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单元课时数 4
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陆地和海洋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二单元,是在同学们认识地球总体概况之后。此时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认识海陆分布,了解海陆的变迁,深入了解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必备知识,是学习本学期接下来的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的基础。 因此,陆地和海洋承接了第一章的地球,运用了第一章阅读地图的方法,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4、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5、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一共有两个专题,一个是大洲和大洋,一个是海陆的变迁,两个专题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前一个专题为后一个专题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其中大洲和大洋主要展示了世界海陆分布、具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而海陆的变迁则从动态的角度,介绍了海陆不断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本单元两个专题之间及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单元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3、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5、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单元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举出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例子;至少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5.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它们是板块运动的例证。
专题划分 专题一:大洲和大洋 专题二:海陆的变迁
单元主要活动 活动1:读图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活动2: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活动3: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活动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