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认识南北生活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采集狩猎
采集狩猎
平均寿命仅13.5岁
平均寿命21.7岁
人工取火
天然火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什么后果(有哪些不便)?
后果:食物来源不稳定;人们居无定所;增加死亡的机率等。
导入新课
原始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ei si,一种农具),教民农作。
——《白虎通·号》
农业之神——炎帝(神农氏)
译文:
神农氏根据天时地利,发明制作耕作农具——耒耜,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什么是农业?
农业是主要以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主的生产事业。
距今约300万年
距今约10000年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启了农耕生活
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以采集渔猎为生。
1. 兴起时间:
距今约10000年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距今约20000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2)距今约10000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猜一猜这些农作物的名称?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sù]
[shǔ]
2. 农作物种植:
江西万年仙人洞
—吊桶环遗址
湖南道县
玉蟾岩遗址
浙江浦江
上山遗址
发现早期
栽培稻的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
发现栽培
粟和黍的
遗存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它们的人工栽培,
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
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北方地区
的先民
南方地区
的先民
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公元前10000年左右的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河北武安磁山发现丰富的粟灰,提供了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证据。(距今7300年左右)
耒耜耕作:
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
复原图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
刀耕火种:
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野草用作肥料,然后直接在燃烧过的地区播种的耕种方法。
3. 发展变化:
刀耕火种→耒耜耕作
标志
作用:
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聚落的发展
磨制石器的发展
4.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及其作用
我国境内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代 表 河姆渡遗址 (南方代表 ) 半坡遗址
(北方代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长江中下游
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干栏式房子有利于通风防潮,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
自然环境: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云南省傣族
竹楼房屋
1.居住环境
干( gàn )栏式建筑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示意图
榫(sǔn)卯(mǎo)结构
——建筑构件
河姆渡出土文物展览
推论:
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定居。
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1、人工栽培水稻;
2、养殖猪、狗、牛为主的家畜;
3、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狗的骨骼
牛骨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
原始农业、畜牧业
骨耜为河姆渡人大量使用的农具。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主要是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制作而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
河姆渡人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有闲暇时间追求 艺术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鼎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骨哨
河姆渡遗址出土玉器
原始手工业
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运用雕刻艺术;
使用天然漆。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河姆渡漆碗
推论:
——木 桨
河姆渡出土文物展览
、小陶舟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
残长 63厘米, 宽 12.2厘米,厚 2.1厘米
长7.7厘米,高3厘米,宽2.8厘米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居住房屋
原始 农耕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其他方面
距今约7000年左右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水稻
磨制石器 骨耜
猪、狗、水牛
陶器 玉器 乐器骨哨 象牙雕刻 天然漆
木结构水井
归纳: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自然环境:
地处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原因: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1.居住环境
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建筑复原图
三、半坡人的生活
石铲(翻土)
石刀
石锥
2.农作物种植
骨鱼叉
骨鱼钩
捕鱼工具
弓箭
石球
狩猎工具
石锥
石锛
石刀
石凿
半坡人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3.生产工具
骨制箭头
陶球、石球
石飞索
半坡人可以制造用骨制鱼钩鱼叉、弓箭、长矛、石球,用来渔猎。
骨鱼叉
骨鱼钩
尖底瓶
三角纹彩陶钵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的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
4.手工业
半坡居民使用尖底瓶汲水想象图
半坡出土尖底瓶
骨针
陶纺轮
半坡人已经会纺织、制衣
乐器
4.手工业
埙(xūn)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半坡农耕生活想象图
归纳:半坡居民的生活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居住房屋
原始 农耕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其他方面
距今约6000年左右
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建筑
粟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猪、狗
彩陶 装饰品 乐器 纺织 制衣
用弓箭等捕猎、鱼钩捕鱼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异同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遗址地点
生产生活 房屋样式
种植业
畜牧业
农业工具
手工业
其他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干栏式建筑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水稻
粟
猪、狗、水牛
猪、狗
磨制石器、骨耜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陶器、玉器、乐器
木结构水井、雕刻技术、
天然漆
陶器,特色的彩陶
装饰品、乐器、
纺织、制衣
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饲养业;都会烧制陶器
相同点:
启示:原始居民智慧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他们利用不同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原始农耕文明。
多雨潮湿、夏季高温
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粟(小米)
水稻(大米)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
形成差异的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合作探究: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1)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2)生产状况:
采集、狩猎
农耕
(3)生活状况:
群体迁徙生活
定居住房屋
墓葬
贫富分化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
大汶口文化
材料: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无所有。
良渚遗址:阶级分化明显
良渚文化
想一想,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
贫富分化,促进社会阶级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材料: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祭坛上权贵的墓地里,随葬品丰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很少。
知识拓展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骨耜/耒耜
生产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逐步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
生产力
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
阶级
产生
课堂小结
原始
农耕
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域: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房屋:干栏式建筑
粮食:水稻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域:黄河流域(陕西半坡)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粮食:粟
1、下列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分析“市井”“背井离乡” 等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我国居民的生活与水井密切相关。下列哪幅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 )
C
B
当堂训练
3、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蔬菜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耕出现 B.火的使用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能建造房屋
A
B
5.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畜
B.已从穴居走向聚落定居
C.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D.基本形成“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