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电子下电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电子下电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7 21:10:04

文档简介

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家庭采访或社会调查。2、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如以前的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以及反映人民生活面貌的照片、报刊、实物等。3、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历史。用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布置展板,举办展览会;将调查结果写成论文,加深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认识。4、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告诉学生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准备调查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家庭采访或社会调查。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反映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包括新老照片、图片、报刊、书籍等,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服用品等。
教 学 过 程
1、不同形式的交流。2、展览形式:全班同学分成衣食住行用五个小组,将收集到的票证、照片、实物等材料按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布置成展板,写好解说词。每组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演示讲解。3、调查报告形式:根据家庭采访和社会调查的资源共享料,加上自已的感想和建议,写成调查报告。教师评阅后,挑选优秀作品,在学习园地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板书设计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建议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讨论改革以及模仿和学习他人长处的积极作用。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事迹并借此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的史实,懂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穆罕穆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在了解大化改新等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在逆境核危机中学习他人的长处的优良品质。
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比中国隋唐与大化改革的日本,进一步学习大化改革时日本的状况,再来让学生了解一下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的具体情况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二、新课:(一)、善于模仿的民族大化改新的内容、性质、作用。讨论: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二)、“安拉”的使者提问: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从穆罕默德创建的过程。你有何启示?介绍一下《古兰经》(三)大漠中的帝国讨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成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将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穆罕穆德的主要活动,因此,教学中着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已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 见课后
板书设计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一、 善于模仿的民族 1、大化改新的日本 2、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 3、大化改新的性质影响 二、大漠中的帝国 1、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3、说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5、了解佛教的兴起。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2、利用地图,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了的历史见证。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2、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录主奴役和统治人了的工具。
教学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佛教。
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粗略情况,并了解佛教的兴起。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提问: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布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吗?通过学生回答,进而引入本课: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二、新课:(一)、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利用地图,让学生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尼罗河的流向。进行老师讲述古代埃及劳动人了充分利用尼罗河的有利条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古代埃及文明。注意: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的国家之一。2、神奇的金字塔引导学生归纳: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法老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它那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二)、《汉谟拉比法典》1、巴比伦王国的建立由学生看书讲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2、《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引导学生思考《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的残酷性。注: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对西亚的成文法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法典作用的理解。(三)、“种姓”的国度1、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在雅利安人由原始社会过渡过程中形成的。指出:种姓制度是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2、佛教的产生和传播提问:1、种姓制度人为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2、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有哪些局限性?
课堂小结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进了浓郁的发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四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流、西亚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形成。奴隶主贵族未来哦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作业设计 作业:课后练习、《伴你学历史》
板书设计 第17课 大河流翼的文明曙光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叫奴隶制国家的统一 2、神奇的金字塔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三、“种姓”的国度 1、印度的种姓制度 2、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2、初步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历史录象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兴起的原因。2、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邻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通过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从“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斗争,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二、新课:(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引导学生看书,思考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此后由教师讲述本节内容,“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一六通知”。:引导学生思考2、“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二)全面内乱引导学生先看本节内容,了解当时的红卫兵运动。然后由教师讲解,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打倒一切”、制造全面内乱的目的是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思考: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已遭受严重的破坏。(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由学生先阅读本节。由学生讲述“四五运动”的内容。然后教师强调: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讲了“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要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从“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斗争,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作业设计 课后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一、“文化大革命” 1966年的发动二、全面内乱 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四人帮”的粉碎
教学后记
PAGE
3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二、过程与方法:绘制知识线索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
教学难点 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二、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总结: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成就,但毕竟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难免存在不足,这也正说明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党领导我们在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实现这一目标。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主人,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勤奋学习,胸怀大志,为实现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作业设计 课后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3------57 “一五计划”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5年底中国步入社会主义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培养民主意识;通过认识布匿战争的双重后果,初步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2、通过了解地中海文明,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国际意识。教学方法:识图法、讨论法、讲故事、阅读法学习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书本,认识地图,进而对讨论古代希腊文明,并通过讲故事结束本课。
教学重点 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和布匿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1、通过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通过讲述三次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简要过程和原因,明白一个王朝或文明盛极而衰的道理,并归纳世界早期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进而引入对古希腊文明的学习,即学习: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二、新课:(一)、西方文明的摇篮首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希腊半岛、罗马的地理位置等,并说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第二、对比古希腊及古中国的差异,讨论并了解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教师总结:希腊文明具有鲜明的海洋性质,它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所产生的价值观念都与地理环境有关。罗马人征服地中海以后,罗马文明在众多方面承袭了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从而得出,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二)、“全希腊的学校”此节教学如下:第一、运用讲故事法重点介绍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三)、追求“伟大”的罗马此节教学如下:首先,教师应说明罗马共和国在古罗马中的地位及其建立和扩张的基本情况。第二、引导学生阅读“布匿战争”有关史实,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第三、由教师讲述布匿战争给罗马共和国带来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第四、介绍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课堂小结 文明形成之时,国家的最初的形式一般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继之是地域辽阔的王国,然后是大一统的帝国。这是世界早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 1、希腊是文明摇篮的原因 2、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3、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4、希腊文明的继续 二、“全希腊的学校” 1、雅典在希腊诸城帮中的地位 2、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3、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 4、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确评价 三、追求“伟大的罗马”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侯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知道世界三大主要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3、说说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2、通过讲述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自学法学习指导方法: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下,认识到本节中的主要知识面,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教学重点 人类的种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教学难点 从从猿到人的进化。
教学方法 1、结合世界地图,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及形成情况,提高读图能力,增强空间概念。2、通过合理分析,大胆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情景,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2、通过合理分析,大胆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情景,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教 学 过 程
(一)、我们从哪里来1、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注意引导学生探究人类起源说之谜?2、从猿到人的进化教师简要阐述即可。(二)、人类的种族1、世界三大人种请学生结合世界地图,联系实际,说说世界上有哪几个人种,每个人种的体质特点和分布情况。2、种族形成的原因未解之谜,请学生开动脑筋,揭开谜底。(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1、母系氏族公社2、父系氏族公社3、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课堂小结 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发展来的。不同的人种是人类进化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形成的。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社会,以后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作业设计 作业:《伴你读历史》、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1、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 2、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人类的种族 1、世界三大人种 2、种族形成的原因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利 1、母系氏族公社 2、父系氏族公社 3、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五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学习与探究之一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2、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3、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4、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旨在塑成公平竟争的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5、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立场,焕发出民族意识和情感,摆脱狭隘的民族观念,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分布图》学生准备:适当搜集一些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物品
教学难点 怎样组织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由主持人致发言词,宣讲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由学生演历史短剧:解放前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进入活动的主题:演讲擂台赛共分五小组,各小组的忠心发言人进行演讲,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各省级民族自治区建立、发展情况,对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介绍其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以此展现56个民族的共同开拓、共同塑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评委根据各小组成员在擂台赛中表现进行打分,设置多种奖项。最后,在歌曲《爱我中华》的音乐背景中,主持人总结,正是56个民族汇聚在一起,交融相处,声声不息,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保障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今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学生从中获得很多。首先从知识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同时,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重要民族制度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0课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学习与探究之二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感悟他们的艰难创业、廉洁奉公、奉献为了、科学求真等伟大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并主动、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已成长的指导和动力。寻代自已身边的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品德。学习查找、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积极合作、主动交流的意识。
教 学 过 程
活动过程:1、组内活动:组内交流搜集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汇编,并概括他们的优秀品质。组内交流个人的思考和认识。讨论:1、这些英雄人物大多来自于普通人,他们是怎样成为英雄人物的?2、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在今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需要继承发扬?3、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4、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人具备了类拟的品质?将以上活动的记录整理成稿,推选一名同学在班上演讲。2、班组交流,举行“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主题活动。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演讲,可包括英雄人物主要的事迹、品质和本组在讨论中的认识等内容。各组组长汇报本组活动情况。共同概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3、延续活动。就最敬佩的一位英雄人物或最欣赏的一种优秀品质,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活动,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和优秀品质,发现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已成长的指导和动力。绝大多数英雄都是由平凡的人成长而成的。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源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他们的坚定执着。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每一个同学通过自已的努力,都能够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10课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学习与探究之二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备课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直到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导言,进而学习本课: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节。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导学生说出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提问:1)、谁能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3)、哪一次会议上决定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回答后即可总结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进行拨乱反正。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先让学生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再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提问:中国农业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答:党和国家正确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中国人民的勤劳。教师适当引导讲解。(三)、对外开放的窗口先让学生齐声朗诵邓小平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并请学生讨论上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师从而强调说明我们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指导学生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指导学生区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并讨论:经济特区为什么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众多在外侨胞,毗邻港澳国际市场)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1、通过恢复中国代表权决议的联合国大会是:A、第20届   B、第25届   C、第26届  D、第28届2、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3、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4、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二、填空题4、(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个开放的“窗口”。5、(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板书设计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 年产承包责任制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0五个经特区设立 1984又开14个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二、过程与方法: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感知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历史知识的学习。把握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一、引入: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二、新课:(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思考: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公正、合理、平等、互利。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局面。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1、2题
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12同印度代表谈判中提出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955、4在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地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从而引入新课: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二、新课:(一)、稳定物价之战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二)、农民的翻身解放由教师讲述。主要讲清三个问题:1、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土地改革的经过。3、土地改革的意义。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了解朝鲜的由来。1、抗美援朝提问:1、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近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抗美援朝过程:由教师讲述,并引用几个英雄事迹插入讲解,从而反映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与残酷,同时展现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与学生共同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四)畅所欲言: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学生谈一谈自已的感受,如何在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向志愿军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空请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些列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些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作业设计 课后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 烂摊子二、农民翻身解放 195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廷帝国强盛的表现。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了解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考查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讨论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昭示人们: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拜占庭帝国是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兴衰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教学难点 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让学生先阅读,然后由教师讲述罗马帝国的兴衰,并要求学生总结其历史教训,并通过其衰落的原因与中国鸦片战争相比较,找出其相同原因,由此让学生萌发出深刻的启示。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让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二、新课:(一)、强盛的帝国先由教师讲述古罗马帝国分裂和拜占廷帝国建立的具体情况。再由学生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启发学生思考有利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由学生列举帝国强盛的表现。(二)、可悲的衰亡让学生自已阅读,并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三)、深刻的启示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拜占廷帝国为何会由盛而衰?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师生展开讨论。引申:联系已学过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命运,比照拜占廷的历史命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认识到:一种文明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够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两大州交界处,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是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落后了。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作业设计 见课后
板书设计 第 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 1、罗马帝国的分裂 2、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3、拜占庭帝国的兴盛 二、可悲的衰亡 1、帝国的衰落 2、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3、拜占庭敌国的灭亡 三、深刻的启示 1、拜占庭帝国兴盛的原因 2、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教学后记
PAGE
1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7-10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到充满血泪、屈辱、抗争的中国近代史,学生在情感上由引以为豪到引以为鉴,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学生开始自觉深入地思考许多历史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
从上学期“大光杯”竞赛来看,四个班中八7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八9班取得了年级组第三名。本学期仍然举行竞赛,这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契机。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 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和世界古代历史两个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前三个单元内容是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古代史,设置为两个单元,简洁、清楚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古代文明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跳跃性明显。叙述从人类产生到1500年这一时段古代文明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其中包括世界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内容线索纷繁复杂。
三、 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 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3.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4.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4.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 时 间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3.5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1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学习与探究之一 1 3.24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1 3.25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1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1
第10课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学习与探究之二 1 4.9
课 题 课时 时 间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4.10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1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学习与探究之三 1 4.28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1 5.8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1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1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1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1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1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学习与探究之四 1 6.6
课 题 课时 时 间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1 6.7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1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学习与探究之五 1 6.16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面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2、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3、利用人力资源,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2、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是了解中共八大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知道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发展,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2、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3、中共八大会议的历史意义讨论:1、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哪些初步成果?2、如果下面的历史是按中共八大所探索的道路走又将会怎样?(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讨论:1、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国民经济的调整理清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七千人大会和国民经济的复苏。
课堂小结 本课主讲了中共八大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作业设计 课后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956.9.15----27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全面展开 严重后果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八字方针的提出 1962年七千人会议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的文字是楔文字和象形文字,了解这两种文字的特点。2、列举出《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古典文学戏剧作品,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3、列举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了解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二、过程与方法:1、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2、讲述几个古典文学戏剧作品中的故事,或观看有关影视片、歌剧演出的片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很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2、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并加以吸收。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和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认识到人类的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名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教学难点 能否主动感受古代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尝试寻找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不同结果。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故事法、阅读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提要。二、新课:(一)、最早的文字让学生先阅读此节,思考几个问题: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作为“文字”?2、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字?学生回答后,指出:能否拥有和使用文字,是人和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认识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既可以表达一定的含义,又有一定的发音,都是象形的2、不同点:楔形文字因书写的原因,笔画像楔子。(二)、文学的基石在学生阅读后,让其认识到世界的古代文学:1、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得赛〉2、古希腊的悲剧: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特洛伊妇女》3、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三、凝固的艺术本节可通过书中的图片欣赏,比较直观的情境中感受美,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并体会由此传递宾政治、经济、艺术成就等各种信息。
课堂小结 主介绍了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和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业设计 见课后
板书设计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 2、象形文字 二、文学的基石 1、古稀腊得史诗创作 2、古希腊的悲剧新创作 3、《天方夜谭》 三、凝固的艺术古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2、巴黎圣母院 3、麦家清真寺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讲述丕平献土的故事,了解罗马教皇国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3、简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中国与西欧封建制度、封建城市的异同,认识封建社会的特点。2、阅读并搜索与基督教有关的书籍或资料(如《红与黑》《罗马教皇》等),加深对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地位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西欧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学习方法指导:本文主要通过学生阅读了解西欧的基督教文明,认识其文明的特点,讨论一些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结束此课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复习已学过的三大宗教的两个,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基督教文明。课题: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二、新课:先让学生阅读本课的所有内容,再详细介绍每一节内容:(一)、公爵与骑士的由来在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先回答几个问题:1、什么是查理。马特改革?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什么?3、西欧封建制度有何特点?回答以后,由教师讲述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做比较,着中讲述它们的不同点。回答一个问题:中古西欧贵族分成哪几个等级?(二)、欧洲的精神领袖由教师讲述基督教的形成和基本教义。再由学生讲述“丕平献土”的故事。认识一下罗马天主教对西欧历史的影响,并列出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特殊地位,最后联系实际:谈谈基督教对现代生活产生影响的事例(如公元纪年,圣诞节,礼拜等)。(三)、“中世纪的花朵”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古西欧城市的形成,并与古代东方的城市对比,指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作用、意义等。再次让学生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法国琅城人民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并引出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20课 西欧基督教的文明 一、公爵与骑士的由来 1、查理,马的改革 2、西欧的封建制 二、精神领袖 1、基督教的产生 2、“丕平献土” 3、罗马天主教会 三、“中世纪的花朵” 1、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2、琅城起义 3、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知道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何认识西藏和平解放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答:10月1日。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二、新课:(一)、筹建新中国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1、提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谈一谈: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西藏和平解放由教师讲述: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胜利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新中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西南地区,和平解放西藏的概况。
作业设计 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筹建新中国 1949、9第一届政协二、开国大典 1949、10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0、10 1951、10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学习与探究之五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杰出成就。进一步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了解古代科学同现代科学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学习古代科学家主动探索、积极求知、努力钻研、严谨执著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世界古代自然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物理、天文、生物、几何四个领域。可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收集各个领域的资料。2、收集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概括并编写出最能反映他们科学精神的小故事或小品,每组准备2-3个。
教 学 过 程
1、组内活动:整理本组收集到的探究领域的主要成就,选出其中的几项,形成文字、图文等多种方式的展示资料。组内通过故事会或编者按演小品进行交流,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了解他们求知探索的历程,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2、班级交流:举行“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每组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生动介绍世界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激发学科学、爱科学,努力求知的热情。也可介绍小组活动的基本过程、方式及其经验。也可自由发言。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杰出成就,学习古代科学家主动探索、积极求知、努力钻研、严谨执著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板书设计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 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要突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及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通过展现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来感受和体验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引导学生利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拼搏等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收集、展示一定的资料,通过分析资料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过程中主动质疑。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三个代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政党,因此,党一直把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地位。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在广大科学、教育、文艺工作者和体育健儿的努力下,我国的科教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板书) 讲授新课 一、抓住科技革命机遇 (板书)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 把他收集的当代科学家的事迹在课堂上讲出来。 (学生活动略)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指出:新中国有许多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奉献了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平凡的科学家和他不平凡的事迹。 (多媒体投影:《袁隆平在田间工作》) 教师:同学们认识他吗? (学生回答后,请一位同学介绍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教师:袁隆平1973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播放录制的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知识改变命运”中袁隆平的一席话 让学生谈谈感想。 (学生活动略) 教师:如果一个国家在21世纪不发展高新技术,这个国家会怎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取得了领先的优势。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出:1986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教师:你知道近几年,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纳米技术、“神舟5号”飞船等。 教师:为鼓励科学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国家还设立了一个奖,表扬每年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个奖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科学家获此殊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成都市也非常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还专门在西郊拨出一片土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答:高新区) 教师播放高新区的资料片,让学生观看后举出高新区有哪些企业,然后讨论这些企业与其他地方的企业有什么不同,这些企业的引进对成都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平常接触最多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什么? (学生答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什么便利 ”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密切相关)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板书) 教师:要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关键靠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学生认同,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此,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教师: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我国与此有关的法律叫什么 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学生回答后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义务教育法》实施前后 所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学生的入学率、失学率等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义务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关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表现有哪些 有何影响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文学体育事业百花齐放(板书)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后回答: 1.我国对文艺事业采取什么方针 起到什么作用 2.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广大青年喜爱的小说作品有哪些 3.我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是什么 近几年都有哪些作家获此殊荣 4.你知道“五个一工程”吗 它有何作用 5.解放前,中国人体质弱,被日本人称为什么 新中国体育事业实现了奥运会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届奥运会上 共获多少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代表团共获多少枚金牌 今年,中国体育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高兴和自豪的事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 教师让学生介绍其中一部小说的内容 并说说他还看过哪些小说。 教师让学生介绍他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可小结知识点,也可以谈自己在搜集材料、调查访问、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学习这一节课的启示和体会。 2.教师小结:总结本课学生的表现,如谁发言最积极、问题提得多、问题提得好,哪一个小组的课前准备最充分等等。教师小结以鼓励赞扬为主,对学生的一些不足提出建议。重申重点难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1.袁隆平 和“东方魔稻” 2.“八六三计划”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3.抓住信息化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3.发展高等教育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1.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 2.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基本史实,说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简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亚历山大、马可。波罗的材料,讲述他们的故事。分组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哪一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通过讨论,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平交往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各文明之间和平交往对文明扩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及意义。我们现代的人类文明是在过去个国家种族、各个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弄清来哦古代文明的交往情况,有助于我那哥们理解当今文明的发展。
教学难点 能否主动感受古代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先让学生阅读第五单元序言,再引入新的一课: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二、新课:(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本节学生自学。(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根据《古代亚欧国家》地图,学习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等内容,突出强调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埃及、巴比伦、波斯和印度都曾是东方文明古国,这必然会带来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大碰撞。再由学生讲演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最后用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来说明暴力冲撞之后的文明交往成果。(三)、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2、马可。波罗来华
课堂小结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各个文明之间冲撞交融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是文明叫我那个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作用的结果促使文明不断狂涨,使文明分散走向整体。
作业设计 见课后
板书设计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耕田人于牧羊人的冲突 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 1、西波战争 2、亚历山大东征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三、古代文明之间的冲突 1、阿拉伯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2、马可波罗来华
教学后记
PAGE
2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教学难点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让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台湾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导言,进而进入新课: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二、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说出“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后由教师讲述。(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首先先由学生说一说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原因。后由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记住主要内容,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2、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4、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5、港澳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基础是什么?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教师讲述本节的主要内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先请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关于台湾情况,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学生自学后教师讲述有关海峡两岸的现状及发展前途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统一的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度并繁荣发展,以其展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雄伟的蓝图
作业设计 《伴你读历史》、自我测评、材料阅读、第三单元练习
板书设计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教学方法 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家乡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银川、灵武等)发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听讲的过程中主动质疑。 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教 学 过 程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一些相应的课件,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直观认识。2、学生调查近些年来银川市的变化或自己家庭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的变化。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教师利用歌曲《好日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生:各抒己见。师:我国人民广泛传颂着这样一句话“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从邓小平同志领导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始的。学习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展示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期盼着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迈步前进。(引导学生简单介绍文化大革命的危害)生:(看书P59小字两段)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文革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百业待举,百废待兴。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活动一:(展示课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音像(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名记者来报导这件事情)。生:(看完录像)简单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师:(课件展示)(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设计两个活动,完成教学)师: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想一想上世纪我国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哪些弯路?(学生讨论)师: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 “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慢慢晃”(引导学生想一想: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为什么这样慢条斯理?)生:答师:大跃进,吃大锅饭,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于不干一个样,所以人们吃大锅饭是越吃越穷,越吃越懒,俗话说“穷则思变”,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饥饿地无法活下去的时候,村中的一群人开始行动起来了……生:齐读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家使用,收成在完成上交国家的、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大步迈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岗村承包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活动二:(展示课件)讨论—表格中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边欣赏边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概括: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活动三:“小记者行动”(展示课件:昨天、今天农民生活变化)学生结合课件内容,以家庭、学校或个人的吃、穿、住、用、行来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有两名学生作为记者采访同学或听课老师,说一说巨大的变化,畅所欲言。)师:简单评价学生发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乡镇企业异果突出,一批新型中小城镇随之生现,例如浙江温州的龙沧镇,被称为“中国第一农民城”,发展迅速。(三)对外开放的窗口过渡: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师:歌曲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怎样理解这句歌词?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圈”就是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师:引导学生看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展示课件:示意图)生: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陆师:为了扩大开放,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优惠的政策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重点强调宁夏的发展——展示课件:宁夏的过去与今天)。总结:今天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所取得的成就都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 今天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所取得的成就都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作业设计 1、整理本节课的读书笔记。2、结合宁夏的发展,谈一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板书设计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 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岗生产队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0 1984 1990
教学后记
PAGE
3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学习与探究之四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三大人种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三大人种的历史资料,学习查阅历史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活动,养成自主学习、合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加深对三大人种特征的印象,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和兴趣,提高表演能力和再现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应比较详尽地介绍三大人种的起源、基本特征、历史发展及其分布情况,为本节活动课做好铺垫。提前布置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掌握三大人种的突出特征。
教 学 过 程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PAGE
1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二、过程与方法:1、读书指导法,通过“你能说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具体事例吗”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业制度与观念变化的必然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中央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在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知道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难点 能否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书阅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首先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提问:“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迈向现代化的?”进而引入课题: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课,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再学习第一节的内容。二、新课:(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学生看完本节后,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等概念及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注: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国家。提问: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能举出实例。应用:针对班级中个人的民主与遵守班规的关系,阐述班级班风建设。初步了解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关系,以及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作用。(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让学生看完本节后,教师进而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了解以下几个内容(由教师讲述):1、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只要能说出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可(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2、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3、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强调:国家积极维护公民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利益。(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列举事例说明: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问讨论:1、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认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四)、高举伟大的旗帜让学生看书后,了解“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的提出和地位。(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形成。
作业设计 课本后材料阅读,自我测评,《伴你读历史》
板书设计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教学后记
PAGE
2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B.“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十分艰难
C.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D.改革开放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2.标志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中共十五大召开
3.我国最早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 )
A.深圳、珠海 B.汕头、广东
C.深圳、海南 D.厦门、福建
4.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5.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把“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视为毕生梦想的是( )
A.钱学森 B.杨振宁 C. 袁隆平 D.邓稼先
6.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零的突破是在( )
A.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B.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C.1996年汉城奥运会上 D.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
7.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是在中共(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8.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在辽宁开放的是( )
A.大连 B.丹东 C.葫芦岛 D.营口
9.在下列哪一年入学的儿童开始受到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保护?( )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二、简要回答(共30分)
10.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举例说明。
11.请你用图示法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2.列举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事实。
13.请你用表格的形式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史实(3例即可)。
三、材料解析(共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表
1)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共30分)
1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16.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再次重申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也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多次表示,欢迎认同 “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请回答:
(1)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例即可)
(2)中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3)大陆与台湾是怎样“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C 4.B 5.B 6.C 7.A 8.C 9.A 10.D
二、简要回答
11.如深圳原先只是一个边陲小镇。自创办特区后,深圳的主要经济指标每两年至两年半即翻一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的发展速度。短短的几年时间,深圳就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只要举出具体事例,说明某一特区的发展变化即可)
12.只要学生能用图示法展示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开放格局即可。
要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地理位置(大致位置)、名称准确无误,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设计有创意。地理位置、名称有误,酌情减分。
13.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恢复;据1999年统计,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达到194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我国设立学位制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14.
时 间 地 点 成 就 意 义
1959年 多特蒙德 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1984年 洛杉矶 在本届奥运会上夺金牌15枚 实现中国奥运史零的突破
2000年 悉尼 在本届奥运会上夺金牌23枚 实现了新的飞跃
15.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主题、调查目标、调查范围(或调查对象)、调查提纲、任务分工等。
三、材料解析
16.(1)信息:1976年和1979年小岗生产队在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六方面的不同数字信息。
(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出现了这种变化。
四、问题探究
17.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8.(1)如元朝时,元政府在台湾设置彭湖巡检司,管理彭湖和琉球;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局限于上述表述,只要举出相关事例如连战、宋楚瑜来访、两岸电视电影方面的合作,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大熊猫团团圆圆等三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