝,水旱灾害严重;不同朝代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宋统治者提倡发展生产,奖励农耕等
【教师活动】户口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
材料十一 (宋代)在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的两浙路,是丰腴的谷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邓广铭等《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枢纽,无论是人口、税颜、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上宪群《中国通史》
【教师活动】从粮食产量上看,南方的长江下游和太湖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讨论分析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活动】老师来总结一下,原因主要有:
第一,江南地区长期的相对稳定是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并超过北方的最重妥的社会原因。
第二,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是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第四,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活动】元朝时,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都集中在江南。为方便将南方财富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南方的粮食。
【教师活动】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出示材料:
材料十二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朝(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後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教师活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的做法,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南宋以来,南方尤其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聚集地区。
【教师活动】辽宋夏金元使其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十三 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士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为应对这一新的社会变化,宋代政府开始有专门针对救济贫弱老者的政策出台。
——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年第 23期
【教师活动】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社会结构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原因有哪些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参考答案:变化:豪门阶层衰落,平民阶层兴起,都市贫民阶层出现。
原因:商业经济的繁荣,使社会上出现了贫民阶层;科举考试和婚姻不问家世,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
举措:开始有专门针对救济贫弱老者的政策出台。
材料十四 由于商品经济是一种富于分化的经济形式,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财富的两极分化,……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及其分离,旧有的等级制度便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也再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在社会流动和分层的过程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富人阶层就是财富力量的集中表现。
——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载《文史哲》2005
【教师活动】通过材料从唐到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哪种新的社会力量
学生活动:富民
材料十五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载《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2期
【教师活动】两宋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从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歧视到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巨大的提高,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
问题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下材料进行合作探究:为什么政治、军事上积贫积弱的宋朝经济却飞速发展
材料十六 总的来说,有几个原因导致了宋代经济表现优异。首先是提供赋税且登记在册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从 959 年占国家领土面积的 2.5%增加到 1021 年的13%——这对宋代的繁荣起到了保障作用。土地登记和同步进行的税制改革使自耕农(占1078 年农户总数的 66%)成为宋代农业的支柱。农业经济的兴盛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新工具产生了需求。而技术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需要有高效的采矿方法,这就促进了铜、铁产量的提高。当这些金属的产量迅速提高时,就会被大规模地铸造成钱币钱币是快速发展的全国性市场进行交换的重要媒介。
——[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李文峰译,邵君安校:《儒家统治的时
代:宋的转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年,第 227页
材料十七 此外,宋朝统治者对经济法制也较为重视,宋太祖、太宗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直接影响了后世各代皇帝,仁宗即指出“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神宗也认为“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上述经济思想和法律思想对宋朝经济立法具有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
——金亮新:《宋朝经济立法探析》,载《北方经济》2008 年第9期
【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分析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登记在册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土地登记和税制改革使自耕农成为宋代农业的支柱;经济的兴盛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新工具产生了需求;钱币是快速发展的全国性市场进行交换的重要媒介;宋朝活跃的经济思想和较为完整的而经济立法。
五、课后总结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来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国家统一大业应该在两宋时期完成,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是阻碍统一的因素。实际上,辽夏金元这些民族政权不是个别狭隘民族主义者所认为的大一统过程中的插曲,而是担当起正面积极作用的角色,有他们和宋王朝一起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中国实现了从“小中国”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
六、板书设计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稻麦复种制
(2)经济作物种植:棉花、茶叶
(3)边疆农业的得到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
(1)制瓷业:五大名窑;出口海外
(2)矿冶业:煤作燃料
(3)印刷业:文化普及、促进造纸业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1.商品经济发展:基层市场、榷场
2.纸币的流通
3.海外贸易繁荣
4.城市兴盛
三、经济中心南移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四、社会的变化
1.社会观念淡化
2.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平等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